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鵬 成杰民
摘要:指出了作為農業重要副產品的作物秸稈,既是農業及下游產業的重要資源,又是農村生態環境污染源。近年來,隨著農業的迅猛發展,作物秸稈從品種和產量上發生了質的變化,而秸稈利用技術滯后,過剩秸稈正在成為農業生態環境中的非點源污染源。分析了我國作物秸稈利用存在的問題,對如何創新綜合利用作物秸稈資源,提出了我國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的建議,對我國綜合利用農作物秸稈資源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X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8-0104-02
1.引言
我國是世界上的超級農業大國,有著極為豐富的物質資源,平均每年約有6~8億t的秸稈產量,但是由于大部分資源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大量的秸稈直接在田間地頭焚燒,由此帶來了非常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和消防安全問題,且此種方法的熱利用率低,因而使得生物能源遭到了極其嚴重的浪費。當前,隨著農民對于能源利用方式的轉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綜合利用農作物秸稈資源對于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秸稈資源的利用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和政府研發和關注的焦點。
2.我國作物秸稈利用存在的問題
2.1缺乏基礎的研究
目前的秸稈還田以直接還田為主,對秸稈殘體腐解與土壤肥力、對植物纖維的綜合性的分析分類、生理代謝、植物營養等方向的許多內在聯系缺乏基礎研究,使其在降解、吸收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問題。
2.2多學科交叉研究不夠
秸稈作為一種極易獲取的飼料的缺陷在于纖維含量較高,但礦物質和粗蛋白含量較低,缺乏動物生長所必須的維生素A、D、E等,以及鈉、鈷、銅、硒、硫和碘等礦物質元素,其能量值很低。因此,目前亟需形成一個將生物學、營養學和動植物學綜合于一體的研究方式,以達到使得處理技術多樣化的目的。
2.3加工設備落后
目前我國對于秸稈的利用途徑仍停留在以80年代技術手段為主的農業利用方面,因而導致其利用率非常低。截至當前來看,秸稈在工業和食品包裝方面等的利用才剛剛開始,所以開拓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創新技術,走出一條防止環境污染、保護自然資源的綜合加工之路是當務之急。
3.作物秸稈資源創新綜合利用
根據區域農業資源優勢原理來分析我國作物秸稈能源化的利用趨勢,我國應研究和開發適合當地生產實際的具有高附加值的綜合技術,包括作物秸稈的復合肥料配制機械、收獲粉碎機械等的研制與生產,以此來建立農機生產的產業化體系;研制開發帶有高效復合肥的發酵菌及其生產技術,形成發酵工業體系,研究開發與秸稈生產有關的食用菌綜合配套技術等綜合技術。
4.對于我國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的建議
4.1加強資源管理
作物秸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生物物質資源,需要進一步加強對秸稈資源綜合利用工作的組織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秸稈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秸稈資源的綜合利用和管理機制。
4.2加強作物秸稈資源利用技術的研究
目前,部分秸稈綜合利用技術不夠成熟,所以接下來要加強基礎研究和多學科交叉研究。
4.3加強秸稈利用產業化發展
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產業是一個新生事物。因此,為了讓全社會認識這個新生事物,各級政府和農業主管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多引導農民以科技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實現產業化經營,創造更多的資源與財富。
4.4深入開展農村環境保護教育
教育農民群眾參與環境保護工作,通過廣泛宣傳和普及農村環境保護知識,采用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深入持久地開展宣傳教育工作,營造一個人人關注環保、人人參與環保的好局面。
5.結語
能源對于人類社會的進步起著十分巨大的推動作用,是支撐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的物質基礎,因此,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制約瓶頸均是環境污染、供給不足和能源資源緊缺等問題。目前看來,作物秸稈作為一種重要的農業可持續發展資源,一旦加以合理利用,勢必會對經濟和豐十會發展作出卓越貢獻。因此,根據各類秸稈的組成特點,因地制宜,形成一種多途徑、多層次、多方向的綜合利用方式,從而實現秸稈利用的資源化、產業化和高效化。希望秸稈問題能夠引起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使其在改善農村環境質量、促進社會持續穩定協調發展、實現農村經濟快速增長中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