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杰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基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老師一定要講究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為今后各項英語內容的學習打好基礎。
【關鍵詞】英語閱讀 習慣 整體 能力
閱讀是學習英語的重要方式,也是學生需要重點掌握的一項技能,英語閱讀能力的掌握是獲取英語信息、增長文化見識、提高英語寫作水平的基礎和前提,因此通過強化對學生英語閱讀的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最終提高學生英語綜合運用的能力是小學英語尤其是高年級英語教學的一個重點。那么在日常的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開展高效的閱讀教學呢?
一、培養整體閱讀的習慣
整體閱讀指的是對閱讀材料進行整體的閱讀和把握,要盡量減少停頓。但是由于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時間短,自身的認知接受能力也有限,所以掌握的英語單詞量很少,更談不上說閱讀量了。致使他們在進行英語閱讀時常常會遇到不認識的生詞,閱讀理解難以進行下去,學習興趣也會逐漸消耗殆盡,時間一長便很容易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厭煩和抵觸心理。因此在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時,老師不能一上來就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過高的要求,當學生遇到生詞或者不理解的句子時,要允許學生理解大意即可,初讀文本的輕松可以大大增加學生對英語的好感。在學生們能夠將初讀獲得的信息進行運用,展開課文的細讀時,老師就有必要針對學生遇到的問題展開詳細的指導,幫助學生通過上下文的聯系理解生詞的涵義,從而理解整篇課文的涵義。
二、培養抓關鍵詞語的能力
閱讀教學的另外一個重點就是對學生抓關鍵詞語,認清文章主題能力的培養。主要找準了關鍵詞,理解了關鍵詞語的涵義才能獲得文章大意和主要信息。而對學生抓關鍵詞語能力的培養可以從尋讀入手。尋讀的意義是帶著問題展開閱讀,例如要在閱讀材料中迅速找出某項特定信息,如時間、地點、人物、數字等等。學生在尋讀時可以不必逐句翻譯,只需將大段的閱讀文字映入大腦,從中上下搜索找出和問題相關的詞句即可。尋讀要求學生既有速度又能準確的找出關鍵所在,對于鍛煉學生的信息搜集整合能力有很大幫助。
三、基于整體,預測詞義
在英語閱讀中,對詞義進行預測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在鍛煉學生的思考理解能力的同時提高英語閱讀速度。小學生的英語學習任務是比較輕松的,并不需要掌握過多的單詞,理解過多的英語語法,小學英語教學的目的主要在于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意識。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老師一定要引導學生不要一碰到生詞就去問老師或者翻字典,也不要在問題面前就產生退意,要學會從整體上對詞義進行推敲,小學英語的閱讀材料都是非常簡單的,學生完全可以通過文章的上下文或者圖畫、題目的暗示預測出詞義。
在新授過程中的詞匯教學是重點,對小學生不能單獨教單詞,教師要出示掛圖或者是多媒體課件提出問題,在問題中要出現新詞語,教師所要采取的是通過肢體語言與動作讓學生理解了詞義,然后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為下面學習整篇課文做了鋪墊。如:
T: When did Sam and Amy come back?
S1: They came back last Sunday.
講解come back(教師站在教室中間向學生發指令)
T: Walk to the blackboard.(學生向黑板走去),教師招手并對學生說: Come back.如此幾次,學生理解了come back的意思。
但在講解drop時,我拿一本書裝作不小心掉在地下。說:Oh ! I dropped my book.(告訴學生drop的過去式是dropped),這時,有位學生馬上舉手造句,說: I dropped myself when I walked on the desk.剎那間,我不知所措,到底這個句子對了嗎?頓時,我靈機一動,提問同學們,讓同學們翻譯這個句子,很快,大家心里都有了底。應該是:什么東西掉了或是落下了?這樣教學后學生可以迅速掌握課文,而當學生對課文基本掌握以后的教學就要介入一些真實的活動來呈現知識,為學生的延伸學習打下基礎。
四、用故事教學,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
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定愛好,制定教學策略。本人根據孩子們愛聽故事這一特點,就以故事為切入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學前我會根據不同年齡的學生選擇合適的故事給予閱讀。例如低年級學生喜歡情節簡單和以動物為主角的童話故事;而高年級學生喜歡情節復雜,充滿戲劇性、回味性的故事。確定故事的內容后教師再設計教學活動。在教學中為了能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用一些教具輔助教學,讓故事更生動、富有感染力。在教學中我會用不同的方法引導。比如,可以先講故事,之后提問故事講了什么;也可在講的時候停下來讓學生猜測將要發生什么,或問同學們的感受,或者換成想象它會怎么做,以此來強化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在教學后我要求學生先復述故事,可以用一組圖片讓學生串聯,讓學生說說對這個故事的看法和感受;再進行表演,可以要求學生用一些動作來使自己的表演更精彩更逼真;最后要求高年級學生寫下來,增加一些自己的想象,變成一個屬于自己的小故事。
五、開展多種游戲,提高學生的口語閱讀能力
現在的孩子非常喜歡玩游戲,喜歡唱喜歡跳。在課堂教學中開展游戲活動,老師恰當地指揮,絕大多數學生會忘掉自我,全身心投入到游戲中去。他們會在輕松愉悅的環境里擺脫英語的生澀感,從而自然大方地講英語,逐漸提高語言組織的能力。例如,在教句型“What is it?”時,我設計了一個游戲:拿出自己準備好的一個桔子、鋼筆、文具盒等,放進一個盒子里面,然后要學生猜盒子里的東西,猜對了有獎勵。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雙方的通用語言只能是英語,對于犯規的要予以一定的處罰。這樣,學生們積極投入,思維敏捷,極大程度地訓練了學生的口語,真正做到了“學中玩,玩中學”,學生加深了對句子的理解。
小結:閱讀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基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老師一定要講究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為今后各項英語內容的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杜新秀.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內容體系的確立與實施初探[J].教育導刊.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