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已經廣泛的應用到了各個領域。移動互聯應用軟件開發課程逐步成為高校中軟件開發及互聯網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把移動互聯技術作為未來職業發展的方向。分析了目前高校中移動互聯應用開發課程的課程特點、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提出了移動互聯課程的教學特點:“重技能,多實踐”和課程教學具體的方式方法:以項目導入方式開展課堂教學,以實例化案例貫穿教學過程。同時在案例選擇和教學實施方面給出了新的改革措施。這些探索,為移動互聯課程教學改革提供新思路,有利于促進移動互聯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
關鍵詞:移動互聯;教學改革;實例化案例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At present,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 software has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urses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interne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ore and more college students take the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as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career development.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then proposes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Value Skills and Enhance Practice".And the specific ways and methods of course teaching:to carry out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way of project introduction,in order to form the teaching mode that is run through the teaching process.At the same time,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measures in case selection and teaching implementation.These exploration,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obile internet,is conducive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teaching effect of mobile Internet Courses.
Keywords:mobile internet;teaching reform;case examples
1 引言(Introduction)
近幾年來隨著移動互聯應用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Android等移動互聯系統已經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應用平臺之一。當前,Cardone等人[1]研究移動群智感知平臺,使得移動終端設備由單一的通信功能向智能化、便捷化、復雜化轉變。同時,移動互聯與計算機網絡的逐步融合,對互聯網信息服務進行延伸,為用戶提供了比傳統通信業務更加豐富多彩(在內容、價格、功能特性、服務質量等方面)的移動互聯服務和信息內容[2]。相應的支撐這一轉變的操作系統平臺也得到飛速發展[3,4]。
基于Android等系統的移動互聯平臺已經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應用平臺之一。掌握移動互聯應用平臺技術的專門人才將會在未來5—10年長期保持著供不應求的狀態[5]。國內高校軟件相關專業已經開設或正在準備開設移動互聯方向的課程,以適應市場發展的需求。但是,移動互聯應用平臺技術較新,整個行業的發展仍屬于初級階段,因此如何開設這門課程,采用何種方式方法進行授課才能體現該課程的特點,達到較好的授課效果值得認真思考。
2 軟件開發專業移動互聯應用課程的教學現狀(The
teaching situation of 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
in software development)
據手機研發業內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的3G研發人才缺口有三四百萬之眾,其中Android研發人才缺口已達到了40萬左右。
2.1 移動互聯應用開發課堂現狀
移動互聯技術是近幾年迅速發展的技術,發展時間短,再加之高校中的教師本身缺乏企業開發人員的項目經驗。所以目前雖然許多高校已經開設移動互聯課程,但是課程內容的講解仍然采用知識點堆積的方式開展,課程的教學方法仍然采用傳統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教師過于依賴教材,忽略了該課程“重技能,弱理論”的課程特點,教學效果一直不理想。
2.2 傳統教學方法應用在移動互聯課堂的弊端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傳統教學中,以灌輸式教育為主,經常會出現“滿堂灌”的現象,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問題的能力。移動互聯課堂教學目標的重點是技術會用,而不是概念原理會背。移動互聯課堂不能被動的教授,必須培養主動的學習思考。每一堂課不僅僅是單一知識的展現,每個問題的解決都需要多角度思考。同時移動互聯課程還必須更多的聯系實際,最終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在移動互聯教學中完全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不利于該門課程的開展。
3 移動互聯應用開發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course)
3.1 項目導入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
移動互聯課程是一門需要大量實踐操作的課程。每一個知識點和理論內容的學習與理解都需要實踐案例的結合。只有通過案例的效果呈現,才能更清晰的表達理論知識的內涵。所以該門課程應以項目導入的方式開展教學。
在課程開展時,首先呈現應用效果,分析案例的實際應用價值。案例盡量生活化,學生通過生活化的案例更容易理解需求及知識加載的必要性。
在項目的選擇上注重以企業的需求為導向,在導入方式上“弱理論重技能”,培養實用型人才。
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項目制定:通過逆向課程設計,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來保證課程的實用性和系統性。首先調研企業中移動互聯開發崗位日常遇到的各類小問題,把問題歸類總結最后形成課程內容實例。對過于復雜的問題需要拆分為若干小案例,通過對各個小問題的逐一理解,最終解決大困難。在授課過程中,適當使用情景再現方式,告知學生在實際的工作中會碰到什么樣的問題,并引發和指導學生解決問題。將真正的實戰經驗通過項目傳授給學生。在學生實際訓練中,增加企業的案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實戰演練。例如:學生通過計算器等小案例,體驗項目分析制作過程,積累項目經驗。
在授課過程中采用“重技能弱理論”的方式,潛移默化進行知識的傳遞。課程實施過程中,先導入結合本章知識制作出的實際項目效果。例如:在講解基礎控件過程中,首先展示微信登錄界面。通過學生所熟知的微信登錄界面的呈現,引導學生分析應該選用哪些控件來完成頁面設計,并且如何布局頁面。然后結合該項目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總結制作步驟。最后把所要講解的知識通過引導、討論、制作、總結的方式傳遞給學生。
3.2 實例化案例貫穿教學過程
移動互聯開發課程實踐性強。學生需要通過大量的實驗和實踐環節,來加深對系統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根據課程特點,課程緊密圍繞實踐項目實施,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課堂必做實驗與課后開放實驗相互補的方式貫徹整個教學過程。課后開放型實驗是選修實驗。學生結合自身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完成課內必作實驗的基礎上,提供課后選修的開放型實驗。教師提供多個難易程度相當,涉及不同方面的課題。學生根據老師給定的選題,選擇感興趣的方向和實驗題目,自行組織一到三人的項目組制定實驗方案,完成程序編制和調試,課后及時補充。案例貫穿的教學過程會使課程的組織具有連貫性,通過互幫互助,互相督促激勵和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
3.3 層次教學方案和措施。
結合移動互聯開發課程的特點和學習規律,在應用開發課程實施時,采用劃分層次,依次展開教學。
在初級課程教學中,讓學生掌握移動互聯系統的開發環境搭建,常用控件和布局的設計。通過初級課程教學,達到普及教育。
在掌握簡單應用程序制作后,過渡到中級課程教學。中級課程教學要求學生熟悉核心處理方法。涉及的知識點較多,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地重復和鞏固知識要點,使學生能夠理解移動互聯應用程序框架,培養移動互聯應用程序實用開發技能。
對于優秀的學生引導進入在高級課程的學習,這一層次充分發揮優秀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根據學生興趣和能力,指導學生進一步的提升。
3.4 教學效果的及時檢驗。
教學效果的及時檢驗也是本課程順利實施的重要環節。學生自行設計的每一個案例定期檢查,及時評定和鼓勵。對于課程所要求的核心知識點,要逐個學生進行檢查,以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另外還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移動互聯賽事,通過賽事的準備,強化學生的知識掌握,增強學生學習信心。
4 移動互聯課堂教學呈現過程(Mobile internet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ss)
下面結合一個簡單案例的講解呈現教學過程。
例如:講解Android課程中如何實現頁面跳轉。具體課程呈現如下:
首先提出問題:處理Android系統手機中,當單擊或觸摸屏幕某一點時,可以從一個界面跳轉到另一個界面。在使用微信進行登錄時,輸入正確的微信號和密碼后,單擊“登錄”可以跳轉到微信界面。
首先給出清晰規范的需求描述,也可以進行實際效果展示。然后結合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在移動互聯設備中詳細的使用過程。并且引導學生進一步的思考還有哪些操作與該問題類似。從熟悉的功能中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接下來討論實現過程,在啟發的教學模式中一步步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實現。
學生模仿實現之后,回憶總結制作過程。把頻繁出現的操作總結成步驟,達到強化記憶的效果。
最后還需要進一步強化練習。通過布置作業的方式,也可以由學生自選相似效果的模塊進行課后發散練習,以達到鞏固效果。
5 考核方式(Examination method)
除了做到教學實施方法的多樣化,還應注意考核方式的針對性、有效性、多樣性,客觀真實的檢驗學生學習的效果。
移動互聯課程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軟件開發實戰能力。試卷中設置40%左右的分值作為傳統試卷考察題型(選擇、填空、簡答),檢查學生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60%左右的分值設置為編程題目,檢查學生有關移動互聯方向軟件開發能力。由于編程題目分數比例比較大,完全理論作答,增加了試卷的難度,也不利于學生正在學習效果的檢查。要適當的延長考試時間,并安排考試在機房進行。在考試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基本的開發環境和幫助文檔,學生可以借助電腦驗證編程結果。
6 結論(Conclusion)
在高校中,移動互聯開發課程已經受到許多大學生,尤其是軟件開發專業學生的青睞。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持久保持,教學效果不能得到改善。經過四年移動互聯課程的教學印證,有效的教學模式和合理的教學組織對移動互聯開發課程具有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做到課前準備案例;課堂通過案例展示導入知識內容,并結合各種教學方法,做到引人入勝;課后及時的跟蹤反饋;最后實施多樣化、針對性的考核。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Cardone Giuseppe,et al.Fostering Participaction in Smart Cities:a geo-social crowdsensing platform[J].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2013,51(6):112-119.
[2] Guo Chenkai,et al.Model Checking for Software Information Leakage in Mobile Applic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ers,2016(39):89.
[3] Meng Xiangwu,et al.Mobile Recommender Systems and Their Applications[J].Journal of Software,2013(6):92-95.
[4] Fang Dingyi,et al.An Evil-twin AP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RSSI in Smart Home[J].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ers,2016(39):22.
[5] 劉國蘭.移動互聯網環境下通信業的發展機遇與應對策略[J].信息通信,2013(9):223.
作者簡介:
馬宏茹(1978-),女,碩士,講師.研究領域:軟件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