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冬鳳
摘 要: 人的天賦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材施教的內涵既包括“補差”,又包括“拔尖”。數學人才的早期發現與培養無疑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杰出的數學家是寶貴的社會資源,在現代數字化科學技術領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善待“數學天賦”兒童。
關鍵詞: 數學天賦 個體差異 課堂教學 因材施教 教學效率
新課標強調個性培養,是基于對個性的尊重和主體的回歸,是教育價值觀的轉變。上學年我擔任一年級某班數學教學,開學不久,我驚訝地發現,能認識幾百個漢字并完成20以內加減法的新生竟然不少。其中有個小男孩叫張強,能完成100以內的加減法,會做乘除法,并掌握許多數學概念。課堂表現出感知敏銳、觀察力強;注意集中、記憶力強;語言發展好、表達力強;思維敏捷、邏輯性強等特點。據他父母介紹,其數學方面的發展及能力是異乎尋常的。3歲就認識了1000以內的數,在幼兒園就自學看一、二年級的數學教材,平常喜歡向上大學的哥哥提問題。尤其在幾次公開課上的精彩回答,贏來了臺下陣陣掌聲,促使我對數學天賦兒童產生了濃厚興趣。
一、數學天賦者——一種可以開發的教學資源。
“數學天賦者”是一種有待開發和利用的課程資源,他們的回答往往成為課堂教學的一道亮麗風景。下面我就擷取教學中出現的閃光點,為我的教學帶來生機和新鮮感覺。
1.踏入學習空間,讓每個學生的發展成為可能。
教學《10的認識》這節課時,年級組搞教研活動,這節課這樣引入:“0的鄰居是誰?”學生一致回答是1。于是課堂教學中出現了生動畫面:小朋友,0的鄰居是誰?學生踴躍發言,爭著回答是1??伤男∈峙e得很高,大聲嚷著:“我還知道另一個鄰居。”小朋友一齊望著這個留有小辮的小男孩,在我的微笑點頭示意下,只見他站起來響亮說道:“0的鄰居除了1,還有負1?!蔽伊⒓磶ь^鼓起掌,說道:“負1,是中學里學的知識,張強真了不起,把負1介紹給我們了?!蔽译S手畫了圖:-1 0 1 2 3 4。“老師,我還想告訴大家,冬天的時候,氣溫很低,也就是有霜、冰時,那時氣溫是零下幾度,就可以用負整數表示”。此時教室里很靜,小朋友聽得很認真,似乎明白了許多。張強的回答使學生的空白處得到補充,使教學走向深入,從而帶動其余學生踏入學習空間,讓每個學生的發展成為可能。此后,我的課堂明顯有了變化。教學《20以內數的復習》時,我讓學生看著尺子想說、想問什么?學生自然而然把有關負1的知識說進去了,有了對負數的直覺見解。雖然這對一年級學生來說很難理解,但“數學天賦者”這種開發的教學資源只要用得合情、合理、適量、適度,就能發揮出最大效能。
2.促成角色轉變,搭建信息交流的平臺。
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做的是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足夠了解和重視,把思維的過程還給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在個性化數學學習活動中,思維得以發展,實現不同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此時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支持者和欣賞者。如教學《認識圖形》課時,課前讓學生收集許多物體,課堂上學生就自帶的形體玩一玩、拼一拼,然后小組匯報交流,你知道那些形體呢?輪到張強這組交流,只見他拿著漏斗,向小朋友介紹:“像這種形狀,我們把它叫做圓錐體,它的底面是個圓形,我還知道圓有直徑、半徑,它們有無數條?!彪m然,學生很難聽懂圓的直徑、半徑,但對于手中介紹的圓錐體學生還是很感興趣的,我連忙提問:“像這樣的形體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就這樣在這節課上又初步認識了一種新的形體,更何況圓錐體在書上的練習中才出現,這引起了我的反思:“為何不把它編入教材新授課當中呢,和其他形體一起認識?”我很慶幸,這位數學天賦者把這個問題轉變為探究問題,打破課前的預定目標,實現師生共同成長,使課堂中的“交流信息”成為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
二、培養“數學天賦者”良好的個性極為重要。
數學天賦者,表現出來的情感、意志等心理過程與眾不同,尤其表現欲望特別強。培養良好個性的過程實際上是師生共同完成的過程。課程改革需要建立一種師生全面交往為基礎的新型師生情感關系。我試圖從他入手,逐步了解他。
1.要認識自己,戰勝自己,完善自己。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有些時候他表現出自以為是,于是每周二次進行訪談,讓他自己進行符合實際的評價,找出自己不足的地方,戰勝弱點,積極實現奮斗目標,使自己的個性趨于完善。
2.在課堂教學中,培養他的自主性。
(1)給他一點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
對于這樣的學生,在一些練習課中我放手給他空間,讓他自己往前走,在課堂上選擇有關思維訓練題進行解答,而且要求把自學內容講授給班上“數學愛好者”聽,當當小老師。這樣給學生更多適合個性的學習機會,讓不同層次學生得到不同發展。(2)給他一個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課堂教學中,不斷拓展習題滿足他的求知欲。有這樣一道練習題:如圖,黑色的珠子與白色的珠子間隔排列,想一想,第10個珠子是( )色。學生的思維方式都按規律進行下去,找到答案,這里我給他提了一個問題:“張強小朋友,你還能從其他角度分析嗎?”下課后,我果然從他那里得到了滿意的答案:“老師,10除以2等于5,沒有余數,當然是白珠子。”(3)給他一個機會,讓他去組織討論。在作業講評中,我把這個機會讓給了他,由他組織學生討論、解決問題。這個過程中有一些爭論對孩子成長來說,是尤其重要的。因為孩子和老師相處時,由于教師的權威地位,很難出現平等爭論的氣氛,常常以服從或尊敬的態度對待需要探討的問題,而在孩子平等的爭論中,有一種很真實的情感流露,更何況這位數學天賦者是個很公平的評價者。從而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提高處理問題能力。
總之,要把孩子的數學天賦挖掘出來,首先要做有心人,其次講求科學性,要有的放矢,進行針對性培養教育。只要大家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堅持不懈,說不定,未來的數學家、科學家就誕生在我們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