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自2000年開始在我國快速擴張,為了進一步加快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正漸漸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森林的重要組成部門。而如何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能否更好的招生,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競爭力的重要方式。
【關鍵詞】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職業生涯規劃 ;現狀對策
1 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
在大學生鐘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學生吸收社會上成功人事的經驗,有利于更好的明確人生目標,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性格、價值觀、個人能力等因素提前做好職業規劃,明確奮斗目標,進入社會更快的融入社會。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社會實踐意識,有利于大學生在確定職業發展方向后,在平常的學習和工作中結合自己的情況和職業定位來進行有目的有方向的社會實踐活動,在畢業季有更好的職業競爭力。
2 獨立學院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
2.1 缺乏規劃意識,重視程度不夠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流于形式,實施程度較低,職業生涯規劃是一門科學系統的理論課程,更是一門實踐課程,如果職業生涯規劃是一成不變的,那么職業規劃是跟不上社會實際的發展的,只能成為空中樓閣。教育部要求大學必須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但是很多學校把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放在新生入學教育、就業指導、安全教育甚至周末思想政治輔導員集中的時候開設,造成了學校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存在一定的偏差,進而導致職業生涯規劃形式相對單一、教育時間相對不足,教育對象相對不全,不能進行全方位的一對一的輔導。
2.2 課程理論照搬西方,與中國國情結合不足
目前,雖然目前高校開設了一些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但是這些課程都是偏重理論教學,缺乏實踐動手能力,目前我國高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理論知識大部分來源于西方,如霍蘭德類型理論,特質因素理論、舒伯生涯發展理論等等,這些里面并沒有很好的和中國特色相結合,課堂教學內容跟不上社會的實際需求,課堂教學不能符合我國國情和社會需求。
2.3 師資力量薄弱,課程設置單一
目前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師資主要是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而絕大多數思想政治輔導員都是高校研究生畢業留校或者在其他高校工作,自身缺乏找工作,職業生涯規劃和對社會了解不全面。自身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本身都缺乏說服力,在加上高校一般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大多采用大課教學,師生比高達1:200左右,課時一般是8個課時,教師在上課過程中缺乏積極性,大都沿用之前的PPT進行教學,學生的信息接受相對滯后,加之學校不太重視課程,對于教師的培訓也相對缺乏,造成了學生不愿意聽,教師不愿意上的囧境。很少高校會有職業測評室和專門從事職業生涯規劃研究的教師,更不用說生涯工作坊之類的個性化生涯輔導機構和場所。
3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學職業生涯規劃的對策
3.1 全面提升自我認知能力,樹立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理念
理念是人的行動方式與行動投入程度的關鍵要素,理念越正確人的行動方式和行動投入就越高。如今社會是一個“互聯網+”的社會,社會正處于不斷變革的過程中,要想在當今社會生存下去,必須進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其教育的開展必須以科學的、先進的理念為指導的。大學生要打破“一次擇業,終身就業”觀念的束縛,樹立“先就業,在擇業”的觀念。生涯規劃不是撰寫一份職業生涯規劃書,而是把自身的特點、環境的需要、社會的要求等等因素綜合考慮而制度的職業生涯規劃。
3.2 強化組織保障,建設職業規劃課程體系
高校必須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的教學資源,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建立成一個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完善的課程體系,應該包括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創業教育等方面的內容還應該建立網課、慕課、公選課等不同形式的課程教學方式,讓大學生職業生涯更加系統化和體系化,在這個過程中,還應該兼顧階段性和系統性、全局性和專業性、實用性和綜合素質培養等原則和普遍指導與個別特色輔導相結合原則。
3.3 增加經費投入,提高硬件水平
經費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否有效開展的重要物質保障手段,學校通過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硬件和軟件建設。可以在學校設立行政機構具體負責學校的職業生涯工作,配備必要的辦公室場地和場所,還可以在學校設立生涯工作坊、職業測評室、職業生涯規劃教研室等等,購買必要的職業測評軟件。同時,學校應設立職業規劃教育經費,并做到專款專用,主要用于開設課程、引進或研發性格測試系列軟件及題庫,圖書館采購書籍,進行人員培訓、調查研究和業務工作等方方面面的支出。
3.4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職業指導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師資建設不僅僅包括校內師資即專職的就業工作人員和專職的職業生涯規劃人員,還應該包括以下成員:兼職人員,班主任和心理學、管理學、教育學方面的專業教師等;特聘專家,校外的職業規劃師、職業經理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士等人員,通過以上三部分人員的共同努力,這樣就能夠更好的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服務。學校應該舉辦和引進各類職業生涯規劃培訓如北森的TTT、GCDF、BCF、BCC;新精英的職業生涯專題訓練;人保部的職業生涯規劃師等各種各樣培訓和講座,提升教師的素養,從而能夠更好的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服務。
4 結論
大學生身心發展的成熟期,獨立性強,自制力弱的時期。通過大學一年級階段(試探引導期)、大學二年級階段(評價定向期)、大學三年級階段(完善沖刺期)、大學四年級階段(分化調整期)等四個階段進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在實施中不斷修正、評估職業生涯目標,并建立自己的成功標準,找準自己的目標及職業要求的差距、找對縮短差距方法、并制定切實可行實施方案。
參考文獻
[1]連慧.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武漢:湖北工業大學(碩士論文),2011.
作者簡介
許雪梅(1987-),現為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人碩士研究生研究實習員、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思想政治輔導員。系心理咨詢師(三級)、職業指導師中級創業指導師。
作者單位
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 重慶市合川區4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