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杰
【摘要】以鼓樓區三所老年大學為調查樣本,從老年大學的辦學條件、課程設置和學員培養等方面進行調查,以此為基礎,提出提高老年大學教學質量的策略,如提高政府重視度,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課程設置與時俱進,減少老年人“邊緣化”;加強宣傳力度,提高老年人受教育意識等。
【關鍵詞】終身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老年大學
【中圖分類號】G77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8794(2016)08003803
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是當前構建學習型社會的主要任務。老年教育作為終身教育的最后階段,是構建學習型社會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而老年大學作為老年人進行學習的重要教育場所,無疑凝聚了社會更多的關注。實踐證明:它就是解決老齡化社會問題的積極、合理、有效的途徑。[1]但是,根據江蘇省8個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老年教育工作的意見》[2]和最新發布的《江蘇省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齡事業發展狀況報告》[3]來看,老年教育在我國開展時間較短,經驗較少,尚未形成具有我國特色的老年教育模式。針對這一現象,急需調研老年大學的實施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以其提出對應的策略,完善老年大學的運行機制。
一、調查方法與過程
(一)調查對象
2011年《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4]指出:“進一步擴大各級各類老年大學(學校)辦學規模,主要任務是創新老年教育體制機制,加大對老年大學(學校)建設的財政投入,擴大各級各類老年大學辦學規模。”2006年《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全市老齡事業發展的意見》[5]指出:“南京地區的老年教育事業,經過20多年的努力,現已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對照國家及省的有關要求和廣大老年群眾的期盼,目前還存在一些實際困難和問題。”
本研究以南京市鼓樓區三所老年大學學員為調查對象,分別是江蘇夕陽紅老年大學學員、南京大學老年大學學員、南京中醫藥老年大學學員。江蘇夕陽紅老年大學作為鼓樓區民辦老年大學,建校時間長,課程設置完善;南京大學老年大學作為依托綜合類高校的老年大學,有著天然的教學師資優勢;南京中醫藥老年大學作為高校支持、政府撥款的老年大學,課程設置上有較強的專業特色。在鼓樓區的多所老年大學中,這三所大學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調查方法
馬崇巖在《把老年大學建成文化養老的堅強陣地》[6]中提出,要發揮老年大學的文化養老功能,把老年大學建設成老年人的健身中心和弘揚傳統文化基地。董利華在《淺談老年大學的培養目標》[7]中談到老年大學的辦學宗旨要適應形式變化,根據社會和老年學員的要求,適時調整,使老年人承擔起繼續回報和服務社會的歷史重任。從政策和文獻出發,筆者設計了“南京市鼓樓區老年大學教育實施現狀”的調查問卷,分兩部分:①學員的個人信息特征,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等信息;②學員就讀老年大學的相關情況,如學習時間,學習原因,學習課程等相關信息。
(三)調查過程
調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深入高校,就課程開設情況、學員基本情況、政策解析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談話和交流。依據相關老年大學負責人的深入研討,設計了“南京市鼓樓區老年大學教育實施現狀的調查問卷”。第二階段,問卷的發放、回收及數據分析;共發放問卷130份,回收有效問卷125份,回收率為96.15%。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個人信息特征
本研究調查了來自南京市鼓樓區的三所老年大學的130名學員,有效問卷125份,其中男性16人,女性109人,男女比例為13∶87。
1性別、年齡
調查發現,老年大學中女性學員居多,且年齡在60歲以下的學員占了很大比例。目前,國際通用的老年人年齡界限為60歲或65歲及以上。[8]而在數據中卻顯示老年大學中60歲以下的學員(非老年人)的比例占了近一半,其中女性居多,此類人群退休較早或由于家庭原因,較早放棄工作,因此她們有更多的時間參加老年大學。同時,在與這些人群的交談中,我們發現她們更為關注自身生活品質的提升,她們認為參與老年大學的學習,不僅能夠豐富業余生活,更能使她們學到較為專業的知識,從這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出,人們的學習意識較以前有了顯著提高。
2受教育程度
學歷的高低按照國家教育等級可分為三類: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初等教育包括小學和初中;中等教育包括高中、中專和職高,高等教育包括大專及本科以上的學歷。老年大學的學員中受過高等教育的占62%,遠超過受過中等教育(29%)和初等教育(9%)的比例。可見,參加老年大學的老年學員學歷素質普遍較高。一方面是由于南京市鼓樓區人口受教育水平高。[9]至2012年底,鼓樓區擁有全市70%以上的優質基礎教育資源,有中小學、幼兒園153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示范區創建通過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5%,教育質量、教育服務能力全省領先。[10]另一方面是由于隨著受教育水平的升高,人們對知識的追求越強烈。隨著社會的進步,終身教育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而這樣先進的理念往往是高學歷的人群最先接受。
3退休前工作單位
調查發現老年大學的學員大多數來自企業(54%)、黨政或事業單位(37%),這類群體,退休生活有保障,接受信息較為便捷,另外,在一個先進的、發展的集體中,人們也較容易形成“活到老學到老”的意識,能接受老年大學的教學方式,因此參加人數較多。
(二)學員在校學習情況
1入學原因
60.7%的人表示是為了發展業余愛好、增長知識技能。老年人學習的內驅力首先是需要,但由于社會和歷史原因,很多老年人文化素養不高,這就需要學習,需要“補充”。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才能避免被“邊緣化”;21.4%的人是為了結交新朋友。調查顯示,許多老人是隨子女進入城市的,在城市中沒有朋友和娛樂活動,參加老年大學對這類人群來說,是很好的選擇,在老年大學中,不僅能學習到知識,還可以與同齡人或者老鄉成為朋友;13.3%的人是為了打發閑暇時間,有的老年人到退休年齡以后,事務較少,撫育第三代的任務也基本完成,于是選擇進入老年大學進行學習,保持生活的節奏性,讓他們更能尋找到自己的價值。4.6%的人選擇了其他,如鍛煉身體等,此類老年人,一般選擇太極拳、太極劍或者廣場舞。
2入學時間
老年學員參加老年大學的時間狀況:其中1—3年人數最多,占比38.4%,其次為1年以下,占比35.2%,另外,3年以上學員占比也較大,為26.4%。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愿意進入老年大學進行學習。我們發現50%的學員表示愿意連續參加老年大學的教育,而且由于老年大學招生人數有限,很多學員會預約下一學期的課程。
3路程耗時
調查中發現,44%的老人會選擇路程在半小時以內的老年大學,33.6%的老人會選擇路程在半小時到1小時之間的老年大學,22.4%的老人會選擇路程在一小時以上的大學。通過訪談,我們發現老年人在選擇老年大學時,會考慮課程設置、教學環境、教師教學工作、離家距離等多個因素,其中課程設置和教學環境是老年人較為關心的因素,鼓樓區的老年大學大多依托于高校設立,有著較好的教學環境和教學人員,比較能夠吸引老年人的參加,玄武區、秦淮區的許多老人都會選擇來鼓樓區周圍的老年大學。
4課程選擇
老年大學沒有固定的課程設置,一般會根據老年人的需要和本校的師資力量來進行調整,如南京大學老年大學開設了特色的“國學”課程和“鋼琴”課程,南京醫科大學老年大學開設了“經穴療法”和“中醫養生”等。調查中發現,很多老年人會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一個學校的多門課程或多個學校的多門課程,以達到自己的學習目的。下表顯示了基于老年人參加老年大學原因的課程選擇分布,其中,老年人較多的選擇戲曲歌舞類、體育健身類、書法繪畫類、樂器演奏類等課程作為自己的培訓課程。
很多老人在進入學校前,已經對這些愛好有了多年的研究,對于這些老人,學習不只是單一的傳授過程,而變成了一個互相學習,切磋的過程,老年大學也從一個學校身份被重新定為“老年俱樂部”。學校根據知識、技能難度的不同,開設了初級班、提高班、精品班三個級別的課程,方便處于各個水平的老年人進行選擇和學習。另外,隨著社區廣場舞的流行,老年人迫切需要一個機構或組織教授舞蹈,老年大學課程設置靈活、學費較低,又有大學或社區提供場地,成為了很多老年人學習舞蹈和交友、娛樂的場所。另外,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男性學員在選擇課程時,太極拳、太極劍等體育健身課程比例較大,女性學員在選擇課程時,戲曲、歌舞類課程比例較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性別的特征。
表1課程選擇與原因交叉表
課程
原因書法、繪畫類戲曲、歌舞類體育健身類樂器演奏類語言類詩詞類烹飪類電腦類〖〗其他發展業余愛好、增長知識技能236030164111018打發閑暇時間3183111024結交新朋友52411420144其他043000011
三、思考及建議
(一)加強硬件投入,優化教學環境
各級政府要認識到老年大學對老年個體在整個社會有巨大的意義與價值,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將老年教育經費開支列入財政預算。[11]在江蘇夕陽紅老年大學訪談過程中,發現大學教室簡陋、設備陳舊、樓層過高,不適合老年人上、下課,存在安全隱患。而南京大學老年大學、南京醫科大學老年大學需要借用高校的教室和設備,學員和教師希望在教學環境方面有所加強。另外,老年大學的工作人員大多是離退休人員,缺少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加大資金投入,優化教學環境,構建優良的師資和管理服務人員隊伍,是改善老年大學教育現狀的關鍵。
(二)課程設置與時俱進,減少老年人“邊緣化”
老年大學從老年學員年齡特點出發,開設了豐富多彩的課程,其中,體育健身類和戲曲、歌舞類是比較熱門課程。由此可見,老年學員在追求精神文化的同時也重視身體健康,將兩者完美結合是學員、學校和政府的共同追求。
老年學校的任課教師基本上是聘請外校在職的教師或已退休的老教師。他們大都是發揮自己一技之長,以體現自身價值,同時也可以增加一點經濟收入。但是,有時新技術、新技能的傳播受到限制,如智能手機上網輔助學習,在線學習等。許多老年人表示,希望學校開設智能手機、微信使用等課程。
(三)加強宣傳力度,提高受教育意識
經分析可以發現,老年大學不普及的主要原因:一是一些老年人習慣選擇在街道、社區或者公園等公共場所活動,以豐富自己的老年生活;二是一些老年人對老年大學不了解,認為自己老了,不需要上學。這些原因從根本上來說是老年人的學習觀念沒有轉變,沒有達到終身教育的要求,老年教育作為終身教育的最后一個階段,必須在貫徹落實學習型社會中發揮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11]楊佳,陳瑤.我國老年大學發展初探[J].成人教育.2007,(7):73—74.
[2]關于進一步加強老年教育工作的意見[Z].20131225.
[3]江蘇省2013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齡事業發展狀況報告[Z].2014928.
[4]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Z].2011917.
[5]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全市老齡事業發展的意見[Z].201063.
[6]馬崇巖.把老年大學建成文化養老的堅強陣地[J].老年教育,2012,(12):21—24.
[7]董利華.淺談老年大學的培養目標[J].老年教育(老年大學),2013,(7):7—10.
[8]吳忠觀.人口科學詞典[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7.
[9]傅周艷.南京將成蘇寧“全球大本營”[DB/CD].http://news.163.com/13/1206/10/9FDELHVN00014AED.html,2013126.
[10]管理員.南京市鼓樓區概況[DB/CD].http://dfz.nanjing.gov.cn/njgk/17450/200806/t20080622_984065.html,2013117.
(編輯/趙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