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
摘 要:受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石油市場總體供大于求,以及地緣政治、美元走強等因素影響,低油價帶來的沖擊將進一步延續,宏觀經濟環境、行業政策和市場形勢都發生著深刻而復雜的變化。石油鉆探企業作為油田增儲上產主要承擔單位,雖然發展逐漸向好,但企業青年群體中存在不和諧的因素:部分青工受薪酬、環境等影響,缺乏開拓進取的鉆研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缺少歸屬感,隊伍穩定難度越來越大。在企業和個人需要抱團取暖、共渡難關的關鍵時刻,把團的建設和青年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來部署、來推動具有非?,F實的意義。
關鍵詞:低油價;青年團隊;作用
西部鉆探吐哈鉆井公司青工占員工總數55.9%,長期以來,青年群體已成為企業完成各項生產經營目標的中流砥柱。針對青年群體中存在的問題和公司發展的現狀,公司在推進青年工作中突出“一個品牌”、加強“兩個關心”、重視“兩個創新”、落實“三項制度”,對穩定企業一線員工隊伍、擴大公司主營業務、提升經濟品牌效益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創建品牌工程,突出青工在建設“新疆大慶”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一是大力開展“青工崗位技校”活動,每年一季度經由黨政聯席會討論決定,設立導師帶徒活動獎勵基金,嚴格按照《導師帶徒暨標準化作業傳幫帶實施方案》和《崗位教師聘請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聘請技術骨干、工人技師作為指導教師,簽訂“師徒合同”,推進“一份師徒合同、一份帶教方案、一本學習筆記、每月一次檢查和考核、每年一次鑒定和表彰”的長效運行機制。結合“五型班組”和“學習型員工”創建等活動,每月向青工發放“青年技能卡”,了解青工技能需求,幫助青工設計技能規劃,記錄青工技能成長歷程,提供全程跟蹤指導,營造有利于青工成長成才的競技環境。三年來共評選“優秀師徒”210對,發放優秀師徒對子獎金120萬元;2人被自治區授予“青年崗位能手”稱號;19人榮獲西鉆技能競賽“技術能手”、“優秀選手”稱號。
二是在組織青年突擊隊、雙千雙萬增收節支競賽活動中,不斷擴大重點工程創建和青工參與范圍,由工團組織牽頭,聯合安全生產、科研技術等部門對紅旗隊、青年突擊隊的生產突擊競賽成績和雙千雙萬增收節支成果進行考核,并上報公司主要領導審閱,當完成預定獎勵目標后,公司領導親自到現場授旗嘉獎,鼓舞員工士氣、落實活動效果。50553隊被共青團中央評為“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稱號;40671隊被中央企業團工委評為“青年文明號”稱號;50550和50562隊分別被集團公司授予“金牌鉆井隊”和“銀牌鉆井隊”;50549隊榮獲自治區首批“工人先鋒號”;50551等隊站在吐哈油田“鉆井百日會戰”中被選樹為“優快鉆井標桿隊”。
二、加強兩個關心,增強青年在建設“新疆大慶”活動中忠誠企業的源動力
一是關心青年成才,加強青年對政治待遇的需求。積極構建“大政工”格局,堅持“黨建帶團建”,不斷加大“雙推優”力度。針對生產一、二線崗位上的青工,通過確定對象,重點培養的方式,源源不斷地把符合黨員條件的青工吸收到黨員隊伍中,并將勞務用工和市場化員工也納入到“雙推優”工作范圍內,先后下發優秀團員入黨推薦書193份,推優入黨積極分子58名。在職工代表大會上提高青工代表的比例,賦予市場化青工參政議政的權利,為青年政治進步提供了有效途徑。
二是關心青年生活,加強青年對企業的歸屬感。公司黨委一直把對青年生活上的關心,工作上的信任,人格上的尊重,思想上的理解和情感上的溝通,作為青年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有志青年創造條件,解決問題。按照工團組織“扶貧幫困”和“紅色志愿者”活動部署,與公司困難青工家庭和患病員工結對子,近兩年,通過登門走訪、電話回訪等形式,幫扶困難員工434人,救助捐款近160萬元。
三、重視“兩個創新”,保證青年工作機制適應建設“新疆大慶”發展需求
一是創新工作思路。堅持采用分散、靈活、務實的辦法,積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滿足青年精神文化需求。高度關注宣傳媒體、網絡建設,利用MSN、騰訊通、飛秋、微信、“青春結集號”QQ群等交流手段,廣泛與青工交流、討論、引導。
二是創新活動載體。在公司效益不斷增長的基礎上,調整內部分配制度,打破用工性質觀念,逐步縮小市場化與合同化員工的收入差距和職稱等級,盡可能實現同工同酬。堅持把導師帶徒活動與西部鉆探技能競賽相結合,兩年來,先后有3人轉為合同化員工,26人轉為市場化員工。
四、落實“三項制度”,夯實建設“新疆大慶”青年團隊基礎
一是健全團組織的基層建設制度。上鉆伊始,要求團組織摸清團員青年基本狀況,并定期開展換屆改選工作,對團員人數不足的單位成立青年工作委員會,把觸手遍及公司各生產領域和目標市場,為青年工作的穩步開展打基礎、做鋪墊。二是建立議事制度。每月上旬召開黨政聯席會,把共青團和青年工作納入議事日程,聽取團組織工作匯報,及時研究解決青年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三是構建團的工作評價制度,根據企業發展現狀和青年特點,完善《共青團工作考核細則》,把“黨建帶團建”的考核目標細化分解到基層崗位,提高青工對生產經營、文化建設、和諧建設等方面的貢獻率,堅持每半年組織一次考核,通過訪、談、看、評等形式,對團組織和青年工作委員會進行考核。
推進共青團組織建設和青年工作,必須在工作指向、工作力量等方面推進“兩個轉變”。在工作指向上,從“我們讓青年做什么”向“青年需要什么我們就做什么”轉變。在工作力量上,從團組織“獨唱”向各部門“大合唱”轉變。在具體工作實施中要構建黨委領導、行政配合、共青團組織實施、各部門廣泛參與的青年工作新格局,真正把青年工作的成效作為衡量建設新疆大慶的重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