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航+張黎
【摘要】隨著我國跨區域貿易的增長、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以及制造業、信息產業的調整轉型,快遞服務充分發揮了突破時空限制、聯系生產生活等的優勢,改變了傳統的經營管理架構和生產組織形態,創新了社會服務模式,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文章闡釋了中國快遞業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未來發展的策略,對快遞企業經營發展提供建議。
【關鍵詞】快遞業 現狀 問題 對策
2014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深化流通體制改革,消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的各種關卡,降低流通成本,促進物流配送、快遞業和網絡購物發展,充分釋放十幾億人口蘊藏的巨大消費潛力。這是快遞業首入政府工作報告,足見快遞業受到國家很大重視。10多年來,我國快遞業一直保持著年均兩位數的高速增長,5億多網民需求的多層次、多樣化,使我國快遞業市場發展潛力巨大,成為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快遞企業應逐步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持續增長和贏利的發展模式,以取得長足的進步和高速的發展。
一、發展現狀
快遞業發展迅猛,業務量增速已連續第3年保持在50%以上,是我國經濟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據國家郵政局統計,2013年我國快遞業務量91.9億件,快遞業務收入1442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61.6%和36.7%,其中,同城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66.4億元,同比增長51%;異地業務收入累計完成829億元,同比增長30.5%;國際及港海岸臺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70.7億元,同比增長31.7%。全年快遞業務量接近美國,保持了全球快件量第二大國的地位。
國有、民營、外資快遞企業三分天下,其中民營快遞企業異軍突起。目前,我國已有快遞企業10000余家,基本形成國有、民營和外資企業共同發展的多元化市場競爭格局。國有和國際快遞企業(中郵速遞EMS、中外運敦豪DHL、美國聯合包裹UPS、聯邦快遞FedEx、荷皇天地TNT)占據了國際快遞市場90%以上的業務量;六大民營快遞企業(順豐速運、申通快遞、圓通速遞、中通速遞、匯通快運、韻達快遞)占據國內快遞市場80%以上的業務量。同時民營快遞企業也加大了進軍國際快遞市場步伐,圓通已經在全世界18個國家或地區注冊商標,在香港建設服務網絡。順豐速運繼2010年開通新加坡、2011年開通韓國、日本和馬亞西亞網點后,2012年又在美國設立營業網點,海外網絡逐步延伸。
快遞業與電子商務互利合作、共同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和日益成熟,網購逐漸成了消費者重要的購物方式,與網購緊密相連的快遞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據商務部統計,2013年我國網購達到1.85萬億元,增長超過40%,網購快遞占快遞業務量的70%左右,同比增長4%以上。與此同時,電子商務與快遞業也進一步融合發展,電商自建物流快遞配送網絡,如京東、易訊、一號店等;大型快遞企業逐步向直營制轉變,積極拓展電子商務業務,如順豐速運開展便利店業務等。
快遞業與公路、鐵路、航空等貨運聯系緊密,尤其是航空貨運。航空貨運是快遞運輸業務組織的重要環節,為快遞實現800公里以上“次日達”提供了快捷的交通工具。快遞業務總收入中,航空貨運占異地業務收入30%左右,占國際及港海岸地區業務90%以上。快遞企業通過腹艙運力、包租貨機和自建機隊等多種途徑建立自身的航空貨運網絡。到2012年底,順豐速運自有飛機和包機達到27架,年航空貨運量超過60萬噸。中國郵政航空公司機隊規模增至19架,最大載重量可達18噸。圓通速遞包機3架,并申請成立航空貨運公司。FedEx、UPS、DHL等國際快遞巨頭依托龐大的貨運機隊,構建起覆蓋全球的快遞服務網絡。
二、問題及原因
伴隨著快遞業務量的急劇增長,一些問題日漸暴露出來。據國家郵政局公布統計數顯示,2013年共受理快遞業務有效申訴196046件,比2012年增加58695件,同比增長42.7%。申訴前三的問題仍然是延誤、投遞服務、丟失短少,分別占43.4%、29.3%、15.8%,同比增長34.9%、53.3%、40.6%,其他常見申訴還有損毀、代收貨款、違規收費等。被投訴企業中,民營企業占絕大部分,主要是技術手段、內部管理、服務理念、信息化不足等方面存在問題,其原因:
準入門檻低,技術手段落后。在發展初期,為了迅速占領市場份額,90%以上的民營快遞企業都采取加盟形式,加盟企業以各自網點為利潤中心,一間辦公室一部電話幾部電動車就可以展開工作,但不能適應大批量、高速度、時間緊的物品傳送。加盟商勢單力薄,難以實施擴大再生產和技術升級,由于技術落后等原因,在一些節慶期間網絡零售企業集中促銷時經常出現物流短板,人拉肩扛的原始生產狀態也隨處可見。正是由于技術落后等原因,造成了一些快遞服務中出現快遞不快、缺斤短兩甚至快件丟失等現象。
快遞產品單一,市場服務能力較弱。目前,大多快遞企業嚴重依賴電子商務,產品服務單一,同質化競爭嚴重,還沒有形成差異化和專業化的快遞市場競爭格局。加之在經營理念、技術裝備、資金實力等方面的薄弱,綜合性、高附加值的快遞服務難以有效開展,致使高端快遞服務市場向外資快遞物流企業流失。盡管順豐、郵政快遞等快遞物流企業已形成一定規模,但企業實力還不足以和國際快遞巨頭相抗衡。
經營管理水平較低,缺乏服務理念。我國大多數快遞企業組織形式落后,管理方式陳舊,經營模式和管理水平不能適應企業規模化發展的需要。特別是民營快遞企業簡單地快速加盟擴張,這種模式下每個加盟網點都是獨立法人,總部對二級、三級加盟商約束力并不強,且各加盟商素質參差不齊,企業戰略執行和服務質量控制就難以保障。據統計,民營快遞企業投訴量占投訴總量的近90%,投訴量前十的企業投訴量占投訴總量的85%,而外資企業投訴比率相對較低。外資企業擁有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服務理念,業務操作規范,與客戶保持良好的交通溝通,投訴比率較低,服務中出現問題及時解決,把投訴率降到最低。與外資快遞企業相比,國內快遞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還存在較大差距,其管理水平、服務意識、品牌意識尚待加強。
價格戰作為競爭手段,經營困境加劇。目前,我國快遞企業特別是民營快遞企業,基本采用以價換量的價格戰方式來占領快遞市場,導致快遞企業一直處于“誰先漲價誰先死,誰不漲價誰等死”的怪圈。由于持續的“價格戰”,快遞企業利潤持續下滑。2013年,企業利潤率已經由2003年的30%下降到5%左右。件均收入已經由2007年的28.6元下降到2013年12月的15.7元,下降幅度達56%,異地快遞的件均收入下降更是高達59%。這種競爭手段造成快遞業向“微利化”和“無利化”發展,不利于快遞企業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航空貨運運力短缺,制約了快遞業走向國際市場。有的快遞企業自身運營規模較小,難以達到航空貨運的規模經濟,航空運輸市場進入門檻較高,對有意愿組建貨運機隊的快遞企業形成了一定制約。我國航空運輸長期以來重客輕貨,全貨機機隊規模較小,客機腹艙運力有限,航空運力難以滿足快遞業務量快速增長的需要。當前,FedEx、UPS等外資企業已基本壟斷了我國國際快遞市場,并在上海、廣州、深圳等地設立轉運中心和配送網絡,基本完成了中國市場的戰略布局,一旦國內市場向外資全面開放,我國快遞企業將面臨國際快遞企業市場競爭的嚴峻挑戰。
發展環境有待優化。主要表現在快遞車輛進城難、發展融資難、企業用地難、用工難,以及快遞企業和從業人員的社會認可度較低等。此外,快遞業由于其行業性質和運營組織流程的特點,受到郵政、交通、民航、海關等多個部門監管,行業間政策和標準還有待進一步統籌協調。
三、措施和建議
加強監管,規范市場,加快完善相關法規標準。近年來,我國相繼推出新《郵政法》、《快遞市場管理辦法》等辦法規定,對這些問題有了明確、規定和約束。建立了快遞業務經營許可制度,確立快遞企業的法律地位,對快遞行業出現的暴力分揀、信息泄漏等現象實施管理,保護通信自由和秘密,進一步規范郵政服務業等。
但是,我國尚未建立起系統完善的快遞行業監管制度,快遞業有關法律法規彼此交叉,缺乏系統性和協調性,也缺乏統一的快遞市場監管辦法和權威性行業標準。涉及到多個行業監管主體時,相關邊界和權責不夠明確和規范,一旦出現問題,沒有合法的依據,導致問題無法順利有效解決。這就需要國家出臺相關的規章制度,明晰利益各方職責,使快遞業有法可依,合法經營。同時提供行業內部及行業間的溝通渠道,推動監管部門依法監管,共同規范市場秩序。
扶持和引導快遞行業。鼓勵有條件的快遞企業和電商有機融合,搭建電子商務快遞物流大平臺,推動商業模式創新,形成一個新的大產業。高質量的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系統能夠大大提高電子商務和快遞業的運作效率,加快促進他們的發展,真正發揮信息流、商流、資金流和物流“四流合一”的優勢。提供融資支持,改善快遞企業融資環境,政府部門、行業組織、銀行及企業多方面協調配合,開展信用等級評定工作,建立行業“互保”、“聯保”等增信機制,提高快遞企業的融資能力。設立快遞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加大支持中小民營快遞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支持大型快遞企業并購重組,培育行業龍頭企業。對當前快遞企業用地難、航空運力緊張、快遞車輛進城難等困難,給予政策支持。提供相應的用地保障,鼓勵有條件的快遞企業成立貨運航空公司,引進貨運機隊,給予航空貨運牌照、貨物運輸代理資格等方面的許可。引導快遞企業提升服務能力,拓展高附加值的高端快遞服務產品,搶占快遞服務高端市場。
培養專業人才,提升服務和管理水平。引進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特別是引進和培養專業化的高級管理人才,加強人才資源的開發和管理工作。定期組織員工業務培訓,對員工實行標準化管理,細化、規范電話接單、上門取貨、投遞交貨等每一個環節的注意事項,建立統一的服務標準,形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技能和水平。健全企業的治理結構,培訓加盟商管理者,加強控制和管理連鎖企業。建立純凈考核和績效管理辦法,建立公平合理的人員激勵提升制度,使薪酬與其能力和對公司的貢獻度掛鉤。不少快遞企業對基層員工采用業務提成來計算其薪酬,極大地提高了業務員的積極性。
加強信息化建設。快遞企業的競爭使更多企業紛紛加大對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從快件的報價查詢、接受訂單、訂單分類、編碼、整理、配貨、訂單送達到客戶的信息反饋整個過程,均實現與客戶的信息共享。加強企業信息化建設,不但可減少運作成本,降低日常運營費用還可通過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將業務操作及管理都標準化、程序化,提高企業運作效率,同時加強與客戶的溝通,客戶的信息反饋也有利于企業優化和改進業務流程,改善和提高服務的專業化水平,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因此要加強相關行業的信息化建設,實現行業間的信息共享。如促進快遞業與民航、公路、鐵路等物流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提高進出口快件通關效率,提高快遞企業的運營效率,從而提升企業以信息化為核心的運營和服務能力。
目前,我國快遞行業發展迅猛,擁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但要獲得長遠健康的發展,對內需做好發展戰略規劃,健全治理結構,加強管理,增強服務意識,提高員工素質和信息化水平,加強品牌建設,找準市場定位,實施差異化的營銷策略。對外做好跨界整合,加強與電子商務、航空貨運等相關行業、相關領域的合作,學習行業內的國際先進企業的經驗和做法,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