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曉輝
[關鍵詞]視覺傳達設計;設計師;服務方法
視覺傳達設計是以某種目的為先導,通過可視的藝術表現形式傳達一些特定的信息到被傳達對象,并且對被傳達對象產生影響的設計,體現著審美的時代特征以及豐富的時代內涵。其所涉及的領域隨著科技的進步而不斷擴大,逐漸形成一個與其他視覺媒介相關聯并相互融通的設計新領域。
視覺傳達設計涵蓋范圍非常廣泛,如標識設計、插圖設計、編排設計、廣告設計、包裝設計、字體設計、展示設計和影像設計等等。在所有的藝術表現形式中,視覺傳達設計可以說是最為基本和通用的。它遍布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街道的招牌上,在建筑物的墻體上,在雜志、報紙、書籍上,在產品的包裝上,在我們穿著的服裝上,以及電腦、手機、廣告屏幕上,我們總是能看到它的存在。它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影響著人們的審美乃至思維。
視覺傳達設計如何更好地面向大眾、服務社會,是每一個設計師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設計應以人為本
視覺傳達設計中的“以人為本”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以客戶為本,其二是以受眾為本。
設計作品能否得到認可,獲得投放市場的機會,首先取決于客戶,即設計的委托方。他們了解自己的企業和產品,對自己所要傳達的信息具有基本的概念。清楚了解客戶的初衷,是設計師的首要任務,在此基礎上提出完整、有效地表達其意愿的設計思路,最終才能創作出源于客戶、高于客戶的視覺傳達設計作品。那么如何做到這一點呢?首先要與客戶進行有效的溝通,從中獲知客戶的需求,例如設計所要表達的主要內容、企業或是產品的定位、實現和制作的預算等等;其次是要為客戶提供相關行業產品的成功案例,以此了解客戶的喜好并引導客戶在原有思想的基礎上獲得更多的啟發。只有更多、更準確地掌握客戶的信息以及客戶的需要,并與之達成共識,才能最有效地做出令客戶滿意的成功的商業作品。
而另一方面,設計師還要考慮設計作品所面對受眾的感受。一般來說視覺傳達設計的受眾即是廣大的消費者,他們是設計最終的評判人。得不到大眾認可的設計,無論如何不能算是成功的商業設計作品。怎樣才能預知受眾能否認可、接受呢?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受眾包括男女老幼各個層面的人,而不同的人群有著不同的文化基礎、不同的藝術欣賞水平、不同的性格喜好等等,因此一件設計作品想要滿足所有人的喜好幾乎是不可能的。那么作為設計師,就要選定相應的人群作為設計所要面對的受眾,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定位”,只有定位準確才能創作出被大多數人所認可、接受、賞識的設計作品來,例如設計兒童食品包裝時,就要將受眾定位于這種食品所針對的年齡段兒童或者是相應年齡段的家長,以他們的喜好為前提來設計作品。定位確立后,設計師往往無法真正了解這一人群的實際要求和特點,那么就可以針對這一特定人群來做詳細的市場問卷調查,通過一些跟設計創意與表現手法相關的問題得到有價值的信息反饋,根據對答卷的分析獲取受眾喜好的信息,并以此作為基礎來進行設計。
二、設計應引領審美潮流
設計,是指設計師有目標、有計劃地進行技術性的創作和創意活動。設計的任務不只是為生活和商業服務,同時也伴有藝術性的創作。因此,滿足客戶和受眾的需要對設計師來說只是基本的要求,而更高的要求是在藝術層面加以專業的考量。好的商業設計應滿足大眾的需求,而更好的商業設計是在此基礎上引領和提升大眾的審美層次。設計師作為專業人士,不能僅僅滿足于得到客戶及大眾的認可,還要將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多年的藝術修養融入作品,設計出具有可以抓住人心的魅力的,符合乃至超越潮流標準的好作品。這就要求設計師的審美品位不能只停留在滿足普通大眾的層面,還要不斷吸取更多國內外優秀設計作品中的養分,并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設計語言,應用于設計作品當中。這樣才能引領受眾一同提升審美水平,才能滿足大眾日益豐富的內心需求,設計出更好的作品,為美化社會環境做出一份貢獻。
三、設計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設計師作為設計作品的創造者,想要創作出引領潮流的好作品,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
1.設計師要具有事業心和責任感。視覺傳達設計作品的好壞沒有一個固定的、量化的標準,一般來說是以客戶的滿意、受眾的認可以及是否符合專業審美標準來衡量。作為商業設計師,滿足前兩個條件是必須要做到的,而第三點,是否符合專業的標準并不是普通客戶和受眾能判斷的。因此作為專業從業人員的設計師,不僅要把設計作為一個職業,還要把設計作為一項事業來對待,要有事業心和責任感。要以專業的眼光去衡量作品的藝術價值,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做好設計,對每一個項目都堅持高質量嚴要求,達到我們前面所說“引領審美潮流”的程度,努力做到對客戶負責,對大眾負責,對事業負責,對社會負責。
2.設計師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雖然商業設計是以需求為前提,以利益報酬驅動的,但絕不可只追求經濟效益,不講社會效益。在經濟繁榮的當今社會,有的設計師以“為金錢而設計”為目標,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只考慮如何討好客戶、討好消費者,只求贏得消費者的購買心理,卻不考慮自己設計出的產品是否有違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假如設計作品中夾雜了不健康、不文明,甚至頹廢、墮落的元素,就成了阻礙社會健康發展的負能量。因此可以說,價值觀出了問題不可能設計出好的設計作品;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創作出有一定社會價值、助推社會向美好未來發展的優秀設計作品。
3.設計師要增強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設計是創新的過程,因此設計師必須要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首先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要把自己一閃的“靈感”和翩然而至的“創意”隨時隨地記下來,正所謂“勤能補拙”。而懶于思考則可能習慣于“投機取巧”,有些設計者把以前的作品稍加修改就交于客戶,更有甚者直接拷貝別人的作品來交差,根本談不上原創精神。其次我們要善于學習、勇于實踐,不斷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要高度重視自身知識結構的更新,及時“充電”,使自己擁有緊跟時代步伐的“實力”,這是成功的基礎。現今一些不敬業的設計師作品存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抄襲現象嚴重,二是設計品位低下,一些設計質量低、粗制濫造的設計產品流向市場,這些設計產品沒有任何藝術價值,不可能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更談不上為社會服務。
4.設計師要有助力社會公益的愛心。人們常說,一個人的價值不只是體現在他個人財富的多少、學識的深淺上,而是看他為社會做出了哪些貢獻,是否造福于人類。設計師在為客戶服務的同時,還應具備助力社會公益、無私奉獻的愛心。要熱心參與社會公益事業,關心農民工、老年人、殘疾智障人士等社會弱勢群體,多設計一些傳播弘揚民族文化與優良傳統的作品。
設計師作為視覺傳達設計創作的主體,應該明確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全面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地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積累經驗,增長才干,并將其更好地發揮、運用,更好地為大眾服務,為社會服務。
(編輯/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