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貞
摘 要: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打破語文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爭取讓學生有興趣地學知識,盡可能做到創新化、多元化。語文教學要加強創新素質教育,必須立足課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提倡“以教師為輔導,學生為主體”,努力營造師生平等對話的良好氛圍。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教學改革 創新教育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創新的世紀,創新的時代需要創新的人才,創新的人才需要創新的教育。語文教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工具性的學科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獨特的優勢。如何根據小學生的特點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成為當下小學教育的熱點。對此,我結合自身的實踐,在分析傳統教學模式不足的基礎上提出建議,嘗試創新。
一、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
1.教學理念落后。
目前我國小學教育還停留在“教師為本”的思想理念層面,沒有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一味地強調刻苦勤奮。對新一輪的課改,有些教師忽視語文學科的特點,盲目追求創新教學,課堂中只知道教學方式的翻新,脫離文本,該講解的讓學生自己探索,該引導的讓學生分組討論,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沒有實質結果,教師的引導作用退到很小的位置,看不到教師的有效引導。
2.缺乏情感教育。
學科之間是互通的,能夠互相促進,然而在現實中我們卻看到,小學各科目往往各自為政,語文中很少出現音樂美術等內容,不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即教材革新不足,時代性不強。
二、創新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打破語文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爭取讓學生有興趣地學知識,盡可能地做到創新化、多元化。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創建新型師生關系,培養創新意識。
處于新世紀的小學語文教學,在創新教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樹立全新的教育教學觀念,真正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和發展的活動過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盀榱嗣恳粋€學生的發展”,要求教育課程體系必須走出目標單一的教育模式,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全面的發展,德智體美勞兼顧。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要陣地,教學活動中教師是領導者、組織者和啟發者。一堂好課源于教師的課前精心備課和課中的巧妙指導。在一定意義上說,教師的主導作用是針對學生主體的引導而言。教師要將學生擺在學習的主體地位上,引導學生在讀書中思考,在聽、說、讀、寫中得到訓練,得到提高。教學目標的實現,知識技能的傳播,教學活動的組織,學生學習的指導,都離不開語文教師的主導。
2.營造輕松的課堂環境,拉近師生距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會主動探求知識,開展創造性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情感上要豐富而真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語文教學是情感教學,主要體現在學生與作者、學生與教師、教師與作者及學生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上,通過交流感受對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學生受到熏陶,從而內化為自己的情感體驗。只有讓學生感到輕松、愉快,才能自主地思考、探究,才有可能挖掘潛能,從而實現創新。教師要從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為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在交流閱讀感悟的過程中以欣賞的態度面對學生的真情,以極大的熱情感受學生的內心,以最大的寬容對待可能出現的問題,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氣息,充滿挑戰與創新,最終提高教學質量。將多媒體運用于小學教學,寓教于樂,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創新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3.創造性使用教材,培養創新思維。
新課改就是要改變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地更新知識結構,構建新知識體系,挖掘開放的綜合課程資源。學無止境,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和積累,才能使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只有立足學生的現實生活,用“活”教材,讓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教學相聯系。教師要積極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己探索。教學中不僅要激發求知欲和興趣,還要激活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思考、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多問學生:“你是怎樣想的?”“你是怎樣想到的?”“你為什么會這樣想?”以充分展示思維,調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4.多手段活躍課堂,注重實踐活動。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師之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睂φZ文學科而言,“就是提倡‘樂學的態度、‘愛學的心態、‘會學的技巧和‘自學的能力”,變教學生學會為教學生會學,由“授之以魚”發展為“授之以漁”,語文學科教法多種多樣,“教無定法”,朗讀法、講讀法、談話法、討論法、讀寫法、比較法等需要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情況確定。
為給學生自由度發展空間和培養特長提供條件,我們應該充分重視語文活動課教學,把它作為激發興趣、實現個性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語文活動課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在小制作中自己動手,在現實生活中思索,大膽創新,有利于促進素質教育的開展。珍惜孩子創新的火花,使學習具有思想、感情、創造、美和游戲的鮮艷色彩,成為孩子們深感興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語文教學量大面寬,因此,語文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求異,對于理解課文的內容和詞句、概括課文的段意和中心及問題的回答等,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多種答案并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創新教育已成為當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學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語文課堂教學應是實施素質創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我們必須從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特點出發,抓住契機,深入小學語文創新教學改革,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盡快成為創新型的小學語文教師。
參考文獻:
[1]管敏.互動開創新天地——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重要性[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07).
[2]邱麗娟.論小學語文教學與創新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