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李
摘 要:微專題設計是第三輪復習的主要形式,是一輪復習和二輪復習的有效補充。微專題的設計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保證設計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突出經典與精微兩個特征。微專題的設計是學生突破學科知識瓶頸的關鍵,是第三輪復習提高分數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微專題;設計;訓練;原則
微專題指在高考復習中,以小切入口的類型題專門訓練,一般應用于高三第三輪復習時,主要以查漏補缺為主要任務。微專題的設計一定要精心,力求通過微專題訓練突破一些疑點、難點,是學科增分的主要空間與關鍵節點。
一、微專題設計要關注學情與邊緣學生
微專題設計的目的是在學生整個復習過程中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而且微專題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合理設計出微專題知識的起點,也就是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學情才是微專題設計的關鍵,教師要充分了解本班學生的學習狀況與認知水平,要知道學生最需要什么,哪些知識才是學生的短板,而且在有效時間內通過強化訓練能得到有效提升。微專題設計尤其要注重對邊緣學生的關注。只有邊緣學生的知識體系得到補充完整,才能讓微專題發揮最大效益,學生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分數。學情與邊緣生是微專題設計起點的依據,也是微專題是否有效的關鍵,若微專題起點太高,不適合學生學情,那么微專題設計就失敗了;若微專題起點太低,那么微專題設計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恰當的起點才是微專題設計成功的保證,而這個起點的依據就是學情與邊緣生的認知水平。
二、微專題設計要關注易錯點與薄弱點
微專題以經典與精微為主要特征,并不能像一輪復習時那樣做到面面俱到。但微專題是一輪復習與二輪復習的有效補充。在設計微專題時,教師要更多地關注學生不會的知識,也就是學生知識體系中的薄弱點,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在平時訓練中反映出的易錯點。這些地方都是阻礙學生提高分數的關鍵,只有在微專題設計時候對此加以關注,才能通過專項的微專題訓練加以強化、內化。
三、微專題設計要傾向于主干知識脈絡
微專題并不是盲目、隨意設計的, 設計微專題最忌諱的就是抓不住知識體系的重點,抓不住要點,總是在知識體系的邊邊角角中打轉,就失去了微專題設計的意義。
微專題設計必須傾向于主干知識脈絡,在主干知識脈絡中,尋求薄弱點與易錯點,才能使學生把握知識體系的要領,而這些主干知識才是高考的重要考點。例如,詩歌微專題設計,教師應該在如何讀懂詩歌、如何把握詩歌情感、如何把握表達技巧上下足功夫,而不能在如何知人論世、如何評鑒語言等角度盲目地深度挖掘。教師在詩歌微專題設計時,必須能把握主干知識體系以及高考常見考點,這樣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詩歌鑒賞能力,打破知識瓶頸。微專題設計傾向主干知識,基于主干知識,才不容易出現無效訓練。若是只抓知識體系的細枝末節或是胡子眉毛一把抓,都會導致微專題設計的失敗。
四、微專題設計要掃除學生知識的盲點
微專題設計必須要在主干知識體系中,幫助學生掃除知識的盲點。主干知識才是高考考查的重點,教師不允許學生在主干知識體系中出現任何紕漏,不然將有可能出現不堪設想的后果。掃除盲點是在反復訓練中得以實現的,有時候在一輪復習或是二輪復習中,一旦教師和學生在練習中發現知識體系上的盲點,教師就不得不設計一個專項知識的訓練,這也就是微專題訓練。
例如,語言運用題訓練中,出現了干支紀年法、古代年齡別稱、以月記日法、山南水北為陽等關于文學文化常識的題目,而這些顯然是語言運用訓練的盲點,教師就必須設計一個關于文學文化常識的微專題來幫助學生補充知識體系。在微專題設計時,我們不能盲目、隨意設計,必須遵循關注學情與邊緣學生、關注易錯點與薄弱點、傾向于主干知識脈絡掃除學生知識的盲點等幾個原則。
參考文獻:
[1]張 俊.蘇教版中學語文專題微探[J].語數外學習(高考語文),2012(2).
[2]徐 影.微處是精華 思維是根本——用“微專題”突破高三語文二輪復習[J].語文天地,20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