何世聰
【摘要】語文是有生命的,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新課標呼喚充滿生機活力的課堂。充滿生機活力的語文課堂,能帶給學生求知路上的泉水、探索求知的動力、發揮想象的點火石、啟蒙創新的導火索,能使學生的課堂學習達到最佳狀態,同時也使老師的課堂教學獲得最佳效果。如何將語文的生命融入生機活力的語文課堂中,讓學生一起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涌動與成長呢?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就要用教育智慧去關注童心,激發童趣,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讓快樂、情趣深度滋潤兒童的心靈世界。下面就談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關鍵詞】語文;課堂;智慧;活力
一、輸點“興奮劑”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學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樂于接受時,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如何把學習變成學生自己的需要呢?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就必須不斷給學生輸入“興奮劑”,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不斷保持,唯有這樣才能使學習漸漸成為學生的需要。實踐證明,濃厚的興趣不僅能給優等生的智能“錦上添花”,還能給后進生的智能“雪中送炭”。
拜讀李吉林的《情境教學》后深知:角色體驗可使兒童由“被動角色”轉變為“主動角色”,給他們身心帶來愉悅。為此,我們不妨給學生創設特定的情境,讓學生在換位體驗中產生“身臨其境”之感,獲得心理上的共鳴。筆者執教《雨點》一課時,就讓孩子們扮演可愛的小精靈——雨點,落到哪里就跑到相應的掛圖旁。那一刻,孩子們頓時活躍起來,熱烈的情緒貫穿了整個學習過程,全體學生在無意識作用下自由組合,不知不覺進入角色,把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等不同的姿態演繹得栩栩如生。此刻,他們成了真正的主角,通過表演營造了一個濃濃的情意場。
為了讓學生很快捕捉到文本情感的基調,找到與課文情感契合的最短程,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比較、品味,通過用眼、用口、用心去感悟文中的典范語言,學生在反復吟詠、潛心會文后,悟其神韻,獲其語感,使靜止的語言“活”起來,“立”起來。角色體驗契合兒童的情感、認知和興奮點,讓課堂彌漫濃濃的情趣。
二、補點“營養液”
由于學生個性化的差異,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情感體驗。因此要使學生在學習課文后超越文本,拓展超越,并學會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就需要及時補點“營養液”,讓他們在無盡的遐想中習得方法,豐富積累。
我們都知道,課文無非是個例子。當學生獲得有關的閱讀方法后,教師應不失時機地為學生創設遷移的機會,指導學生通過創造性想象去填補、充實、豐富、深化,甚至“重建意象”,從而在具體的學習活動中領悟閱讀方法的真諦。教學《小池塘》一課時,當明亮的小池塘成了美麗的大眼睛,倒映出天光云影、日月星辰時,學生對比喻句有了形象的感知,并有了模擬其他情境的沖動。我設計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景物用不同的水彩筆勾勒出來。在充滿情趣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閃爍著靈動的光輝,精妙的語言脫口而出,如“柳條倒映在池塘里,像小姑娘美麗的發辮”;“松樹倒映在池塘里,像高大的寶塔”;“飛行的燕子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架架飛機”;“連綿起伏的群山倒映在池塘里,像橫臥的長龍……”一番番想象讓孩子彰顯創造的潛能,從而生發出對小池塘的喜愛。
由此可見,想象,往往孕育著創造的嫩芽。在語文教學中,要達到新課標“開發創新潛能”的目標,就要突出想象,注重想象。當我們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讓他們對文本范式模仿、遷移時,就會有效調動學生頭腦中優美語言的儲備,強化語言的積累、運用。同時,學生的自學能力也會在積極主動的學法遷移中得到提高。
三、搞點“股份制”
從語文教育的角度看,學生的語文素養很大程度上是在閱讀中形成的。抓住閱讀就抓住了語文的根,得到閱讀之“樂”就得到了語文的“魂”。為了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喜歡閱讀并學有進步,我在班級建立互幫學習小組,宣布每個學生都是組內的股東,通過股東間的合作讓課外閱讀在課中落實,從而有效拓展每個學生學習的時空,真正實現把書讀“厚”的新目標。
如學習《春筍》一課后,我相繼補充《春筍》、《小竹筍》、《向著春天敬禮》三首小詩,先讓孩子們根據自身的需要,有選擇性地閱讀。接著,以動靜結合的學生合作法鼓勵小組內創編并推薦出一名選手朗誦,組內成員你一句,他一句,充分發揮小組成員的集體智慧。分層要求、合作共享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也間接地增加了學生的語言積累。組內成員仔細尋找學習中的障礙,教師在關鍵處給予點撥與指導。當學生充分展示后,我著重表揚合作愉快的小組,并讓全體組員一起領獎,這樣便讓小組成員共同創造,共同付出創造的辛勞,共同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樂。
葉老曾說:“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弊鳛檎Z文教師,我們要努力搭建學生自主學習的舞臺,讓學生“活”起來,“動”起來,“樂”起來。只有把語文課堂看成自己與學生生命共同成長的一段歷程,才能聽到自己與學生生命拔節的聲音,聽到花開的喃喃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