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
【摘要】數學閱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基本學習能力,數學閱讀能力在學生學習中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培養和提高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礎。本文介紹了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一些做法。
【關鍵字] 數學閱讀 能力培養 課堂指導
在小學教學活動中,大多數教師都重視學生語文學科的閱讀,不重視數學學科的閱讀,甚至根本不要求學生閱讀數學。目前小學生使用的教材,是許多專家結合小學生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精心編寫的,既考慮了學生喜聞樂見的興趣,又考慮了學生認知的規律,在教材編排上,增添了大量的圖片、圖文、圖表、旁注、及思考的方法等,增設了“你知道嗎”等閱讀內容,旨在增強學生的閱讀意識,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所以,作為數學教師要像語文閱讀那樣重視數學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數學的習慣,激發學生閱讀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
1、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我明確目標,交流探討,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1、 讓學生通過預習,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的主體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所達到的預期效果。它貫穿于一節課的始終,對學生的行為起導向、調節、標準等功能。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遵循教材編排特點,讓學生通過預習明確本課教學目標,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定向。
2、 讓學生通過課堂討論深化閱讀
課堂討論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積極思考,相互交流、探討的自主學習的行為,它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應該引導兒童進行探索,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發展的應該盡量多些。”采用討論的方法,為學生發表自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提供了機會,給每一個學生主動學習創造了條件。因此,教師要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在討論中自主學習,獲取知識。
3、 讓學生通過質疑問難,自我獲取新知
古人云“學貴有疑”,“學則須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開始,也是探求新知的的動力,也就是說,質疑解難中蘊含著知識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數學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地培養學生通過質疑問難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根據數學教學的特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終達到解決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邊引導學生掌握質疑的方法,邊讓學生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質疑問難。學生提出的問題深淺不一,這時教師要綜合,調控學生提出的問題,供學生討論。在解決問題時要分步進行,先易后難,切實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展自己獲取知識的機會。
二、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在數學閱讀教學中,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是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與培養,必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因此,教師要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1、 閱讀興趣的激發與調控。
在數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里特點,運用多鐘新奇生動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數學閱讀的興趣。如情景創設、開展競賽、巧設問題、多媒體教學等教學手段。但是,學生的興趣往往是不持久的,還需要教師調控學生思維的主動性。一是當學生認為對課本內容理解的差不多,沒有什么可想的時候,就追問一個可以加深理解的問題。二是當學生思考遇到困難時,就提出有點撥作用,能使學生豁然開朗的問題。三是當學生思維處于抑制狀態,不愿思考問題時,就提出可能引起爭論的問題,以激發學生探討的興趣。四是當學生滿足于自己能從一個角度提出問題時,就從另一個角度提出學生沒有想到的問題。這樣,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2、 閱讀方法的指導與訓練。
教師加強方法指導,優化數學閱讀策略。小學生隨著識字量的增加、閱讀經驗的積累,閱讀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不僅如此,到了中、高年級,一般還能自發地掌握一些閱讀方法。但是,他們往往不能自覺地使用這些方法來提高閱讀學習的效果,更不能針對閱讀材料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符合其認知發展水平的閱讀方法。這就需要教師給予適時的、科學的方法指導,如提綱挈領法、咬文嚼字法、質疑思辨法、融會貫通法等。
同時,在數學閱讀教學中,要因人而異,不要一刀切,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分類指導,從而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靈活性。使學生在閱讀中鞏固,深化學法、在基礎訓練的閱讀中去嘗試,實踐學法。這樣,既體現了循序漸進的學法指導過程,又形成了一系列的學法學習過程。
3、 閱讀習慣的培養與養成。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方面,它使學生終身受益,所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是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途徑。因此,在數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培養學生閱讀時要動手,對重點的內容和詞句圈、點、勾、畫。
(2)培養學生閱讀時要眼、耳、口、心多種感官并用,眼看、口讀、耳聽、心想,集中精力。
(3)培養學生自我提問,學生在閱讀中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一旦養成,就能有效的促使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提高數學閱讀的興趣,自覺主動地學習。
4、加強文本對話,養成數學閱讀習慣。教材是數學基礎知識的載體,無疑是數學閱讀的主要內容。通過閱讀教材,不僅可以學習知識、探索規律、鍛煉思維,還可以通過數學圖形和數學規律感知無窮的數學美。此外,作為課外數學科普讀物(包括數學史、數學學習方法、趣味數學及數學專題講座等)、數學學習指導物及小學生為讀者對象的數學和自然科學期刊等,對于開闊數學視野,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也是不可缺少的閱讀材料。
5、加強反思交流,提高數學閱讀品質。數學閱讀的過程應是一個積極的思考過程,教師應根據不同的閱讀任務和性質,指導學生根據閱讀提綱或閱讀思考題,聯系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思想方法邊讀邊思考邊交流,尤其對重點難點內容要字斟句酌,咀嚼體味數學語言的內涵,探究領悟知識的來龍去脈,理解例題的算理、思路,形成自己的見解,并讓學生在激烈的思維碰撞和交鋒中,提升數學閱讀的深刻性、邏輯性和靈活性。
6、加強讀練結合,增強數學閱讀體驗。讀寫結合、手腦并用能促使思維展開,是提高閱讀效率的重要途徑。通過書寫能加快加強記憶,通過紙筆演算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有利于知識的同化和順應。
總之,作為數學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閱讀是我們數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只有重視數學閱讀教學,才能為學生的主動發展搭建平臺,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為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提供基礎。
參考文獻:
[1]王英芳《淺談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