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新課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特點,以南寧市橫縣鄉土資源為例,闡述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可以運用的鄉土資源,探討鄉土資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應用,以實現鄉土資源和思想政治課程知識點的結合,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關鍵詞】高中 思想政治 鄉土資源 知識點 理解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8B-0132-02
一、新課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特點
新課改后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分別有《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四個板塊,其中《經濟生活》的知識點有88個,《政治生活》有52個,《文化生活》的知識點有42個,《生活與哲學》的知識點有105個,四個板塊的知識點加起來共287個。這么多的知識點有些跟學生的生活比較貼近,學生比較感興趣和容易理解,如《經濟生活》中的商品、貨幣、價格;《政治生活》中的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我國的村民自治與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義;《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對人的影響、中華文化的特點;《生活與哲學》中的自然界的物質性、人生價值、群眾觀等。但是,這樣的知識點畢竟只占所有知識點的少數,相反,與學生關系不大的、學生不感興趣的、不容易理解甚至是晦澀的知識點占據很大的比重。這影響著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制約著學生考試成績的提高。因此,如何攻破這些繁多而晦澀的知識點,讓它們變得生動形象容易掌握,對高中思想政治教師來說是一項重要且迫在眉睫的任務。
本課題組教師經過多方研究和探討,并借鑒其他科組的經驗,認為可以嘗試把本土的鄉土資源引進課堂,用作例子,跟知識點結合,讓學生感覺這些知識就在身邊,與生活息息相關,繼而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理論聯系實踐和實際運用能力,最后再通過把知識點形象化、具體化、生動化讓學生識記、掌握、運用,最終提高他們的成績。
二、思想政治課堂中可以運用的橫縣鄉土資源
經過本課題組全體教師的實地考察、多方論證,整理出可以與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知識點相結合運用的橫縣鄉土資源,具體如下:
(一)經濟類鄉土資源。經濟類鄉土資源有西津水庫、六景工業園區、甜玉米加工廠、勁達興造紙廠、六景云帆蠶絲廠、宇凱食品廠、茉莉花茶加工、蓮塘大圣山、中華茉莉園、橫縣的其他企業。
(二)政治類鄉土資源。政治類鄉土資源有云表新仲村、六景仁和村、校椅龍省村、村委會(居委會)、橫縣(鄉鎮)人民政府、橫縣(鄉鎮)人民法院、檢察院、校椅鎮嶺腳村四排嶺抗日紀念館等。
(三)文化類鄉土資源。文化類鄉土資源有橫縣博物館、電影院、江濱公園、人民公園、烈士紀念碑、海棠橋、巒城承露塔、南山寺、伏波廟、紅色文化園、平朗鄉筆山古建筑群、橫縣魚生文化、茉莉花文化節、中華茉莉園、校椅鎮龍首村的孔子誕辰廟會等。
三、鄉土資源和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知識點的結合
本課題組認識到鄉土資源在思想政治課程中運用的重要性,基于橫縣可以運用的鄉土資源,探討橫縣鄉土資源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使得鄉土資源和課程知識點實現結合,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一)校椅鎮力帆甜玉米加工廠與企業知識的結合。在講到《經濟生活》第五課“企業與勞動者”的時候,本課題組的老師組織了高一各班代表到校椅鎮一個私營企業——甜玉米加工廠去參觀。在參觀之前我們要求學生提前對本課知識做了預習,老師也提前為他們準備了一些問題,讓學生到廠里找負責人、勞動者了解尋找答案。我們準備的問題有:
1.這是一個什么類型的企業?這一類型的企業有什么特點?
2.這個企業是什么時候成立的?它的成立需要什么條件?走怎樣的程序?
3.這個企業成立的目的是什么?它正通過什么方式方法來實現這個目的?
4.如果你是這個企業的老板,你想怎樣經營這個企業?
5.這個企業的產品怎樣,你能想到什么方法來打開這個產品的銷路,讓它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6.怎樣做大做強這個企業?
7.萬一哪一天這個企業經營不下去了怎么辦?
8.這個企業的工人是怎樣招進來的?
9.工人們的薪酬怎樣?是否按時發放?一個月有多少天假期?他們還知道自己享有什么樣的權利和必須履行什么義務嗎?如果不知道,請你告訴他們。
10.工人們的薪酬是屬于什么分配方式?他們的家庭成員收入還有哪些,分別又是屬于什么分配方式?
11.工人們的薪酬對他們來說重要嗎?
通過設計這些問題,讓學生自己去尋找或者從別人那里得到答案,而這些答案又是課本的知識點。用這種方法來學習,會比老師單調地在課堂上教授來得生動形象,豐富多彩,記憶深刻。
(二)校椅鎮校椅社區委員會與民主管理中的城鎮居委會知識的結合。在講到《政治生活》第二課“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第三框“民主管理”時,本課題組老師帶學生到校椅鎮校椅社區委員會參觀并由這個社區的委員會主任親自給他們講解居委會的運作:怎樣選舉產生居委會成員,他們與校椅鎮政府的關系,與黨的關系,社區重大事件怎樣進行決策,平時怎么管理、居民可以通過什么方式監督居委會的運作,等等。主任還現場解答了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學生也參觀了村務公開欄、鄉規民約等。通過社區委員會主任的專業講解,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闡述會更清晰、分析更到位、邏輯更嚴密、知識更嚴謹,事例更豐富。
參觀之后,我們要求學生回去后把這次的見聞和收獲向班里其他同學復述,既可以強化他們的記憶,也可以向其他同學普及。同時我們也讓其他同學回到自己家所在的村里或者社區向那里的工作人員了解情況。通過這樣鍛煉,每個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得到提升,課本知變得識生活化、形象化。
(三)校椅鎮嶺腳村四排嶺抗日紀念室與黨的知識和中華民族精神的結合。在講到《政治生活》第六課“我國的政黨制度”第一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文化生活》第七課“我們的民族精神”時,本課題組老師帶領學生參觀了橫縣校椅鎮嶺腳村四排嶺抗日狙擊戰紀念室。這個紀念室通過展示圖文并茂的宣傳資料,真實地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在橫縣犯下的滔天罪行和橫縣民眾積極開展抗日救亡、保衛家鄉的民族精神。
學生通過參觀紀念室,看到了圖文并茂的宣傳資料,了解了這場艱苦卓絕的戰斗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因此能更真切地體會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資格不是自封的,是歷史和人民賦予的,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性質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的指導思想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的執政理念是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共產黨員在什么時候都要起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在這場歷史的戰爭中也能夠真實地感受到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
(四)橫縣博物館與文化對人的影響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知識的結合。在講到《文化生活》第二課“文化對人的影響”和第九課“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第一框“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時,本課題組的老師帶領學生去橫縣博物館參觀。參觀完之后詢問學生有什么樣的收獲,學生紛紛回答更了解了橫縣的歷史,懂得橫縣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縣城,感嘆祖先們的智慧,增強了熱愛家鄉的情感,激發了為家鄉做貢獻的念頭,進而老師們引導他們得出這是文化對人的影響。老師還讓博物館講解員講解博物館的運營和為什么不收取門票,然后點出國家財政的作用、國家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發展以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讓學生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財政的受益者,是稅收的受益者,是國家的小主人,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和將來為祖國做貢獻的信念。
(五)紅歌比賽、中華經典誦讀比賽、朗誦比賽、演講比賽等校園活動與文化對人的影響知識的結合。每年學校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旨在豐富校園生活、增強學生愛國情感的活動,如紅歌比賽、中華經典誦讀比賽、各種主題的朗誦比賽、演講比賽,這些活動都可以成為《文化生活》第二課“文化對人的影響”知識點運用的實例。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和特定的文化環境,人在這些活動與環境中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感染和熏陶,繼而影響他們的認識、思維,改變他們的實踐活動,這就是文化對人潛移默化的影響,而這種影響一旦成為人的習慣,便很難改變,深遠持久。筆者2015年在講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恰逢學校舉行主題為“美麗橫縣、清潔鄉村、美麗校園”演講比賽。筆者上課的時候先提問了幾個學生:通過這次演講比賽你們認識到了什么。有一個學生是參賽選手,她回答說因為要寫演講稿,所以她查閱了很多相關資料,知道了這個主題提出的背景、各縣市的具體做法、本校的各種措施,覺得自己以后要愛護環境。有一個學生回答說以后會響應號召,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愛護環境,為營造美麗校園、清潔鄉村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之后筆者點評了他們的回答,說這就是這個活動給他們的思維、認識帶來的影響,繼而影響了他們以后的行為。這個活動是文化活動,這樣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然后告訴他們以后可以多參加類似的活動。在活動的熏陶和影響下學生會慢慢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綜上,把鄉土資源運用到課程知識點中能切實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增加知識記憶的時間實效,最終提高學生政治素質和知識運用能力。當前,我們也正在盡力挖掘更多的鄉土資源,創設條件使之與課程中的每個知識點結合,以突破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知識難點,讓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成為學生感興趣、選擇性高、充滿樂趣、實用性強的一門學科。
【作者簡介】易海燕(1985— ),女,廣西橫縣人,廣西橫縣第二高級中學科研處副主任,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政治教育教學。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