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學雄
幾米在繪本《我的錯就是大人的錯》中說:“大人都忘了,他們也曾是小孩,他們的口袋里,曾經(jīng)也藏有各種怪獸,他們的腦袋里,曾經(jīng)浮現(xiàn)奇幻彩虹……”
正是成人忘記了自己也曾經(jīng)是孩子,對于某些事情難免出現(xiàn)差錯。或許每一位班主任都碰到過以下情況。
兩個孩子互相打鬧,其中一個孩子受傷了,怎么受傷的,周圍的孩子們都沒有看清楚,老師也沒有看到,家長武斷地認為自家的孩子沒有錯誤,找教師討要說法,找另一個家長討要說法。
家長要求:不能和“衛(wèi)生習慣不好、愛說臟話”的小孩坐在一起,因為孩子會受到影響,必須調(diào)整座位。
“我的孩子是很活潑的,怎么最近這樣沉默?我的孩子很老實的,怎么一到學校就調(diào)皮搗蛋呢……”很多家長都認為自己的孩子在家里是表現(xiàn)良好的,而到學校“變壞”了……
諸如此類的問題,或引發(fā)教師與家長之間的矛盾,或加劇成人與孩子之間的矛盾,或考驗著成人的耐心與智慧。問題的癥結(jié)在哪里?怎么辦?不妨先看下面一個案例。
一所學校組織了一次師生“親子游園”活動。我觀察到這樣一個現(xiàn)象:班里最喜歡畫畫的女孩張惠子站在公園湖心亭旁邊的長廊前,抬頭向上仔細而專注地看著什么。突然傳來焦急的女聲:“惠子,你在干嘛?快過來,該我們照相了,快點!”“媽媽,我在看頂上的雕花,那個紋路……” “看什么看,快過來照相,好不容易到我們了。你要看建筑花紋,讓爸爸照下來,你回家在電腦上想放多大看就放多大看,想看多久就看多久!”小女孩跑過去了,她媽一把拉過她,面對著大汗淋漓舉著相機的孩子爸:“看爸爸!笑!多照幾張!”本來還是一臉不耐煩的孩子媽剎那間對著鏡頭笑靨如花。照完后,她似乎忘記了讓孩子再去看看頂上的雕花,更別說讓孩子爸拍一張雕欄了。她摟著女兒邊走邊說:“永昌北海子公園,咱們親眼見了吧?可以好好寫篇作文了吧……你作文開頭怎么寫???……”之后,這一天,我觀察到,惠子的媽媽滔滔不絕,無比幸福,而惠子本人則垂頭喪氣,懨懨地沉默著。那么費心想教育好孩子的母親,為什么就不能多給孩子點空間和時間,讓孩子用自己的眼睛看公園里一草一木,用自己的語言述說自己逛公園里的一點一滴的感受呢?我好奇孩子看到的雕花紋路是什么?我很想讀到她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那朵雕花。
不要忘記,教師與家長交流的前提是對孩子發(fā)生的狀況有科學的判斷。這就需要成人從“兒童視角”出發(fā),找到進入孩子心靈秘境的方法。
“心好像一扇厚重的城堡之門,沒有外面的鎖,只有里面的門,別人在外面怎么使勁地踹,不如里面自己輕輕一撥”。很多情況下,那“輕輕一撥”,就是基于兒童,扎根于兒童,以一顆“同理心”看待和解決孩子的問題。
作者單位:甘肅省永昌縣第一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