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凡淑
新課標的精髓是倡導學生自主學習,歸根結底就是將課堂還給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獲取新知。在教學過程中,變傳統直接告訴為有效引導,變以往直接講解為探索。為此,作為課堂雙邊活動的主導者—教師,要遵從“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筆者在平時教學中在此方面做了一些嘗試,獲得了點滴感受,在此略談感受,與同行共研。
一、問題化教學,使學生愛自主學
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的橋梁。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深入思考,使學生主動融入課堂,參與知識形成過程。因此,教師要在精心研讀教材的基礎上,優化問題設置,做好問題化教學,提升問題教學的指向性,喚起學生思考和創造欲望,使知識獲得過程更具探索性、深刻性,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教學小數性質時,新課伊始,教師在大屏出示了這樣一個問題:“請同學們在1、10、100這幾個數字后面添加單位名稱,使它們之間用等號連接起來?!边@樣的問題很快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因為1比10、100都小,怎么能用等號進行連接呢?讓學生帶著疑問主動參與討論和探索。學生經過思考,很快想到了這樣的答案:①1米=10分米=100厘米;②1分米=10厘米=100毫米;③1元=10角=100分。學生經過努力,得出了正確的結論,感到非常欣喜。這時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問題:“能否寫幾個帶有同樣單位名稱,還可以用等號連接呢?”這時,學生陷入了深入思考中,很快寫出了0.1米=0.10米=0.100米;0.1元=0.10元=0.100元。趁勢提問,如果把后面2個等式中的單位名稱都去掉,等式還成立嗎?學生進入新一輪探索中,發現了小數的性質。
“教材僅僅是個例子”,上述案例中,教師能靈活使用教材,突破教材,深度解讀,將結論性知識轉化成學生探究的素材,并精心設計層次性問題,深化教學難度和重點。這樣設計擺脫了傳統教學的束縛,活化了課堂,點燃了學生的思維火花,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極大的激活,讓學生不知不覺在問題的引領下愛上自主學習。
二、活動化教學,使學生愿自主學
小學數學抽象性、邏輯性很強,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尚不夠發達,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如果直接講授,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不是代替學生學,而是教會學生自己學,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感之、悟之。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實踐中學習,從而積累基本活動經驗。
教學圓的周長時,教師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而是通過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發現新知。讓學生自由結組,為每個小組都準備一些圓形硬幣、圓形瓶蓋、易拉罐,直尺、長繩、剪子等東西,讓學生積極開動腦筋,運用提供的學具探索圓的周長計算方法。教師在巡視中發現有的學生把硬幣放在直尺上滾動,滾動一周的長度就是硬幣的周長;還有的學生用長繩圍繞圓形瓶蓋繞一周,所用繩子的長度就是周長……對于學生的發現,教師及時給予肯定,教師趁勢提出:“上述方法盡管可以測出圓的周長,但是都有不足,那么求圓的周長是不是有一般性規律呢?是什么決定了圓周長的大?。俊睂W生很快意識到圓的周長與半徑和直徑有關。于是引導學生運用剛才測量的數據,認真填寫學習單:
經過對數據的整理,學生通過觀察得出了結論,圓的周長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個倍數是不變的,稱為圓周率,進而得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小學生活潑靈動,對傳統古板課堂充滿了排斥與抵制,而對活動則情有獨鐘。上述案例,教師從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挖掘學生的潛力,使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到活動中,積極創新,使數學課堂充滿生機活力,既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更讓數學課堂成為學生向往的所在。
三、實踐化教學,使學生會自主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高于生活,應引導學生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將知識轉化成能力,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和意義,所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小學數學課堂重要的目標之一。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設計實踐性練習,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實現“課本數學”到“生活數學”的轉變。
教學比例尺后,教師為了加深學生對比例尺概念的理解,讓學生放學回家后選擇適當的比例尺,畫出自己家的平面圖,并讓家長評價。顯然,這是一道開放性練習,學生興趣濃厚,無疑給了他們更廣闊的學習數學的空間,為他們展現創造力提供平臺。學生在此過程中收獲的不僅是知識,更是觀察、分析、推理等綜合能力的反映。第二天,學生帶來形式多樣的房屋平面圖,學生自己設定比例尺,自己畫圖,自己走到講臺前展示……通過這樣的作業形式,學生不僅掌握了繪制平面圖的本領,還體驗到學習比例尺的價值。
數學學習的目的是應用于實踐,上述案例中,教師通過設計操作型作業,讓學生動手實踐,認識到數學對現實生活的意義,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這種結合實踐的教學,不僅讓數學學習更有意義,更使數學學習的價值與地位在學生心中變得更清晰,才會更樂意自主探究數學世界的奧秘。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優化教學方法,使學生以積極、主動的態度投入到新知學習中,注重引導、點撥,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這樣教學才是更有意義的教學,學生才會在這樣富有生命活力的數學學習中不斷升騰起對數學學習的向往與期待,從而積極投身數學問題的探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