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紅
摘 要:在第29屆世界音樂教育大會中,充分展現了中國及世界多元文化音樂的“和而不同”。優美的古典音樂,輕松活潑的爵士樂,充滿中式文人氣息的中國古琴音樂,優雅氣魄的歐洲室內音樂以及代表人類最高貴典雅、最和諧的合唱聲音此起彼伏。大會有幸邀請到世界著名人類學家、音樂學家布魯諾·內特爾教授,從嶄新的視角圍繞大會的主題進行演講,本文將對布魯諾·內特爾教授在演講報告中多元文化音樂的體現進行具體的研究和探析。多種代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和文化的天籟之音在多個演出場所輪番響起,充分體現了大會主題中“和諧”的理念及世界與中國音樂文化的多樣性與豐富性。
關鍵詞:布魯諾·內特爾 多元文化 音樂 探析
世界音樂教育大會是國際音樂教育界最高層次的交流平臺,被音樂教育界及國內外的專家學者所廣泛關注。在世界音樂教育大會的倡導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理念以及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相關課程設置,已經引起全世界音樂教育界專家和學者的高度重視,并積極實施。布魯諾·內特爾教授在大會中給我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講座——《音樂教育與人類音樂學:(通常的)和諧關系》。他用精煉的語言和嚴謹的學術思維,從世界音樂文化的視角出發,通過六個方面闡釋了音樂教育與人類音樂學之間的和諧關系,他在講座中所展示的世界各地的民族音樂也給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聽覺盛宴。
一、布魯諾·內特爾教授演講報告中的多元文化音樂理念
布魯諾·內特爾教授在與國際音樂教育學會討論過程中,起草了一份政策聲明,包括如下建議:音樂教育體系的具體內容應包括三個方面:當地的傳統音樂、西方的古典音樂和世界其余地區的音樂研究。這一理念充分體現了世界音樂大融合的多元文化理念。報告中指出,西方音樂畢竟是現代音樂教育的基礎,因此許多董事更傾向于西方藝術傳統的傳播。有人提問布魯諾·內特爾教授:“為什么認為世界各地必須教授西方藝術的音樂?”他回答說:“如果我們不遵循舊的規則,不表現出虔誠,是很難想象你們的理事會成員是否接受世界音樂的入門。”布魯諾·內特爾教授在報告中指出:“我想追溯和思考在最廣泛的意義上的音樂教育和人類音樂學之間的關系,但我的觀點是僅限于歐洲和北美的音樂文化,這是由于我的出身背景造成的。為了更透徹的了解,你們來自七大洲,可以提供更多的豐富資源與其他深層次角度的探析。”一個知識點的傳播同樣包含著眾多其他方面的因素,多元文化在音樂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若不能很好地將各種因素結合,必將導致音樂學習的偏一性,結合多種元素闡釋音樂的構成,為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長遠發展奠定夯實的基礎勢在必行。在這一過程中,如何探究其他民族的文化,通過了解其文化背景,從而理解并接受其音樂的內涵,這需要經歷長期的磨合。
二、音樂教育與人類音樂學之間的和諧關系
第一方面:“美學問題”。他認為對于音樂美的理解與特定的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報告中指出:“如果你是美國人或歐洲人,因為你不理解澳大利亞土著的音樂語言,所以你不喜歡他們的音樂,這沒有關系,即使你真的很喜歡他們的音樂,或許你喜歡的原因也是不對的。”音樂教育與人類音樂學雖然用不同的視角看待音樂,但是他們都意識到可以通過音樂來了解人、表達生命、張揚傳統文化。
第二方面:“音樂教育與人類音樂學的動力問題”。他認為音樂是在文化中確立并表達文化關系的陣地,因此音樂教育應該注重音樂在道德感、文化感和民族感的體現上。而理解一種文化的傳達方式對于理解音樂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人類音樂學也應該注重在不同文化中人們的學習和傳授音樂的方式。
第三方面:“音樂世界的本質問題”。他認為音樂的本質便是體現文化,與文化互動、融合,而文化的融合則決定音樂世界“多樣性”的本質。每個社會對音樂世界都有自己的觀念,而且會以自己的方式去詮釋這個世界,因而就產生了很多不同的聲音和多樣性的音樂理念。他提出:“我們已經不再堅守這樣的理念:認為只有輝煌的歐洲古典音樂才是音樂領域傳播的主流,其他的民間音樂和流行音樂都應該被驅逐出我們的‘烏托邦的觀點。這樣偏頗性的觀念在現代社會要不斷予以修正和改變。國際音樂教育協會不再需要每個人都必須理解巴赫和貝多芬,這一陳舊的觀點與模式將束縛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發展與傳播。” 1991年在韓國首爾的會議中指出,音樂的本質是用大量無關的音樂充滿音樂的世界。重點是:音樂雖然是普遍存在的,但它并不是人類共同的語言。布魯諾提出這樣一個觀點:音樂是一種文化的混血兒。他認為,世界音樂并不總是一致的,世界的音樂有一個巨大的多樣性,這來自于他們互相沖突的不同聲音和不同的音樂思想的多樣性。他指出,各種社會都具有不同的音樂理念。他向學校教師提出了一些值得考慮的問題:我們作為音樂教育家,是否應該更專注于各種音樂之間的差異呢?我們是否可以理解為,當我們希望的世界各國人民和睦相處的同時,在音樂的和諧中就可以表現為對音樂之間相互區別的理解呢?
第四方面:“傳統和真實的重要性問題”。他認為很難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去衡量音樂的真實性和傳統性。以記譜法和口耳相傳的學習方式為例,口耳相傳是傳統的音樂學習能力,能帶來音樂上的流動性和多變性,而在記譜式傳播中則喪失這些。所以在現階段的音樂教育中,積極探索并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讓學生親身體會多種學習方法尤為重要。
第五方面:“理解文化上的音樂的重要性問題”。他把藝術看作是人們詮釋世界的方法,認為世界上不同文化會根據自己的需要來發展自己的音樂。因此每個音樂種類都是獨特的文化產物,都值得我們去研究。同時,每個音樂文化事項都是平等的,都需要我們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學習和研究。布魯諾先生引用了一位大師舉的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大廈里清潔工人骨子里隱藏的一些東西,往往與你并不相干。對于我們來講,我們所面臨的局限性就是我們是外人。在世界各族中,人民已經開始發展培養自己的人類音樂學家,而后者則主要是學習他們的母語音樂。學者們注重在自己國家的一畝三分地上搞研究,布魯諾指出:當然,我們需要鼓勵所有國家的積極從自己的文化環境中從事研究工作的學者。我們應當共享我們所有一切知識和技術。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鼓勵所有的學者都積極主動的了解自己的音樂文化,但不能放棄任何一個相互交流的機會與平臺。
第六方面:“人類音樂學家為人們所做的貢獻問題”。他認為人類音樂學家的研究工作為音樂教學提供理論基礎,為很多音樂事項的發展提供了經驗,同時人類音樂學家也從事許多音樂教育與發展的工作,并提倡以平等的立場作為研究和教學的出發點,幫助了許多文化的音樂家,用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教學組織、音樂會以及巡演等活動。
最后,布魯諾·內特爾教授指出:所有的音樂都是平等的。在世界范圍領域,不同的音樂文化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去發展自己的音樂。正在開展各種文化的現代化階段,他們是在相互接觸、相互吸收和融合中構成了一個新的真實性的過程。對于世界上為什么還有很多音樂家爭先學習西方古典音樂這一問題,布魯諾教授回答:“這和政治、經濟、文化價值的變化有著密切相關的因素。”甚至還提到,音樂在不同的社會的目的,對音樂的概念,根據個人的文化差異有所不同。以平等的位置為起點,積極創新并研究教學是最周全的抉擇。布魯諾先生以源自美國的皮約特歌曲、澳大利亞的民迪吉里杜歌曲、匈牙利舊風格歌曲、波斯薩恩蒂厄琴音樂、小提琴協奏曲(莫扎特5號)、南印度的莊嚴經論等來自世界范圍內的各個民族極富特色的音樂曲例作為充分論據來論證他的觀點,讓在座的每一個人都享受了一場回味無窮的視聽盛宴。
布魯諾·內特爾教授精彩的學術講座傳遞了國際音樂教育領域最前沿的理念及學術研究成果,全方位地推動了世界多元文化音樂和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通過各種形式及不同的側面和角度對音樂藝術實踐和音樂教育教學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共同促進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和不同群體之間的平等與和諧的發展,不僅為多文化音樂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夯實的基礎,更為促進世界的和諧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開辟了新的視野。透過專家學者的專題講座,我們可以看到世界范圍內多元文化的發展熱潮,并探析出音樂中好異型與惡異型問題的存在,這表明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基礎教育實施中的不足,面對國際趨勢,積極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發展之路具有重要意義。本次會議是跨越一個世紀的東西方音樂教育的碰撞與融合的歷史性的轉折點,為中國音樂教育的長遠發展開辟了嶄新的樂章,也從側面反映了中國音樂教育勢力的不斷強大以及世界音樂教育界對中國音樂教育的關注。這不僅促進了人類音樂文化的進步,更為世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奠定了夯實的基礎,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參考文獻:
[1]管建華. 世紀之交——中國音樂教育與世界音樂教育[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
[2]中國音樂教育雜志編輯部編. 音樂教育的國際對話[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8).
[3]管建華. 中國音樂審美的文化視野[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4).
[4]馬達.20世紀中國學校音樂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5]魏煌.對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文化思考[J].音樂研究,2002(1).
[6]管建華. 世界策略與世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思考[J].中國音樂(季刊), 2005(2).
[7]丁愛華.從美、德、日三國學校音樂欣賞教育看我國音樂欣賞教育改革[J].藝術百家,2008(4).
[8]【美】胡迪耶.梅紐因.冷杉譯.人類的音樂[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39] 【美】 Charles 著,張莉莉、張學文等譯.教育研究導論[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4).
[9]【美】貝爾特.雷默.音樂教育的哲學[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10]【美】威廉.M安德森,曹清水等譯.音樂教育的多元文化視野[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東北石油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