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賽 韓孟孟 秦春林
(1.江蘇省南通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南通 226010;2.無錫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南通 214046)
“新時期、新起點、新高度”
——對職教體育教學改革的審視
朱 賽1韓孟孟2秦春林1
(1.江蘇省南通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南通 226010;2.無錫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南通 214046)
采用文獻資料、專家訪談等方法,站在“新時期、新起點、新高度”上審視當下的職教體育課程,發現亟待改善和提高的地方很多。“十二五”以來,職業院校為各行業源源不斷輸送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其釋放的人才紅利,有力促進了經濟轉型升級和民生改善。確保將來能夠為社會創造貢獻的學生們在校期間身體素質的提升和改善,具有深刻的戰略意義,而體育教學在這一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職教;體育教學;改革
在北京舉行的中國“職業教育活動周”啟動儀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發揮我國巨大人力優勢,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之舉[1]。“職業教育活動周”于每年5月第二周舉行,首屆主題是“支撐中國制造 成就出彩人生”。李總理的這一番批示,既表明了政府近年來對我國各類職業教育的重視,又對當前的職業化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2]。
上到國家政府部門、下至地方機關組織將未來中國飛速發展的目光聚焦于炙手可熱的現代職業化教育,因此,能否確保培養出合格的、適合當代社會需要的人才是職業院校教育關鍵。然而,職教學生們在校期間的身體素質的提升和改善與體育課堂教學效果密切相關。立足于本校學生的實際,在學校現有體育教學資源的基礎上,深化職教體育課程改革,探索一條適合職業學校自身發展的實踐道路迫在眉睫。
根據戈登·杰森博士統計,過去20年,美國肥胖癥每年導致約30萬人死亡,已經達到了“危機性流行病”的比例標準。(BMI指數≥30.0被判定為“臨床性肥胖”)。“社會在不斷進化,人類在日趨退化”為主題的三幅漫畫,如圖1-3所示,揭示了這一現象是不良生活方式加之缺乏足量體育鍛煉所致。然而,這一“病癥群”正如瘟疫一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全球范圍內廣泛蔓延,并且呈現年輕化趨勢。據“國民體質報告”顯示,在中國的各級學校中,近25年學生體質持續下滑。除心肺耐力持續下降外,肥胖和近視率不斷升高[3]。較之2000年,青少年肥胖率增長近50%,城市男生肥胖達1/4;青少年近視率也從20%增長到31%。
注:體脂指數(BMI--Body Mass Index)是評估體重與身高比例的參考指數,計算公式為: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即:BMI=Kg/m2。

圖1

圖2

圖3
從親身參加了古代奧運會的古希臘先哲亞里士多德,到現代奧運之父顧拜旦,都堅定“體育有助于塑造純潔和高尚的品格,也應該承擔起這份教育的責任”。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薩馬蘭奇說“離開了教育,奧林匹克主義就不可能達到其崇高的目標”;羅格說“體育就是教育,這是我們的責任”。因此,體育領域內的改革歸根結底是為教育改革服務的[4]。
此外,近現代體育與人們的基本需求息息相關,例如:人的衣、食、住、行、醫、教和生活環境均與體育密不可分。
衣——運動服裝,結構制衡;
食——食動平衡;
住——運動友好型社區;
行——幾乎就是體育,用進廢退;
醫——運動就是醫療,防治疾病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
教——不能缺少體育,體育是教育的托舉之力量;
生活環境——體育運動,尤其是戶外運動,低碳環保;
因此,國際上也曾提出諸如“運動就是醫療”“運動拯救人類”等箴言。
近年來,我國學生體質狀況呈現穩步下降態勢,雖然各級學校及相關教育行政部門集思廣益,已采取了一系列干預措施,但其下降趨勢仍在延續,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棘手問題。在學生視力不良比率上升、平均體重增加、而耐力素質普遍下降等不利局面下,國內校園還發生學生長跑猝死事件,更是引起社會對廣大學生體質情況的廣泛關注,此類極端事件的發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學生體質狀況已經到了一個令人堪憂的境地,需政府相關部門領導及每個高校體育工作者警醒,并積極作出有效的應對之策。
應該看到,無論是學生平均體重上升、還是速度、耐力等與健康相關度較高的指標下降,均與學生在校期間的體育運動總量不足呈正相關。以筆者工作單位的具體實際為例,我校女生偏多,在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各地學校狠抓學生基礎課業成績,忽視體育鍛煉,為數不多的體育課還經常被復習課或重點考試科目學習所取代,就算是上課也多數為所謂的“放羊式”自由活動,女生們怕曬、怕苦、怕累,常常選擇陰涼底下席地而坐,靜等下課[5]。久而久之,形成了體育課就是用來休息等不良思想,在進入職教體育課程的學習中,正規的體育課堂教學在學生已形成的傳統體育課思維面前一時間不易被大家所接受。若想解決學生身心健康問題,扭轉這一群體整體體質健康狀況不斷下降趨勢,轉變學生對待體育課堂的態度和思想觀念,針對學生群體實施合理的運動負荷干預則是科學合理的必然之選。
“十二五”以來,職業院校為各行業輸送近5000萬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其釋放的人才紅利,有力地促進了經濟轉型升級和民生改善。因此,確保這一批批將來能夠為社會創造貢獻的學生們在校期間身體素質的提升和改善,具有深刻的戰略意義,而體育課程在這一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6]。站在“新時期、新起點、新高度”上審視當下的職教體育課程,可見亟待改善和提高的地方仍舊很多。
我國于1980年代開始引入ISO9000標準,實施后,對提高我國企業產品質量和管理服務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ISO9000標準不僅適用于工業企業,還適用于教育管理部門。這對改變我國職教院校的傳統教育理念,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提升院校的整體形象和聲譽,增強在就業過程中的競爭優勢均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ISO9000標準體系內各單元和子目標的重要性,設立不同的權重和評定細則幫助建立目標明確、層次分明的管理體系是其基本要求。要對體育教育的各項教學活動作出具體的安排和部署,包括教師崗位職責、工作行為規范、體育課程達標標準、體育教材內容設置、考生考試紀律、體育器材設施設備使用和管理規定、學生在校行為守則、體育教材大綱編排、教師體育課程安排、課堂教學、體育課程進度安排、體育教學軟件及數據庫建設管理使用等。每一項具體活動目標都進行了細化和量化,并有相應的推進督導措施,切實保證各個教育活動單元和子目標都能較好完成。
相信多數人至今不會忘記汶川、玉樹地震以及上海高樓火災中刻骨銘心的記憶和反思,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我們唯一可做的就是加強學生的生活教育和極端時刻的生存訓練。這一點我們可以借鑒日本。例如:2011年日本特大地震巖手縣赤浜小學三年級某班35人,慌而不亂、鎮靜應對,有序撤離,完好無損。在采訪中了解到,學校教師會不定期開展面對地震、海嘯、火災等可能隨時發生的災害臨時應對能力,將每一次演習都當做是真實現場。這樣一來,學生們假如某天真正遇到災難,才有可能爭取更多生還的希望。
在日常體育課程中,可以開展以下生活教育和生存訓練:
(1)煤氣泄漏怎么處置?
(2)遇賊盜怎么防衛和格斗?
(3)觀賽突然擠踏如何防踏傷?
(4)遇溺水如何救護?
(5)女生遇強暴如何防衛反抗?
(6)遭遇自然災害逃生或互救。
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作為豐富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的補充,更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前一輪新課標的建立,從指導思想至內容體系和評價標準,主要放在轉變理念方面。今后一輪的體育教學改革應弱化理念、強化體育教學的實際效益和質量。
(1)指導思想上,明確“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終身體育”
這是基于近年出現的特大自然災難和人為災難,對學校教育和體育提出挑戰,務必要重視生活教育和生存訓練并納入新一輪的體育教改中。將體育作為今后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體育教學改革的組織教法是多元的,要注重過程,更重要的是用結果來檢驗,學校體育的結果應回歸到三張表上。即:
學生每學年體質健康提高的曲線上;
學生的體適能和健康達標的曲線上;
學生文化成績提高方面的曲線上。
(3)有關體育課程評價方面,突出“四”字要求
汗(有節奏的負荷);
笑(苦中作樂);
技(掌握動作);
情(和睦的人際關系)。
(4)體育教師隊伍建設上,要逐漸演變為學習型、研究型老師
針對中國近五十多萬體育老師知識結構不完整、知識體系不完善的情況,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比如:體態偏胖、營養過剩群體;體態消瘦、營養不良群體;運動量大,運動習慣養成群體;運動量小、運動積極性不高群體等,應該能有針對性開具“兩個處方”,即:“運動處方”和“營養處方”。
作為“家長播種希望、孩子收獲成功”的職教學校,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和改善既關乎學生自身的健康,也利于學校日后的良性發展。學生唯有通過體育運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切實改善身體素質,才能為日后真正走入社會工作、承擔社會職責保駕護航。
[1] 姚文峰.英國職教改革中政府權力與干預路徑[J].高教探索,2014,03.
[2] 李霞,閻澤.天津職教改革試驗區國際交流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1,08.
[3] 盧元鎮,張新萍等.2008年后中國體育改革與發展的理論準備[J].體育學刊,2008,02.
[4] 楊樺.深化體育改革推進體育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01.
[5] 姚柱.安徽省高職院校體育現狀及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06.
[6] 陳麗波.現代職教體系下的高職體育課程改革[J].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6.
"The new era,a new starting point,new heights"--a survey on sports curriculum reform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ZHU Sai,etal.
(Nantong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health schools,Nantong 226010,Jiangsu,China)
朱賽(1989-),江蘇徐州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