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振華
摘 要: 隨著信息化融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教育界也在不斷引入信息化。高職院校在教育改革過程中面對更多的挑戰,所以說,對于高職院校深化改革和培養新型人才而言,也需要信息化的助力。與此同時,高等教育改革的現代化離不開信息化,需要信息化發揮其在教學、科研等方面的作用。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作為高職院校改革的必然趨勢顯得尤為重要,更需要來自學校、師生、社會等不同領域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關鍵詞: 高職院校 信息化機構 實踐探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大力發展,現代化社會的穩步推進,網絡技術等飛速前進,而且黨中央和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教育信息化的建設。因為,教育信息化能夠從根本上改變我國以往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我國教育改革的推進和素質教育的呈現。教育的發展對于推動整個國家的發展都起著重要作用,教育改革需要觀念和思想的轉變,信息化就是打破傳統、開拓創新的重要手段,可以讓教育活動更長遠地發展。高職教育利用現代技術,對于提高辦學水平、人才質量和實現校園信息化的普及而言都是重要渠道,所以高職教育中需要信息化的融入,但是我國在高職教育信息化機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其發展。
一、我國高職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現狀
高職院校信息化的發展已經經歷了一段歷程,通過借鑒我國本科院校信息化建設,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已經初步實現了硬件基礎設施的普及,校園網絡的覆蓋和順暢,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網絡和多媒體實現信息化基礎教學。而且有相對應的網絡中心和信息中心進行網絡的跟蹤和故障修復等工作。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有的成立了信息化機構建設小組,為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為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戰略性指導。
但是在信息化構建的過程中也是問題不斷。第一,很多高強度的工作和高難度的技術要求使得業務部門的技術人才短缺,精力有限不能夠很好地為戰略性長遠服務。第二,一旦信息化出現問題,就會出現故障修理區域的不平衡,具體一點就是不能夠及時實現校園信息化的統一,而且修理周期存在差異,不利于教學任務和科研探索的展開。第三,領導班子的職務權限和責任擔負、人員分配和小組定位都不夠科學也引來了信息化小組形同虛設,反而造成機構冗雜,浪費資源。
二、科學設置高職院校信息化機構
其實在我國高校中有一部分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取得了成功,可以從中借鑒。首先,要建立信息化機構的科學理念。雖然說信息化建設是對網絡等硬件設施的管理和應用,但是想要做到對其的科學管理,是需要有科學創新的理念作為支撐的。然后進行科學信息化管理體制的探索,優化管理過程,拓展信息的應用范圍,讓信息在校園的利用率最大化。其次,要對信息機構的職能進行科學地預估。教育信息化建設為校園建立起網絡架構,為學生學習的及時性和空間性帶來延伸,讓高職院校的教育職能得到擴展。但是,想要校園教育信息化的工作理念更加全面和深入,教學手段更加現代創新,共享資源,還是要對高職院校的信息機構進行合理科學定位,并將其納入到院校辦學理念當中,放在更加重要的決策地位進行管理。最后,我國高校信息化建設引入CIO。CIO在國內被稱為首席信息官,在學校信息化建設當中需要引進對信息化有相當建樹的人才進行全方位的領導。這是為了讓高職院校信息化機構的管理實現制度化的保障。
三、注重教學平臺的資源整合
相對于校園生活區而言,校園教學區和辦公區額信息化系統會有更高的要求。利用數字化平臺實現各個學院的網絡信息資源共享。要對冗雜的網絡管理部門進行整合,統一到一個部門,師生利用的網絡資源出現故障只可以通過固定部分進行申報和修理。師生參與實現資源共建也是很好的信息化建設渠道。每個學院的網絡信息平臺應該鼓勵自主研發,利用本源的師生資源能夠更準確地了解本源的實際需要。而且院系可以自主培養信息化的人才,自產自銷,不僅可以給學生鍛煉的平臺,而且可以節省對外購買信息化資源的成本用于本院的自主研發經費。當院系的信息資源需要升級的時候,可以收集來自師生的意見,如果學生的高品質的實驗報告或數據分析在經過學生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放進本院系的信息資源庫等。
四、增強教師的信息化應用能力
為了避免信息化機構建設,沒有人應用的尷尬局面,就要加強對使用人員的能力培養,其中最主要的群體就是教師。很多院校的高年級的教師普遍對于信息化的應用不夠,所以要對其進行培訓。根據教師對于教育信息化技術的使用能力,在培訓過程中對于內容和層次的設定都要因人而異。可以采取集中授課或網絡授課的形式,當然也不能夠忽視教師的自主學習。其實,相對于高年齡的教師而言,年輕教師對于信息化技術的掌控會好很多,而且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強,更善于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信息化設備的應用。這個時候,年輕教師就需要對年老的教師進行幫助,定期進行經驗交流和示范課程等加強教師之間信息的交流和流通,全方位地帶動教師對于信息化教學形式的應用和質量的提高。
結語
高職院校的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信息化機構建設工作也是重要環節,其設置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對高職院校的信息化建設和長遠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雖然高職院校在建設信息化機構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借鑒普通高校的建設模式,但是并不是一味復制,應該結合每個院校自身的特點展開,圍繞教師和學生建設教學資源庫應該成為重點,以實現現代化教育的進一步推動。這樣更能夠突出院校自身的發展路徑,完成更具本校特色的校園信息化建設。當然,本文對于高職院校信息化機構建設的探索,是突出以加強教學的應用型為主,實現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達到素質教育的普及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程聰.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1).
[2]曹明.高職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設實踐與思考[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3).
[3]王永康.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實踐與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