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熙
一天,在和同事們閑聊時,同事小袁對我說:“我給你設計個新發型吧。”她把我的劉海兒卷起來別到頭頂,我一照鏡子覺得還不錯就保持這個發型到七年級上課,我一進教室班上的女生用手語說:“肖老師,你的發型真好看。”第二天剛上班,七年級的班主任告訴我,七年級的女生都把發型變成我這樣了。上課時,我一看果然她們也把劉海兒卷起來別到了頭頂。頓時她們的做法給我一個很大的啟示: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映入了聾生們純真的眼簾,并對他們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作為一名特教教師,要時刻注意自身的形象美。
教師,作為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主體,要有學富五車的知識、旁征博引的口才等內在美的素質,以此來吸引學生。
首先,聾校教師面對一群特殊兒童,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他們聽力有缺陷。對于聾生來說,耳聞和目睹對其意識的形成是有明顯區別的。一般來說,聾生的思維方式比較單純、表象化,直觀感受起著決定性作用。他們易于接受現實,而不易于領會言語所表達的情節。所以言教的結果僅對他們的行為產生一定的約束力,而身教卻起到了榜樣的作用。
其次,聾生喜愛模仿。聾生由于耳聾,主要用眼睛來觀察了解世界,了解社會和人們的道德行為,并加以模仿。聾生的活動范圍狹小,信息渠道閉塞,學校幾乎成了他們眼中的全部世界,老師是學生除家長以外最真實的人物形象,對他們來說整個社會被濃縮成了學校,甚至于濃縮在老師身上,他們會模仿老師彎腰撿起地上的廢紙,可以模仿老師向災區捐款捐物。所以老師的身教就成了社會現象中最真實的寫照,老師所具備的“德”就是學生生活中應該具備的“德”。
最后,作為一名特教工作者,近幾年親身體驗到了黨和政府對特教事業的關注。就拿我們學校來說,在政府和上級殘聯領導的關心下,學校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到處是鮮花,到處是綠蔭,聾生們更是笑口常開。一份份政府發放的助學金讓他們能安心學習,一床床嶄新的被褥讓聾校教師、家長感動不已。校園里還時時出現領導、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身影,他們帶來了禮品,也帶來了黨和政府的溫暖。這一切,讓作為聾校教師的我感到特教事業是偉大的事業,是功德無量的事業,也激勵和鞭策著我們聾校教師以飽滿的精神面貌踏實努力工作,并時刻注意把自己最美好的形象展現在聾生面前。
教師的形象問題已越來越得到社會的重視。那么,教師該怎樣注意自身的形象修養呢?我個人認為:
第一,服飾。首先,從美學角度來看教師服飾美的意義以及對學生的影響。現代美學認為,服飾的美在于它能夠充分地顯示出人的個性。以此推理,教師的服飾應該能展示出教師的個性。那么,什么是教師的個性呢?我認為,教師的個性是與他的職業密切相關的。教師,一方面面對的是知識文化,另一方面面對的是涉世不深、心地純潔的學生,這就要求我們的服飾有一定的規范性,要對學生有促進作用。因此,教師服裝的款式不應過分追求時髦。教師的服飾美對學生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在于他們面對的是一些未成年的少年兒童,他們的生活經驗少,判斷力差,模仿力卻極強,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著裝和服飾上切忌薄、露、透,避免太妖艷、太花哨,像舞臺上的時裝模特那樣,但少年兒童的活潑天性又要求我們的教師在著裝方面不應過于古板,因為這樣容易在兒童心理上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的心理上造成一種壓抑感。可在清淡素雅的基調上,適當增加一些與其相匹配的活潑花色與圖案,甚至一些適當的款式,給學生一種美的環境,以利于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但不應過分,以免分散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其次,從禮儀角度看教師的服飾美及對學生的影響。從禮儀上說,教師的服飾美應使教師的社會性和私人性達到最佳搭配。所謂社會性就是要考慮到時代、職業、身份、價值取向、文化觀念等,使別人看上去適時、合體、莊重、美觀。所謂私人性就是要根據每個人本身的氣質、個性、愛好、身體條件等選用和搭配服飾,使自己在心理上得到滿足。教師的服飾必須做到與教師的個性及職業角色相一致。
第二,舉止。學生對老師有一種特有的崇拜。從他們上學的第一天起家長就無數次地叮囑孩子要聽老師的話。在學生心目中,老師是神圣的,知識最淵博的人之一,學生眼中的教師既威嚴又高尚,老師的言行幾乎成了學生行為的標準,凡是老師做到的,他們會盡力去做、去模仿。總之,在德育中,言教不可能脫離身教而單獨存在,身教既是言教的基礎,又是言教的延伸與發展,更能直接影響學生的內在微觀本質。
第三,語言。語言是老師與學生溝通、交流、互通信息、表達思想的手段。聾校教師要善于運用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無聲語言也稱非語音語言,包括眼神、手勢語、面部表情等。很多時候,聾校教師與聾生的交流中同時運用了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真正做到聲情并茂、相得益彰、恰到好處,聾生在愉快中準確地理解了老師傳遞的信息。
總之,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今天,作為特校教師不僅要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還要注重加強自身修養,力爭用完善的自我去影響學生,在各方面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在學生面前起表率作用,從而培養出更多的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常建文.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幾點思考[J].綏化學院學報,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