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波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寫作前指導的繼續(xù)和深入,而又比寫作前指導更有針對性和更具體的指導性,對學生作文積極性的調(diào)動和作文能力的提高關(guān)系甚大。
但是,多少年來,盡管語文教師在作文批改上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依然存在著矛盾多、問題大、效益低等諸多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教師在作文批改方面存在的問題
1.教師忙忙碌碌而學生無所事事
教師包辦代替又勞而無功,學生的主體作用不能體現(xiàn),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和消極狀態(tài)。現(xiàn)在的情況是,一般學校認識到“全批全改”“精批細改”教師負擔重,批改不及時,信息反饋慢,改而要求每次作文批改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但這種目的只在于減輕教師負擔,并不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有些學生作文未批,他們不滿意,影響了他們的作文積極性。
2.一般教師在作文批改時,往往“一刀切”
教師只用一樣的尺子——某次作文的“共性”要求來批改,忽視了個性差異,違反了因材施教原則。這樣的批改,對一部分學生失之于高,對一部分學生失之于低。高者,使學生逐漸對作文望而生畏;低者,又影響了一些學生的進步。
3.、批改面面俱到
字詞句篇平均用力,重點不突出,批語欠具體,常是“中心明確”“層次清楚”“語言通順”之類的套話,或在這些詞語前冠以“不”“較”等副詞。這樣籠而統(tǒng)之的批語,學生看了不知其所以然,即使想修改自己作文也無從著手。這種違背教學目的具體化原則的批改,實際上成了無效勞動。
4.批改只是一般性的泛泛評價
忽視修改指導,有時讓學生重做,也只是作為對作文很差的學生的一種懲罰手段,而不是有目的、有計劃的科學訓練過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實際上,一篇作文交上去以后,等到教師批改后再發(fā)給學生,一般已經(jīng)過了兩周時間。對教師的批語,除極少數(shù)對作文有特殊愛好的優(yōu)秀學生外,留心細看的不多。結(jié)果學生的作文交上去是什么樣子,除了教師的少許改動外,還是什么樣子,這樣做一篇扔一篇,學生處于無所作為的地位。作文教學的實踐性特點不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作文水平怎么能提高呢?
要解決上述問題,作文批改必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教學目的具體化原則、學生充分實踐的原則。抓住三方面的重點,使作文批改既具有可行性——教師力所能及,不增加負擔,又具有時效性——提高學生作文能力。
二、解決措施
1.抓住學生方面的重點
首先在學期初通過調(diào)查,了解學生作文現(xiàn)狀,每個學生哪些方面有特長,哪些方面是薄弱環(huán)節(jié),都心中有數(shù),建立起學生作文檔案。
然后針對每個學生的作文基礎(chǔ)和學期作文要求,確定每個學生在一段時間內(nèi)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制定出每個學生的作文訓練計劃。
批改時,再著重看看當次作文重點要求完成情況的前提下,對不同學生提出的不同層次要求,針對其弱點進行重點指導,對長處給予鼓勵。總的來說,對作文水平較高的學生,重點在選材立意、謀篇布局、修辭煉句方面進行指導;對中等水平的學生,重點在內(nèi)容具體、結(jié)構(gòu)緊湊、用詞準確方面進行指導;對作文水平較低的學生主要在語句通順、有調(diào)理、減少錯別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方面進行指導。在具體批改時,有的指導如何言之有物,有的指導怎樣詳略得當,有的指導如何避免平鋪直敘……這樣針對性強的批改,能使學生對自己每次作文解決了什么問題,還存在什么問題,都了然于胸,必然增強作文興趣,不斷提高作文水平。
2.抓住內(nèi)容方面的重點
每次批改要有每次批改的重點,先解決一個問題再解決另一個問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計劃性、連貫性,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分階段、分層次展開,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
要做到上述各點,每次作文布置時都要突出該次作文重點。現(xiàn)在要注意多寫片段,多搞單項練習。例如:擬題練習,編寫提綱練習,選材練習,開頭結(jié)尾練習,表達方式練習等等,并在臺階式練習中間和最后安排幾次大作文,以綜合和深化臺階式練習成果。教師每次批改,注意力集中在一兩點,批語具體且有針對性,批改速度快,信息反饋周期短。
3.抓住篇章方面的重點
毛澤東同志說:“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復雜的,必須反復研究,才能反映恰當。”清代唐彪也說:“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須頻改之方入妙耳。”可是現(xiàn)在的作文教學卻普遍忽視了學生修改文章的指導和實踐。葉圣陶說得好:“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只有學會了自己改的本領(lǐng),才能把文章寫好。”能力的形成,要靠反復實踐,同一文章,可以不改變基本要求一文多作,過程大體為初作—初批—再做—再改,初批可重點看一兩個方面,工作量不大,學生再做后定強于初做,再批時也好批了。
一文多做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還可以同一題目或同一題材,以不同文體訓練。批改重點在各種文體的區(qū)別與掌握。也可以對同一訓練重點,以不同文題多練直至掌握這個重點為止。同一文題,也可以針對不同重點來多做幾次。
這樣每次作文的要求與批改,相對集中一點,一寫一得,由點成線,再成面,就能形成綜合能力。
當然,讓學生修改作文,教師要給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明確修改要求,培養(yǎng)修改能力,使學生掌握修改的技能技巧,養(yǎng)成修改的習慣。
抓住重點進行作文批改,著眼于提高批改的效益和培養(yǎng)學生作文的能力,強調(diào)了學生作文實踐的主體性原則,體現(xiàn)了整體設(shè)計和定向定量控制思想,加強了計劃性,減少了隨意性。由于抓住重點進行作文批改,針對性強,信息反饋及時,既不增加教師負擔,又能激發(fā)學生作文興趣,學生每作一得,得得積累,必然會產(chǎn)生“質(zhì)”的飛躍,較快地提高作文能力。
抓住重點進行作文批改,涉及的問題很多,以上只是從宏觀上略作闡述,對作文批改實踐作一簡要總結(jié)。我們相信,只要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必然會產(chǎn)生許許多多各具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但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就是教師必須學習和掌握寫作理論,能寫一手好文章。這樣,作文批改才能避免膚淺、空泛,隔靴搔癢,不得要領(lǐng),才能恰如其分,卓有成效。
參考文獻:
李元梅.學生作文批改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