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長椿
【摘要】地質資料信息化建設對經濟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分析了地質資料信息化建設的內涵和必要性,提出了加快信息化建設的措施。
【關鍵詞】地質資料;信息化
長久以來,地質工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資源保障,而地質資料正是地質工作的成果價值體現和主要信息載體。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地質資料與信息化已密不可分,作為國家寶貴的知識財富和基礎信息,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如何推動地質資料信息化建設,成為擺在我們每個地質資料管理者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1 地質資料信息化的內涵
地質資料信息化是依據相應的標準,按照一定的規范,借助現代化信息設備,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訊技術等高科技信息手段,對地質資料進行著錄、編目等加工處理工作,將地質資料所蘊涵的信息開發形成能在信息設備中運行的矢量化、標準化、結構化、數字化等產品,通過搭建共享平臺以在線查詢、網絡傳送等多種形式提供給終端用戶的行為。究其本質,就是地質資料管理模式的轉變升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升,最終目的就是要為社會提供高質量服務,實現地質資料的共享。
2 地質資料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地質工作服務領域不斷縱深拓展,累積了種類繁多的海量地質資料,但我國地質資料管理還存在體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標準不統一、缺乏合理規劃、資金渠道不暢、地質資料信息分散且紙質信息載體比例較大、開發能力弱、管理人員素質不高、服務能力不強等很多問題,這種傳統的管理方式已經與信息高度發達時代不相適應,無法為社會提供便捷快速的地質基礎信息服務,在經濟發展中先行性、基礎性的重要作用沒能充分發揮,制約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了滿足社會各行各業對地質信息的需求,提高地質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開發出通用的地質資料信息管理系統,建立起標準統一的數據庫,構建起合理的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體系,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加速管理人員的職責轉變,最大限度的實現全方位、全天候的資源共享,加快推動地質資料信息化建設已勢在必行。
3 加快地質資料信息化建設的措施
地質資料信息化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綜合系統工程,要結合單位的實際情況整體考慮,制定長期和短期建設規劃,從制約信息化建設的薄弱環節入手,采取健全規章制度、完善資金保障、加強隊伍建設、引入目標考評、運用需求導向等有效措施,加快信息化建設。
3.1 健全規章制度,推動規范建設
嚴謹健全的規章制度是加快地質資料信息化工作規范建設的有力保障。根據當前的地質資料工作的發展趨勢,建立適應新形勢的管理制度,并適時修訂和完善已有的管理制度,做到去陳推新。建立健全地質資料信息化管理機構規章制度,明確職責分工,規范工作程序,做好信息化建設的組織保障;強化地質資料信息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建設,建立起全國統一的管理性、業務性、技術性標準規范制度,做好信息化建設的技術保障;建立地質資料共享制度,正確界定涉密地質資料利用范圍,拓展服務渠道,提升地質資料信息載體社會化服務能力和水平,做好信息化建設的方向保障;建立信息化建設監督管理制度,增加剛性要求,完善監督體系,做好信息化建設的監督保障。
3.2 完善資金保障,加快硬軟件設施建設
經費的預算和投入貫穿地質資料信息化建設的方方面面,完善的資金保障體系是其基礎和必要條件。在信息化建設這個高投入的系統工程中,服務器、掃描儀、刻錄機、路由器、計算機等硬件和信息化管理系統、數據庫系統等軟件設施建設需要大量的經費預算,加快整體推進信息化建設,資金投入上要具有持續性和適度超前性,做到有的放矢、萬無一失。建設單位要吃透信息化經費相關政策,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支持,采取多種方式,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加強資金管理的制度建設,充分保證建設資金的連續投入和工作運轉費用的充足,提升信息化建設的資金保障能力。
3.3 加強隊伍建設,夯實發展基礎
人才是加快地質資料信息化建設步伐的關鍵,在信息化建設中一直居于主導地位。在當前大數據和互聯網+的新時代,由于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和開發利用形式的多元化,對信息化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具有一定地質、資料管理、信息等學科的知識,還要具備熟練應用計算機技術、數字化技術、網絡技術等專業技能。因此,加強信息化隊伍建設,只有建立起新知識、新方法、新技能的常態化培訓制度,不斷提升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才能滿足信息化建設的需要。單位要加快轉變認識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完善地質資料信息化人才評價體系,制定人才規劃,建立人才激勵機制,做好人才儲備,為加快推進地質資料信息化建設夯實發展基礎。
3.4 引入目標考評,促進良性發展
目標考評是推進工作的指揮棒和主要抓手,在管理實踐中已經得到充分體現,在地質資料信息化建設中引入目標考評,這將會極大地提升管理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可持續性。單位要緊貼實際,堅持客觀全面、長短結合、定性與定量形結合的原則,科學合理制定信息化建設規劃目標和對應獎懲制度。層層分解落實規劃目標,明確地質資料管理人員職責分工,明晰工作要求,將信息化建設工作責任到人。實行動態管理,加強信息化建設目標任務過程監督,實時監控,對目標完成進度滯后的要及時預警,充分發揮考評的作用。根據信息化建設目標考評情況嚴格兌現獎懲,要達到獎懲的剛性化,避免失之于軟、失之于寬,使考評具有科學性、激勵性和導向性。建立起地質資料信息化建設特色目標考評體系,對有效促進工作的良性發展,加快信息化建設意義重大。
3.5 運用需求導向,提高服務能力
地質資料信息化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為用戶提供快捷、方便和不受時空限制的信息服務,我們要緊緊抓住這個核心,采取以調查問卷、參考咨詢等方式充分挖掘用戶需求,以次作為切入點,不斷完善服務機制,改進服務方式,拓展服務渠道,建立統一的服務標準,積極利用地質資料資源,開發系列服務產品,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特色化、精品化服務,提高服務用戶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推動信息化建設的深入發展,為地質資料服務集群化產業化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黃少芳,劉曉鴻. 大數據時代地質資料信息化發展探討[J].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3(10):67-69
[2] 王江立,段蔚,李鑫鑫,萬勇泉,李莉. 地質資料信息化建設現狀、問題與對策——以武漢地質調查中心地質資料館為例[J]. 華南地質與礦產2015(3):31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