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楓林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已經走進一個“微時代”:微型小說、微電影、微博、微信……
微作文即小作文,具有內容豐富多樣,形式自由靈活,感情真實真摯,篇幅短小等特點,可以讓學生能立足于自己的學習生活感悟、觀察、表達,為學生需要而寫,為生活實用而作,人人可寫,事事可寫,處處可寫,時時可寫。“提倡學生寫微作文不僅適應時代的需求,也適合小學生習作的實際需要。”微作文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更適合學生習作訓練。
一、積累生活素材,開展微作文
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是學生生活的三大環境,都為學生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鮮活素材。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留意生活,找準習作的“興奮點”,及時引導,寫出一篇篇自然而反映學生童心童樂,飽含童真童趣的精彩微作文。
在學校,每一個課間都是學生的自由天地,跳繩、丟沙包、打乒乓球等有益活動,追跑、打鬧、惡作劇之類的事情,運動會、文藝表演、有趣的課外活動等,這些活動學生真心喜愛并會傾心投入參,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不拘形式、不計篇幅地以微作文形式描述當時的場面及自己的真切感受,學生寫得輕松,習作練習沒有負擔,同時也為正式的“大作文”做好了鋪墊。指導學生隨時隨地留意并以微作文形式真實地記寫這些事情,學生興趣濃厚,這也為“大作文”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在家里,孩子們看電視、寫作業、干家務、跟爸爸媽媽一起購物等,這些高興、傷心、喜歡、厭惡的事情,指導學生將這些點滴以微作文形式來傾訴,沒有編造和拼湊,孩子們真情表達。這種寫親身經歷,表達真情的微作文,是他們習作的源頭活水。
二、續寫銜接思路,引導微作文
教材中有些課文雖然已經結尾了,但意猶未盡,留下了耐人尋味的“空白”,給人以深思遐想的余地。此時順風順水,引導學生以原文的終點作為起點,趁學生的思維還處在對原文的回味中,抓準契機,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合理想象,用微作文的形式延伸課文內容,學生習作趣味盎然。如學了《小攝影師》后,我引導學生以微作文續編故事:小男孩忘帶膠卷,沒拍到照片,哭著走了,后來小男孩還會來嗎?結果怎么樣呢?孩子們的微作文很精彩,有的寫道:由于小男孩沒有再來,沒拍到列寧的照片,失信于同學們,遭到了同學們的指責;有的寫道:小男孩取到膠卷又來拍照,得到了列寧的熱情款待和配合,拍到了滿意的照片,同學們都為他點贊。續寫微作文因為有原文故事為依托,又不需長篇大論,適于作文起步階段的練習。
三、仿寫借鑒體驗,進行微作文
仿寫是指模仿范文和例文進行的需帶創造性的作文訓練。中年級學生的習作是剛由句過渡到段,所以在習作時,對段的結構及語言組織的能力顯得很薄弱。小學課文大多語句生動、文質兼美,在精講多練的講讀課結束后進行微作文仿寫,趁熱打鐵,讀寫遷移,是練習寫作的最佳時機。或仿典型句式,或仿精彩段落,或仿開頭、結尾,或仿布局謀篇,學生有樣可照,有根可尋。例如,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中描寫海里的魚種類繁多很精彩,用了“有的……有的……有的……”句式,我指導學生用這句式練寫微作文。同學們的微作文有的反映的是課外活動同學們在操場上進行豐富多彩活動的情景,有的用比喻句描述的是天空中形態各異的朵朵白云,有的呈現的是市場上小商販賣不同商品的熱鬧畫面。再如,學習了《找駱駝》中商人與老人的對話后,讓學生仿寫以對話為主的微作文。這些微作文訓練,仿得輕松,練得愉快。
四、寫圖形象直觀,感受微作文
小學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都配有具有形象性、直觀性、趣味性、啟發性等特點的精彩插圖。在教學中,我找準時機,或課前或課后,引導學生直觀圖畫,或繪聲繪色地敘事,或栩栩如生地狀物,或神形兼備地寫人,或身臨其境地談感受。竭力熔文、畫、景、情于一爐,使學生的寫作欲望得以誘發。比如,《桂林山水》的插圖展現了桂林山水的美,那么課文是怎樣用語言進行具體描寫的呢?引導學生從圖文對照的學習中,學習作者用“總—分—總”的結構安排畫面內容的構思方式,學習作者用“大海”“西湖”與漓江的水作比,用“泰山”“香山”與桂林的山作比,并以連續比喻描繪桂林山水特點等表達方法。然后出示一幅家鄉風景圖,讓學生運用課文的寫作方法以微作文方式進行描寫,輕車熟路,水到渠成。課文插圖精彩,微作文寫圖更精彩。
五、分享取長補短,體驗微作文
不論以上哪種類型的微作文,都是因為找準了孩子們內心需要的時機而完成的習作,都具有真實、短小、精練、有趣、內容新穎等特點,如果再及時將優秀的微作文讓習作者讀給同學們聽,與大家分享,這既是大家取長補短的學習時機,又增強了習作者的成就感,兩全其美,其樂融融。
寫微作文,在簡短的訓練中克服了中年級學生對作文的畏難情緒,減輕了習作負擔,化難為易,使學生輕輕松松入門,高高興興作文,是中年級學生習作訓練的輕騎兵。
參考文獻:
林玉富.微作文,作文訓練的輕騎兵[J].中學語文,2013(2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