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愷 吳琳
摘要:根據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精神以及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對工廠供配電技術課程進行改革,更好的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為適應今后崗位需求培養專業實踐技能和職業能力。
關鍵詞:開放教育;課程改革;工廠供配電技術
項目名稱:遼寧省成人教育學會2015年度成人高等教育專項科研立項課題 課題編號:LC1536
中圖分類號:G712;TM727.3-4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6.18.070
《工廠供配電技術》是該校電氣自動化專業、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等專業必修課。主要包括工廠供配電方案設計、電力設備維護與檢修、工廠電氣照明等內容。這是一門融合物理學、電工基礎、電子技術、電機拖動等多學科的一門綜合性實用性極強課程,同時,作為一名電氣技術人員,學好本門課程是保障生產的必要條件之一。因此是教學中的重點,同時又存在極大的難度,是日常教學中學習效果較差的學科。
1合理調整教學內容
1.1重新分配教材內容
將教材原有內容分布打破重組,便于學生理解。以往教材內容分布,不利于學生思維的連貫性與興趣的培養,現采用項目教學法將教材內容分為7個項目、16個任務,如表1。通過改進項目的分布,使學生更好的具備電力系統識圖、變配電容量估算、高低壓用電安全知識、電力線路的安裝與排故、電氣設備的操作與維護、供電系統及設備的故障分析等技能。
1.2增設企業現場教學環節
本門課程實踐性很強,單純依靠校內條件學習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充分理解,特別是高壓配電裝置和元件,在日常生活中很難見到,不利于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立體的思維,引入企業現場教學尤為必要。為了使學生對供電系統和配電裝置的有直觀認知,教師事先與校外實訓基地溝通,專門預留一些設備,以備我們參觀,同時還會預留一些企業工人為學生們現場演示設備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項。每次觀摩過后,學生都表示受益匪淺,更加深了對書本知識的理解,以及對行業動態的了解。
1.3評價考核
評價采用實驗考核和期末考核兩種方式結合進行。其中實驗考核在平時的實驗課上進行,占總成績的50%;期末考核為開卷筆試,占總成績的50%。
實驗考核的重點為器材的辨識,系統設計等,教師在實驗課上隨堂打分。期末考核采用的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和計算題4種題型。重點為文字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基本分析方法和操作方法。
2因材施教
實行學情分級制度,按照電工基礎課程的期末得分,進行初步分級,分為基礎班與高級班。定期進行測驗,可掌握學生最新學期情況,讓學生在基礎班與高級班之間隨學習情況調整。基礎班適當增加電工基礎的知識,高級班直接講授工廠供配電技術知識。這樣能夠更好地適應學生基礎,實現因材施教。
3建設配套學習資源庫
要求任課教師必須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授課。便于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更加直觀地理解設備運行原理。能提高課堂效率,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具體。將授課計劃、教案、課件、習題等教學資源上傳至校園網,供師生下載瀏覽,使學生充分了解本門課程。
在校園網建立視頻學習專區。將理論、實踐教學視頻、企業設備運行演示等視頻內容上傳至校園網;學生通過自己的學號進行登錄,即可在PC、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進行瀏覽學習,使學生隨時隨地都能對專業知識進行學習,解決了課堂教學空間上的局限性。
建立網上練習專區,加強模擬教學工作力度,學生可以將課堂所學習的知識,課后在網上也能進行練習,特別是對實踐教學的模擬,能夠改善當前相對薄弱的實踐教學局面。
4 結語
此次對 《工廠供配電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取得了預期的教學效果。扭轉了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相脫節的現狀,使本門課程的教學逐步走向科學有序、與時俱進的良性軌道。使學生不僅實現認知目標,同時也實現了相應的技能目標與愛崗敬業團結協作的情感目標,形成較強的生產安全意識。
參考文獻
[1]劉介才.工廠供電[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2]劉雁高.項目式教學在高職設計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電力教育,2012,(02).
[3]戴士弘.高職教改課程教學設計案例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宋愷,碩士,遼寧廣播電視大學,講師,研究方向:工廠供配電技術的日常教學與科研工作;吳琳,碩士,遼寧廣播電視大學,講師,研究方向:電子技術的日常教學與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