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高校學生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高校學生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制度的對策。
【關鍵詞】高校 聯系服務群眾 學生黨員 完善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8C-0025-02
大學生黨員是未來社會的中堅,肩負著振興中華的重大使命。責任在肩,義不容辭。群眾工作能力是黨員不可或缺的“第一能力”。因此,高度重視新形勢下大學生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工作,進一步完善高校學生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制度,探索構建高校學生黨員聯系服務群眾長效機制,既是提升大學生黨員自身能力的需要,也是肩負使命,完成重托使然,具有迫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影響。
一、高校學生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存在的問題
在黨建中,大學生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始終被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受到高校黨組織的高度重視。然而,目前大學生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工作還存在不少的問題。
(一)大學生黨員聯系服務群眾意識不強。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大學生黨員只有心懷人民,才能想人民群眾之所想,急人民群眾之所急,解人民群眾之所需,真真正正為民做事,扎扎實實做好事,成為群眾服務先鋒,做群眾的貼心人。當前學生黨員發展力度加大,但是,對大學生黨員的考察、培養、教育和管理卻跟不上步伐,再加上一些腐朽思想的影響,一些功利型、虛榮型、盲從型、被動型、情感型等同學被發展成黨員。這些動機不純、意志不堅定、宗旨意識淡薄的黨員,往往以自我為中心,認識不到人民群眾的偉大,認識不到為人民服務的重要性,容易漠視群眾利益。他們不愿到基層傾聽群眾呼聲,解決群眾疾苦,只身在象牙塔里“孤芳自賞”。
(二)大學生黨員聯系服務群眾能力不足。能力是成事之要。高校學生黨員聯系服務群眾能力不足成為大學生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的一大障礙。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干。部分學生黨員由于缺乏鍛煉,沒有掌握群眾工作的方法和途徑,由此造成了聯系服務群眾能力不足。一方面,缺乏群眾工作思路。面對群眾存在的問題,想不出解決的法子,起不到黨員同志應有的作用。另一方面,部分學生黨員處理群眾事情時,主觀臆斷,片面地、一廂情愿式地去解決問題,缺乏客觀分析和全局考慮,工作方法簡單粗放。最后,勤勤懇懇的所作所為,不被群眾接受,得不到群眾的點贊,甚至反遭質疑。
(三)大學生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平臺過窄。平臺是大學生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的紐帶和橋梁。據有關調查研究表明,42.6%的學生認為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的方面太狹窄”,36.4%的學生認為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的途徑太過單一”。平臺太窄不利于激發興趣愛好,凝心聚力,充分發揮大學生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的正能量。目前,大部分學生黨員同志聯系服務群眾還只是停留在“學雷鋒”、“三下鄉”、義務支教、義務維修等傳統載體上。平臺窄,時間短,模式單一,內容枯燥,缺乏特色,缺乏創新,專業性不強,吸引力不強成為弊病。要進一步激發大學生黨員正能量,關鍵在于拓寬途徑、拓展深度,創新載體,并將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日常化、常態化。
(四)大學生黨員聯系服務群眾考核機制不健全。考核機制是工作的導向。目前,在對大學生黨員聯系服務群眾考核中存在一定的偏差。有的黨組織在發展和考核黨員時,往往將學習成績壓倒一切。這種簡單、不負責的考核方法容易將學生黨員引進“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誤區,使得學生黨員奉獻精神缺失,社會實踐不足,服務群眾能力低下。其實,黨員同志不只是學習成績要好,更重要的是要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心存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另外,有些基層黨組織簡單地將參加活動的次數、促成項目的個數作為指標,忽視工作的效果。最后,在考核時,偏重領導評價和黨員的自評,作為服務對象的群眾評價所占權重偏低。
(五)大學生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效果不明顯。行動的成敗最終反映在效果上。雖然各級黨組織都十分重視聯系服務群眾工作,但是大學生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工作的效果并不明顯。部分黨員同志將“走過場”當作聯系服務群眾。有些黨員將“慰問”當作聯系服務群眾,將鄉村游當作聯系服務群眾。“任務式”、“走過場”、“玩樂風”等形式主義很難產生好的效果。
二、完善高校學生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制度的策略
高校學生黨員肩負著繼往開來的歷史使命,他們聯系服務群眾的能力關系到黨和國家的未來。積極探索完善高校學生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制度對增強學生黨員素質,做好高校黨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加強群眾路線教育,增強聯系服務群眾意識。思想引領行動。大學生黨員要做好聯系服務群眾工作,首先要樹立正確的群眾觀念。
1.加強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教育。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高校各基層黨組織要進一步加強學生黨員的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教育。“要對黨員進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端正對群眾的態度,增進與群眾的感情,創新群眾工作方法,提高服務群眾的本領。”
2.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活動。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于教育引導黨員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切實改進工作作風,贏得人民群眾信任和擁護,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因此,要在學生黨員中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活動,幫助學生黨員充分認識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強化群眾觀念,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踐行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真正做到“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聯系服務群眾當作一種責任、一種享受、一種能力,形成聯系服務群眾新常態。
(二)拓寬實踐鍛煉渠道,提升聯系服務群眾能力。能力的提升源于實踐的積累。針對大學生黨員聯系服務能力欠缺的現實,應進一步拓寬大學生黨員實踐鍛煉的渠道,讓他們有更多的實踐平臺,通過實踐的鍛煉,提升聯系服務群眾的能力。
1.積極開展結對共建活動。高校各基層黨組織要積極開展結對共建活動,為黨員同志提供實踐的平臺。同時通過較為穩定的平臺,避免應付了事、走過場的形式主義。通過有平臺、有內容、常態化的聯系服務提升工作能力和實效性。
2.做好掛職鍛煉活動。掛職鍛煉是大學生黨員接觸社會的重要窗口。大學生黨員能到相應的崗位去掛職,有利于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真正察實情、辦實事、求實效,知行合一,將所學的知識奉獻到崗位上,在為人民服務中牢固群眾觀念,提升服務人民的能力。
3.探索新媒體服務平臺。目前,互聯網、手機、QQ、微信等新媒體以其特有的優勢成為社會的新寵。高校學生黨員也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實現黨員與群眾“零距離”溝通,將自己置身于人民群眾中,及時了解掌握群眾所需、所盼、所想、所求,并輸送相應的服務。同時,大學生黨員還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打造學習教育專欄、信息發布之窗和娛樂交流的服務平臺,及時向群眾傳播黨的聲音,占領輿論新高地,將教育與服務融為一體,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通過拓展服務平臺,豐富實踐內容,激發黨員興趣愛好,凝聚黨員力量,提升他們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能力。
(三)完善黨員管理制度,引領聯系服務群眾開展。制度是行動的保障。管理制度猶如指揮棒,引導著高校學生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工作的開展。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應該進一步完善黨員管理制度。
1.完善黨員發展制度。黨員的發展,“入口”是關鍵。在學生黨員的發展中,要嚴格要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進行,進一步完善發展制度,不能為完成任務而降低要求。在黨員的考察中,既要參考學習成績,更要對政治覺悟、思想道德、行為作風等做全面的考察,不能用成績代表一切。另外,在評價發展對象時,也應積極聽取多方意見。通過“入口”把控,提升黨員整體素質,提升學生黨員群眾工作質量。
2.完善監督制度。監督猶如高壓線,讓廣大學生黨員時刻保持警覺,牢記宗旨,不忘初衷。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要將大學生黨員的所作所為處于群眾的視野下,形成全方位、全天候的監督。防止出現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的行為和行為缺位、錯位等現象。促使大學生黨員深入群眾,敢于擔當、甘于擔當、樂于擔當、勤于擔當、嚴于擔當、善于擔當和精于擔當,扎實做事,為民服務。
3.完善爭先創優制度。爭先創優是提高黨員同志聯系服務群眾積極性的“助推器”。要定期開展爭先創優活動,通過評選“最受群眾歡迎黨員”、“黨員先鋒模范崗”、“黨員志愿服務先進個人”和先進黨支部等活動,樹立典型,宣傳榜樣,獎勵先進。形成大家其參與,人人爭先進的良好局面,助推大學生黨員聯系服務工作邁上新的臺階。
4.完善考核制度。考核猶如指揮棒,引導著黨員開展各項工作。一是對黨員德能勤績廉進行全面考察,不留空白。二是突出重點,科學設置權重。三是科學運用考核結果。考核的結果要作為評先評優、保送、干部任用的重要參考依據。完善的考核制度可以保障聯系服務群眾工作不偏離方向,保證各項制度有效執行,強化黨員聯系群眾的自覺性,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總之,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密切聯系群眾、服務群眾是黨章對每個黨員的要求。構建和完善高校學生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制度,是提高大學生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的能力的需要,同時也是提高大學生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工作實效性與滿意度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張志新,王統斌.高校學生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的調查分析——以江南大學為例[J].文教資料,2014(18)
[2]周清云,優化高校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機制的思考——以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2)
[3]趙薇,馬曉君. 創新大學生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平臺實證研究[J].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14(6)
[4]楊杰.高校學生黨員聯系服務群眾長效機制研究[J].黑河學院學報,2014(2)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廣西高校黨建工作研究專項課題(2014ZZZ031)
【作者簡介】盧文忠(1984— ),男,廣西桂平人,碩士,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