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富
摘要:課堂是教育改革的主要陣地,其中,互動教學則是課堂教學中最為典型的特征,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加強多向互動,既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又能加強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合作,有助于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互動教學;教師;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257-01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互動在課堂上是很難見到的。但是,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開展互動教學則成為一種新型的、能夠有效促進課堂信息的雙向交流的一種模式,有助于提高講課效率,因此互動教學也越來越受到師生們的歡迎和青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有效互動教學,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有助于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本文主要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互動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一、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學習興趣是小學生在學習中最為積極、活躍的成分。學生有了興趣,學習活動就是一種享受,就是一種愉快的體驗,開展有效互動教學也不例外。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做到以人為本,為每一位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其中, 要科學地處理好教材內容,善于發現突破口,找準切入口,捕捉學習契機,把學生引入課文情景,觸動學生的情感區域,使之產生互動學習的動力。在課堂教學中要靈活生動地運用形象的直觀教學,營造一種民主、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這是實施互動教學的基礎。
二、開展師生互動,提高教學效率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互動教學有利于信息的多向交流,其中一個較為重要的部分則是師生之間的高效互動,教師需要為學生的認知發展、能力增長構建一個有利的條件。通過對知識的講解、學習引導以及親自示范、反饋評價等方法和手段,指導學生學會如何正確有效地學習語文知識,加強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動性,讓每一位學生都熱愛學習語文。在師生互動的實踐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當中,讓學生主動發表自己的見解、意見,讓他們也能夠有一定的話語權和發言權。加強師生間的互動,建立良好的交流與互動的課堂氛圍。例如,在探究《烏鴉喝水》這則寓言故事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給予學生自由發表見自己獨特解的機會,在新課講解之前,可以先讓學生想辦法,如何才能夠幫助烏鴉喝到水,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讓他們自由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此外,教師也要及時給出評價、鼓勵,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當時機成熟之時,教師再順勢導入新課,這樣的教學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
三、角色扮演、交流互動,實現有效教學
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取的教學內容中涉及到的童話寓言故事比較多,比如,有很多擬人化的故事情節,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完全把這些擬人化的情節作為互動教學的素材,引導學生編排情境短劇,加強學生之間的對話,通過表演等形式來詮釋角色、交流扮演,進而再達到最佳的教學效益。例如,在分析《狼和小羊》這則寓言故事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先把它同動畫片《喜羊羊和灰太狼》聯系起來,讓學生再分別扮演懶羊羊和灰太狼,或者是美羊羊和紅太狼等角色,再把課文內容作為臺詞,學生可以根據動畫片中各個羊的性格特征、興趣特點等深刻去詮釋自己的角色、演繹劇情,學生也能夠在參照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大膽進行創新,把動畫片中的狼和羊之間的斗智斗勇的畫面融入到自己的角色當中,這樣能夠使得學生既掌握了同惡勢力作斗爭的方法,而且還能夠打造出生動幽默的畫面,教學也就順利地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四、加強小組探討合作,充分發揮探討合作的積極作用
在語文教學中,采用探討合作的方式開展學習,把學生參與的熱情激發出來,讓那些不善于溝通、膽子比較小的學生也都能夠有一個更為廣闊的交流空間;加強互動合作,能夠取長補短,促使不同層次間的學生間之間的相互幫扶,而且也能為學生提高自由活動、交流的空間,充分發揮出探討合作的積極作用。
在小組探討合作的過程當中,學生既要學會協作學習,也要掌握一定的評價技巧,在活動過程中,還能夠增加語言的輸入和輸出量,既有助于幫助學生鞏固相關的語言知識,又能夠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學習《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這篇文章時,根據課文內容,可以采用課本劇式的教學方式,先讓學生自己推選出一些學生去扮演國王、孩子、孩子媽媽、其他小朋友等角色,扮演前,再讓他們自己商量誰分別扮演哪個角色。當學生們在探討“誰適合”的問題的同時,也會在想“國王有什么樣的表情特征”的問題,教師再適當地進行引導:“為什么國王會有這樣的表情變化呢”,理出故事脈絡,記敘文“時間、地點、人物、起因以及經過和結果”的六要素也就逐漸清晰可見了。因此,教師在當好傾聽者的同時,也需要做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在和個別學生進行交流討論的時候,教師需要設法組織吸引“面”上的其余學生一起傾聽,師生共同討論,促使學生們都參與到“對話”中來,有利于擴大互動的參與面,而且還能提高互動的效率,有助于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
在實際教學中,容易進入這樣一個誤區,就是把互動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混為一談,因此導致了這樣一些現象出現:為了小組而小組,即將不適合小組教學的內容設計成小組活動;為了主體而主體,即學生尚無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卻讓學生“自主學習”;為了探究而探究,即對沒有探究價值的內容大肆探究……只看表面,忽略實質;課堂貌似在動,也確實在動,但是缺少互動,沒有動出意義。 那么,在小學語文課堂中,什么樣的師生互動才是真正有效的互動呢?基于此,我開展上述探究,雖尚不完善,但也頗有成效,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以“一言堂”貫穿始終的單一模式。互動教學模式的建立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好主導作用,促進師生間的雙向學習、交流,在課堂上建立積極的人際關系,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當中,為學生的學習營造出一個更為生動、活潑、愉快的語言學習以及運用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因此,提高教師的課堂互動運用能力,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有直接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皮琴靜(導師:夏家發).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互動及教學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3,(04).
[2]馮惠文.語文教學的幾個有效策略[J].山西教育(教育教學版),2005,(03).
[3]韓琴.課堂互動對學生創造性問題提出能才的影響[D],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