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萬福
摘 要: 小組合作學習法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具有很大的優勢,其中一個明顯的特點是有助于因材施教,彌補教師難以面對有差異的眾多學生的不足。但是,小組合作學習取得成功,前提是任務的設計必須科學合理。因此,在組織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前,必須充分重視任務的設計。
關鍵詞: 信息技術 小組合作 任務驅動
1.明確教學的目標,使任務具有典型性
“任務驅動”的本意是通過讓學生完成一個包含一定具體知識或能力訓練的實際任務,從而實現某個教學目標。因此,任務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而已。因此,在設計任務時,一定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使設計的這個任務是典型的,切不可為了任務的所謂“完美”,而偏離本課的教學目標,或者造成教學目標的不清。應該按照“從大到小、逐步細分”的思路,每一個教學目標都有相應的任務與之相對應,并形成一個訓練主題互不重復的系統整體的任務框架。
2.符合學生的實際,使任務具有可操作性
任務最終要交給學生完成,因此,應多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諸如現有的知識水平、技能基礎,避免由于任務的過于簡單或復雜而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任務的重點和難點不可過多,一般只能是一至兩個;規模宜小不宜大,要以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為衡量標準。任務要具有可操作性,要注意機房等實際情況,避免“紙上談兵”。如在設計“利用搜索引擎查找網上資料”的任務時,要先考慮機房電腦和學生家庭電腦的上網速度,并預先進行嘗試,一般不可設計讓學生下載費時的諸如電影之類的內容,或是在網上根本無法查到或很難查到的內容。
3.注重分工的需要,使任務具有合作性
由于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因此任務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小組各成員的分工需要,讓任務的完成依賴于小組內全部成員的努力,并把總任務分解成小組內不同能力類型的學生都能獨立完成的分任務。這樣可充分調動小組內每個成員的積極性,讓他們體驗到合作帶來的好處,并促進小組成員間情感的交流,從而促進合作意識的增強和合作能力的提高。如設計“新年賀卡”這個任務時,應注意賀卡的完成應盡量調動小組內每個人的積極性,在評價標準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1)構圖、色彩是否美觀;(2)新年賀詞是否有新意;(3)語言介紹時是否生動。這樣小組內美術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可以設計圖畫,語文比較好的可以寫新年賀詞,或者小組內的一個學生負責操作電腦,一個學生負責內容的設計,一個學生則準備交流發言,這樣任務就具有合作性。
4.滲透方法的培養,使任務具有啟發性
任務設計的好壞,還體現在這個任務是否對學生具有啟發作用。有的任務完成后,學生的思維往往到此為止,那么這個任務所起的作用僅僅是任務本身的內容;而優秀的任務卻能在學生完成這個任務后,或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或給人以啟發,從中悟出學生終身受用的學習思維或方法,而這就是任務設計的最高境界。如在設計“復制、剪切與粘貼”這一知識點的任務時,就要避免設計成純粹是復制、剪切、粘貼技巧的任務,如在寫字板里把一些毫不相關的詞語剪來帖去。盡管你的任務可能在知識點上的訓練考慮很周到,如復制與剪切的區別、粘貼的操作流程等,但是這樣的任務除了讓學生感覺無聊之外,還能得到什么啟發呢?因此,可以這樣設計,讓學生修改完善一封短信。這封信是一個學生寫給國外朋友的,但信中有幾個地方的格式錯了,內容次序顛倒了,而且他希望把自己寫的已存在電腦中的一篇獲獎作文的片斷也寫在這封信中。請各小組想一個最快的辦法修改好這封信,提高辦事效率。這樣到最后,學生一般都能從具體的操作中得到啟發,原來復制粘貼可以減少很多重復的勞動,剪切粘貼可以移動字詞句的位置,這樣的功能在平常自己的作文過程中多么有用。
任務設計可以服務于教學,如設置不當,也可能阻礙教學。教育工作者還有很多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不應放棄努力,應該更多地從學生角度出發,結合實際情況,真正著眼于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養,培養他們今后勇于面對和挑戰這個信息時代的勇氣和本領。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實驗).2003.
[2]李藝,李冬梅.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繼承與創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3]何克抗.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4]鐘柏昌.“任務驅動”教學的誤區及淺析.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3,10.
[5]劉敏.“主動任務驅動”教學法探討.教育信息技術,2011,05.
[6]雷鳴.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教育信息技術,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