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摘要: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對外資依然具有吸引力,利用外資結構發生變化,出現了新的趨勢。
關鍵詞:外資吸引力 外資新趨勢
一段時間以來,部分低端制造業外資開始將產業由我國東部沿海向中西部或東南亞、印度等地轉移,一些跨國企業也對我國業務進行調整,在某些傳統制造業領域出現減資、撤資現象。再加上美聯儲加息預期、人民幣匯率波動等因素,不少人懷疑我國在利用外資方面是否還有吸引力。
一、我國對外資是否還具有吸引力
我們先來看看商務部公布的2015年我國利用外資情況。2015年我國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6575家,同比增長11.8%;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813.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4%。商務部公布的2015年我國利用外資的實際數據說明,外商對華投資有出有進,總體上是進大于出,我國投資環境的綜合競爭力依然比較強,對外資吸引力依然較大。
二、從長遠來說,我國的勞動力成本依然較低,國內市場不斷發展壯大,投資環境逐漸完善,吸引外資競爭力仍較強
(一)勞動力成本依然較低,勞動生產率持續提升
盡管我國的薪酬水平快速上升,但我國的制造業薪酬依然遠低于美國及其他國家,相對于美國等發達經濟體來說勞動力成本仍較低。同時,我國的勞動生產率雖然遠低于發達經濟體的水平,但我國的勞動生產率明顯改善,我國的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速度也遠超發達國家水平。
(二)我國國內市場巨大
作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的財富水平不斷提高,原來的出口主導型模式逐步向國內消費型增長模式轉變,與發達經濟國家相比,我國的人均消費水平依然很低,內需增長潛力巨大。隨著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我國的市場機遇和投資機遇都在擴大。我國的國內市場份額及市場增長潛力,是吸引眾多外資企業投資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外商投資環境建設
在外商投資硬環境方面,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滿足外資企業生產要求。同時,我國政府不斷完善投資軟環境建設,進一步完善制度體系,形成適應外商投資的公平透明環境,促進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提高對外資的吸引力。我國加大開放力度,全面深化經濟制度環境改革,逐步探索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取消外資投資逐案審批的管理體制,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基本建立了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外商投資管理制度;大幅減少投資限制性措施,鼓勵外資投資現代農業、高新技術、先進制造、節能環保、新能源、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為利用外資帶來了新機遇。
三、既然我國對外資仍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又如何看待部分外資企業的減資或撤離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為了加快發展,不得不以低工資、低地價、低電價、低稅收(甚至免稅)等“超國民待遇”,大量吸引外資。但隨著我國工業化日益加深,經濟進入新常態,原有的各生產要素發生了很大改變,優勢逐漸喪失。勞動力成本上漲,原材料成本上升,環境保護成本增加,給予外資的超國民待遇取消等,使得早期進入享有各種優勢的外資不適應了,出現企業經營困難,利潤下降等。那些離開我國的外資企業,多屬于低成本導向。少數大型跨國公司關閉在華工廠的主因并非我國投資環境惡化,而是這些企業相對于我國內資企業競爭力不再具有優勢,主動進行業務調整。許多撤離我國的外資企業都是低端加工產業,對成本增加比較敏感,加上我國本土企業后來居上,在這些行業產業已經發展起來,這些外資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的新時期,優勢不再,不得以才減資或撤離我國。
四、從商務部門的統計數據看,我國近幾年利用外資出現了新趨勢
我國利用外資結構出現積極變化,利用外資的產業結構質量顯著提升。利用外資結構的變化趨勢和國內產業轉型升級非常同步,外資多數投向了高端制造和服務業,利用外資的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統計數據表明,2015年利用外資中,服務業利用外資占比61.1%;制造業利用外資的規模和比重下降,結構優化,高端制造業吸收外商投資增多。
大型外資企業數量增多,利用外資質量進一步提升。2016年1-4月,新設立投資總額超過1億美元的大型外商投資企業220余家,當期增資超過1億美元的企業150余家,實際到資超過5000萬美元的企業160多家。其中,既有從事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電池、飛機零部件、集成電路和芯片等研發生產的制造業企業,也不乏涉足醫療、養老、電子商務、云計算、物聯網技術研發及應用等領域的服務業企業。
中西部地區外資的吸引力不斷增強。中西部地區具有市場、資源、勞動力優勢,并且投資環境逐步完善,對外資的吸引力不斷增強,部分東部沿海地區勞動密集型外資轉移到中西部地區,使得近幾年中西部地區實際利用外資增長速度遠遠高于全國增速。同時,中西部地區在電子、汽車、航空航天、醫藥制造、現代農業等高端產業和服務外包等領域,對外資的吸引力也逐步增強。
從我國利用外資呈現的新趨勢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后,外商投資的產業結構發生變化,高技術服務業吸收外資持續增長,制造業利用新增外資的規模和比重持續下降。
我國的低端產業吸引外資的優勢逐漸喪失,但高端產業生產要素的優勢卻逐漸形成。如政府簡政放權,管制越來越少,辦事效率越來越高,產業工人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產業配套能力越來越強,研發手段和能力越來越強等。高端要素適宜高端產業的發展,在我國經濟轉型的同時,外資也需要轉型,在世界范圍重新配置資本。從這個意義上說,外資在我國某些地區、某些產業的適當撤出,不能說明我國的投資環境不在具有吸引力,反而說明了我國的全方位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