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長榮
摘要:根據(jù)不同工作對象,因人、因事,采取不同的教育疏導方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正確把握好角色換位,才能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思想政治工作;把握;角色換位
思想政治工作是塑造人的靈魂的基礎性工程,是實現(xiàn)人的現(xiàn)代化的重要推力,思想政治工作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有著重要意義,起著關鍵性作用。多年的工作實踐,使我清醒地認識到:要做好新時期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要學會“角色換位”。
“角色換位”,就是指在思想工作中,教育者有意識地調換一下位置或角度,去觀察、體會和分析問題,設身處地體驗、感受被教育者的所思、所感、所為,從而改變原有的心理定勢,修正原有的不正確的認識,以求得自己的認識更符合客觀實際,增強教育引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如果我們做思想政治工作時,善于與職工換把椅子坐一坐,把自己擺在職工的位置上想一想,問一問這件事擱在自己身上會怎么辦,就會對職工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溝通,就能夠在感情上與職工接近距離,把話說到職工的心里去,把工作做到職工的心坎上。反之,如果總站在領導者、教育者的角度看問題,用“我說你聽,我講你服”的工作態(tài)度,就難免要碰釘子。那么如何把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角色換位呢?
一、在思想工作中要把握換位的時機
角色換位,要因人、因事而宜。當職工有了思想問題或有了確定、錯誤時,要先自問一下,自己遇到這樣的問題會怎么想,怎么做工作職工才容易接受,然后再有針對性地進行說服教育和批評幫助。人常說,理解是溝通心靈的“鑰匙”。職工需要理解,有了缺點、錯誤的人更需要理解。理解他們的心情、心緒和想法,就會耐心幫助而不嫌棄,就會恰如其分地批評教育而不生硬,思想疏導就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當職工遇到實際困難時。要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克服和解決,千萬不能對職工的實際困難不管不問,只要我們心里裝著職工,關心體貼他們,千方百計地為他們分憂解愁,即使有些實際問題一時解決不了,也能夠得到他們的理解,也能使他們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增強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俗話說:“人心換人心”。我們越是對職工關心備至,體貼入微,職工就越尊重和體諒我們。
三是當自己與職工發(fā)生矛盾時。我們要替職工想一想,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勇于自責,主動消除隔閡。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做思想工作的人,自身也難免有缺點、錯誤。有時的矛盾就是因為自己的問題造成的。遇到這種情況,有兩種解決方法:一種是只為個人的面子,把自己的過錯掩蓋起來;一種是多想想職工的委屈,勇于查找自己的不足,承認和改正自己的錯誤。實踐證明,采取后一種方法,不但不會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更能受到職工的尊重。
二、在思想工作中要掌握角色換位的方法
采取換位法進行思想疏導,其道理是顯而易見的,但真正堅持做好卻非易事。
第一,要從“官”走向普通群眾。采取謙虛謹慎的態(tài)度,克服以領導自居和自以為是的心理,要自覺去掉“官相”、“官味”、“官氣”,平等待人,設身處地,用職工的眼光去看,用職工的語氣去說,用職工的心態(tài)去感受,以真正求得“換位效應”。如此再去談說理,效果定會大不相同。
第二,要從“我”走向“他”。要做到關鍵時刻能“換位”,必須平時能“到位”。遇事總替自己打算,對“他”缺乏深厚的感情,是很難離開“自我”這把椅子的。一些單位出現(xiàn)的領導干部脫離群眾的現(xiàn)象,就說明了這個問題。因此,我們平時要盡量和職工打成一片,深刻體驗職工的苦樂和需求,真正使“我”坐到“他”的椅子上,溝通與職工的感情,激發(fā)自己滿腔熱情地做好職工的思想工作。
第三,要從表走向里。有些領導干部之所以看不出群眾的差別與變化,在他們眼里群眾似乎“千人一面”、“一成不變”,其原因在于“隔皮擇瓜”不知其里。要實現(xiàn)有效角色換位,就要求領導干部具有強烈的責任感,既搞清看得見、聽得著的“表”上情況,又掌握那些無形的“里”面情況,提高思想疏通的針對性。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隔靴搔癢”、“無的放矢”。
三、在思想工作中進行角色換位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要端正根本態(tài)度,以真誠的愛對待職工。進行角色換位,其實質就是愛的交換和信任的交換。這就需要我們對職工具有滿腔的熱情和深厚的無產(chǎn)階級感情,這是驚醒換位的必備主觀條件。在單位里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職工喜歡那些能理解他們、說得來的領導干部,討厭三天不說兩句話,一說話就訓人的領導干部。可見,只有真正的愛才能開啟職工的心靈之窗;反之,那種對職工冷若冰霜、麻木不仁、動輒訓人的領導干部,只能使職工或敬而遠之,或懼而避之,使之無法探索他們內心深處的秘密,當然談不上“角色互換”了。
第二,要克服思維定勢,探索最佳方案。思想工作的對象是人。俗話說:“千人千模樣,萬人萬脾氣。”我們的教育對象不同,也不可能都具有相同的思想認識水平。因此,我們處理問題也不能總是固定在一個模式上。打破思維定勢,克服習以為常的老經(jīng)驗、舊框框去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根據(jù)教育對象的特點和思想認識發(fā)展變化的情況,從若干個處理方式中選出最佳方案。只有這樣,思想工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達到預期的目的。
第三,要把原則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運用換位法,必須把教育者能夠做到的、被教育者能夠接受的和能達到教育目的的這三個要素有機結合起來。角色互換的意義概括來說,一是立足于縮小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情緒差距,消除反感和對立情緒,找到思想上的“疏通點”;二是著眼克服思想認識上的逆反心理,增強信任感,誘發(fā)思想上的“接觸點”。在此基礎上,做到心理相容,認識趨同,但絕不是放棄原則,消極迎合。工作中對職工的實際問題要想法解決,但對錯誤的思想認識和失之偏頗的言行不能遷就。當然,在堅持原則的同時,要注意根據(jù)不同工作對象,因人、因事,采取不同的教育疏導方法,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因此,只有正確把握“角色換位”,才能真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