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萬龍 魏軍鋒
[摘 要]實施創新驅動助力工程是科協系統發揮科技和人才優勢,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安徽省科協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結合安徽實際,研究制定實施方案,明確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提出“12345”的具體工作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實現了“企業提效益、學會提能力”目標,把創新驅動助力工程打造成科協系統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品牌活動。
[關鍵詞]科技服務 創新驅動助力工程 成效 做法
實施創新驅動助力工程是充分發揮科協及所屬學會獨特優勢和作用,進軍科技創新和經濟建設主戰場,助力創新驅動發展新的重要舉措。為貫徹落實《中國科協關于實施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的意見》精神,安徽省科協九屆五次全委會議決定在全省科協系統實施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即面向科技創新和經濟建設主戰場,面向地方和企業需求,匯集起各級科協及所屬學會的科技、人才和組織優勢,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以“企業提效益、學會提能力”為目標,以各級科協聯動實施、各級學會協同推進為工作方式,推進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助力企業創新發展,助力地方經濟轉型升級,助力創新型省份建設,努力使科協系統成為創新體系重要組成部分。
一、主要成效
在中國科協和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在有關全國學會、省級學會和各市、縣(市、區)科協的大力支持和積極推進下,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效。研究制定《安徽省科協關于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的實施意見》,與安徽省財政廳聯合印發《安徽省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設立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專項經費650萬元。開通安徽省科協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專題網站,搭建網上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對接平臺。2015年,邀請40多家全國學會,組織60多家省級學會,約200位專家深入基層開展集中對接活動15場次,簽署合作協議64個,幫助150多家企業解決技術難題260多項,轉化技術成果176項,提供咨詢建議355項,開展技術培訓7670人次,建立學會服務站34個、院士專家工作站5個、企會協作創新聯盟8個、產學研聯合創新平臺8個、企業科協25個,為企業增加經濟效益1.15億元。目前,已建成中國科協創新驅動助力示范市1個,安徽省科協創新驅動助力示范市3個。蕪湖市獲得中國科協“2015年度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優秀單位”。安徽省科協榮獲中國科協“2015年度地方科協服務企業創新示范單位”。
二、主要做法
(一)明確總體思路,推進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健康發展
安徽省科協實施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堅持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系列重要論述為統領,堅持把實施創新驅動助力工程作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和安徽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的意見》的重要舉措,面向科技創新和經濟建設主戰場,面向地方和企業需求,匯集起各級科協及所屬學會的科技、人才和組織優勢,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以促進企業提效益、學會提能力為目標,推進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助力企業創新發展,助力地方經濟轉型升級,助力創新型“三個強省”建設,努力使科協成為全省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創新工作方式,匯集科協系統整體力量
針對科協資源相對較少、力量相對較弱的現實,注重集成科協系統的力量,通過各級科協聯動實施,凝聚起科協的組織優勢;通過各級學會協同推進,凝聚起學會的人才優勢,揚長避短,變“弱勢”為“強勢”,匯集起科協系統的整體力量。
1.各級科協聯動實施。以建設中國科協創新驅動助力示范市為重點,扎實推進中國科協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在安徽落地生根;借勢而為、借力而行,主動融入中國科協實施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大局,扎實推進安徽省科協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全面實施;上下聯動、形成合力,全省各市及省直管縣科協,結合當地實際,聯動實施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努力形成全省科協系統整體推進的局面。
2.各級學會協同推進。充分利用中國科協所屬全國學會在科技和人才方面的優勢,以服務中國科協創新驅動助力示范市為重點,輻射帶動安徽省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實施。充分發揮省科協所屬學會在實施安徽創新驅動助力工程中的主體作用,以服務安徽省科協創新驅動助力示范市為重點,上聯全國學會、下帶市級學會,匯集各方資源,深入開展科技服務。各市科協所屬學會是實施安徽省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的主體,既獨立開展科技服務,又主動與全國及省級學會聯動實施創新驅動助力工程。
(三)把握工作原則,保障創新驅動助力工程扎實推進
實施創新驅動助力工程,是科協系統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做出的新舉措,因此探究規律,尋找路徑,找準突破口,對推進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取得實效至關重要。在工作中,我們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1.堅持“需求導向,項目支撐”原則。緊扣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瞄準產業、企業科技難題,強化問題導向,增強科技服務的針對性。堅持項目跟著需求走,把需求轉化為項目,使項目服務需求,提高科技服務的實效性。
2.堅持“突出重點,示范引領”原則。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把握主攻方向,確定有限目標,選擇具有明顯優勢的重點產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力量突破。按照黨委政府重視、地方企業積極、學會具有優勢的原則,推薦蕪湖市作為中國科協創新驅動示范市,確定宣城、滁州、蚌埠作為安徽省科協創新驅動助力示范市,建立創新驅動助力示范單位,先行先試、積累經驗。
3.堅持“協同創新,合作共贏”原則。按照地方主導、科協主動、企業主體、學會主力、專家主角的原則,支持相關學會在園區、企業建立學會服務站、院士專家工作站、海智計劃基地、企會協作創新聯盟等多種形式的服務載體。聯合和吸引企業、學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協同創新,通過開展科技攻關、科技咨詢和成果轉化等科技服務,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實現互利共贏。
4.堅持“健全機制,確保實效”原則。集成科協系統資源,建立省市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不等不靠,先行先試,合力推進創新驅動助力工程扎實深入實施、穩妥有序開展。建立切實有效的工作載體,確保創新驅動助力工程有抓手、能落地、見長效。建立科學的績效評估機制,加強全程跟蹤服務,注重工作督查,確保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取得實效。
(四)確定工作目標,確保創新驅動助力工程有序推進
確定切實可行的工作目標是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取得實效的努力方向和重要激勵手段,因此我們堅持實施創新驅動助力工程與安徽省科協第九次代表大會的總體部署與《安徽省科協“五項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4-2018年)》相銜接,結合實際,提出到2018年建成3~5個省級示范市;爭取有30%以上的省級學會參與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的實施,200家企業得到省級學會的支持和服務;全省2/3左右的市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取得實效。目前,已基本形成了適應創新驅動發展要求,具有科協特色,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的有效工作制度和服務模式,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技術創新服務成果,集聚和培養了一批企業技術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
(五)突出重點任務,推進創新驅動助力工程扎實開展
為使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取得實效,我們結合安徽實際提出了“12345”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要求。
1.突出一個“實”字。實施創新驅動助力工程關鍵是要出實招、見實效,這既是我們的工作要求,也是工作方法。我們從一開始就從實處著眼、實處著手、實處發力,堅持做到“五個有”,即有方案指導、有需求引領、有載體支撐、有制度保障、有政策支持,保證起步實、推進實、效果實。
2.實現“兩個提升”。實施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目的是要見實效,為此我們堅持把實現“企業提效益、學會提能力”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著重在“雙贏”或“多贏”上想辦法、動腦筋。一方面,著力在提高為企業服務的針對性上下功夫,摸清、摸準企業技術創新需求,找準、找對服務的切入點和有效的服務路徑,實施精準對接,提高服務效率,確保企業提效益;另一方面,要求學會和專家要把研發和科技服務無縫對接,切實把論文寫在產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轉化在企業里,做實科技服務。通過實施創新驅動助力工程提升學會服務企業技術創新的能力,提升學會對會員的凝聚力,提升學會的社會影響力。
3.著眼“三個助力”。實施創新驅動助力工程關鍵是要實現科技與經濟對接、創新成果與產業對接、創新項目與現實生產力對接,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實現對接的基礎上,我們通過扎實、有效的服務,助力企業技術創新、助力地方區域經濟發展、助力創新安徽建設。
4.搭建“四大平臺”。實施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必須要有載體支撐,否則就是“空中樓閣”,只會曇花一現,不能長效持久。為此,我們在實施創新驅動工程過程中著力搭建“四大平臺”,即企會協作創新聯盟、學會服務站、院士專家工作站、組建企業科協,通過四大平臺建設,助推科協工作在企業落地生根,實現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可持續健康發展。
5.突出“五大任務”。一是為地方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決策咨詢服務。重點為地方區域發展戰略、產業發展升級規劃、重點產業升級技術路線圖等方面的編制工作提出專業性的意見建議。二是幫助地方、企業破解關鍵技術難題,重點幫助地方、企業技術升級,培育新興產業,提升傳統產業提供服務。三是構建產學研聯合創新平臺。科協牽頭,集成各方創新主體優勢,聯合開展科技攻關,共同建立研發平臺,合作培養創新人才,構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四是促進科技成果推廣轉化。運用市場機制集聚創新資源,幫助企業開發核心技術和市場占有率高的高科技產品,助推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五是打造高端智力集聚平臺。以中國科協海智計劃安徽工作基地為依托,發揮學會聯系海內外科技社團廣泛的優勢,建立引智載體,幫助引進學科帶頭人、科技領軍人才、海外工程師,為企業與海內外高端智力的對接交流搭建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