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 要:方法決定成敗,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特征,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關鍵。本文以財政學課程教學為例,分析了現代教學方法的應用問題,以期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學方法;教學效果;財政學
一、教學方法的選擇
1.主導教學方式
在長期以來的教學實踐中,講授法得到普遍采用,甚至在國外,基本上公開課都是以講授法為主。講授法要求學生只能安安靜靜地聽,老師講什么,就只能聽什么,自己的想法表達不出來,容易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比較被動,學習積極性不高,缺乏師生之間的交流,更談不上老師照顧到學生的差異問題而因材施教。
其實,老師在運用講授法授課時,學生的身體雖然沒動,但其大腦活動卻是積極、主動的,因為它不僅要求學生要聽見、理解、記住知識,而且還要分析老師所授內容,只不過這種主動活動看不見,因而經常被人忽視。無論何種教學方法,只要老師能嫻熟地運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效果。教學是一種認知活動,認知即獲取知識,講授法所涉及的知識量大,教學效率最高,因此講授法成為多數學科的主要教學方法。
2.其他教學方法相配合
為彌補講授法在主動參與、積極探究方面的不足,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適當結合探究法、自主與合作學習法開展教學。比如在講授到財政收入的規模時,可以運用參與式研討教學方法。由于財政收入的計量口徑不同,可以把學生分為若干組,從不同口徑分析我國財政收入的規模。具體分為四個環節:第一環節,分組,小組起名,確認組長以及組內分工,認領任務。第二環節,按分工活動(收集數據→加工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組織交流。第三環節,匯報人匯報,組員補充,他組點評,教師點評。第四環節,個人反思,教師總結。
二、輔助教學技巧
1.老師要會講課,幫助學生形成課程、學科體系
面對一門課程,特別是講授過很多次的課程,一定要抱著這樣的心態:每次相見,猶如初見,這樣才不會出現老師所忽視,但對學生而言卻不知道、不理解所學知識的情況。應從學生的視角去看待和理解知識。例如在講《財政學·公債》一章時,我講到土地財政知識時,學生并不理解。但是“土地財政”這個詞語幾乎到處可見。由此可見,老師常常不以為意的事情,有可能就是學生的疑惑所在。所以,抱著“每次相見,猶如初見”的態度去準備每一節課,非常必要。
教不等于學,學不等于學會,學會不等于會學,要明確大學教育不僅是一個激發學生智慧,促進學生智慧發展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過程。心理學研究表明:僅通過閱讀,學生能記住所學知識的10%;由老師認真講解,學生能記住20%;讓學生看一遍教材后再口述內容,學生能記住30%;讓學生邊看邊講解原理,學生能記住50%;若老師能組織對教學內容的討論并由學生向大家展示心得,學生能記住70%;若學生看過教材后親自動手做,最后向大家展示勞動成果,學生能記住90%。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老師通過教材體系包括課本、講義、PPT教學之外,更應有其他的著作、材料,在研究國內外現行教材的基礎上,向學生推薦參考書與閱讀文獻,促使學生形成多樣性思維;借助科研文獻與網絡資源跟蹤學科最新發展動態,促使學生把握專業發展方向,形成專業分析能力。
2.精心設計學生要解決的問題
第一,發揮教學大綱應有的服務作用,讓學生以大綱為準,了解課程要解決的問題和要達到的程度;第二,根據研究學生的結果,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問題,教學活動要圍繞該類問題展開,而不是根據教材上的章節而展開。比如在學完《財政學·財政支出的規模和結構》后,讓學生分析“我國的錢都去哪啦”。學生在做這個題目的時候,會同時需要很多知識:首先,查找數據,需要明確這些財政數據從哪里獲得,哪些數據是權威可用的。其次,應搜集哪些數據,需要明確自己將選用哪種財政支出的分類方法來分析問題。再次,對搜集來的數據進行處理,就不可避免要應用基本的分析方法——實證分析法和規范分析法,同時還可以用到數理統計的數據分析知識。最后,得出結論,需要有一定的語言功底。
這樣,通過解決問題,學生有可能將多學科知識組織起來,共同構建一個解決問題的認知方式。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是采用小組活動的課外團隊合作、網絡手段等方式,就很容易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并能讓學生在良好的人際關系環境下發展自己,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沒有特別的設計,聽眾保持注意的時間一般僅為10分鐘。因此,教學設計要弄清學生應該做什么,能做什么,必須做什么,只有讓學生了解要參與的活動和要達到的程度,才有可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別敦榮教授談到的A-B-C-D法則,使人印象深刻。A-B-C-D法則中,A表示Audience(聽眾),要求老師根據聽眾的情況和興趣來組織教學;B表示Behavior,要求老師掌握學生的行為和行為習慣;C表示Condition,要求老師設計學習的條件和環境,創設學習氛圍,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壓力;D表示Degree,指老師必須清楚學生通過學習要達到的目標和學習的空間。
如何設計問題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課堂學習和討論呢?以下幾種方法可供參考和嘗試:第一,讓學生先寫后說,這樣可避免被叫起來的學生一句話也答不上來;第二,多設計一些沒有正確答案的開放式題目,以降低學生犯錯誤的風險,并給以學分鼓勵;第三,多提反問句;第四,討論前的一節課甚至幾節課就把要討論的主題布置給學生,留給學生充足的準備時間,等等。
3.強化作業環節的學術訓練
關注學生的教學反饋,用心從學生的提問、作業和試卷中捕捉學生觀察問題的視覺和分析教學質量的反饋信息,設計多元化的課程作業。比如,結合財政學課程,可以把作業設計為以下三個層次:第一層次,要求學生會做參考書上的練習題;第二層次,要求學生會做老師提出的較高層次的閱讀思考題;第三層次,要求學生大量地進行拓展性閱讀(老師指定書目)。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問題,甚至課程試卷等。通過以上方法,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擁有個性化的發展空間,同時,還可以布置論文報告、案例分析等小組作業。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老師的教學方法要與時俱進,老師不能再包辦課堂,應將一部分學時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應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完整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自己摸索,養成自發、自覺的學習習慣,老師只采取點撥的交流方式,引導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并注意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政民卿,朱如鵬.四種本科“翻轉課堂”教學方法的嘗試及效果淺析[J].高教學刊,2016(10).
[2]田洵洵.基于學習性評價理念的課堂教學設計[J].教育探索,2016 (4).
[3]鐘偉華.課堂有效教學的理性審視與實踐路徑[J].現代教育,2015 (9).
[4]薛衛軍.優化教師教學方式 轉變學生學習方式[J].赤子,2014(18).
[5]吳功海.現代教學理念下的高校教學方法探究[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3).
[6]羅三桂.現代教學理念下的教學方法改革[J].中國高等教育,2009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