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廣泛的社區志愿者服務互動既可以提高高校參與社區公共服務的范圍和領域,同時也成為高校學生提升自身社會實踐能力,增強高校與社會一體化合作發展關系的重要途徑。具體而言地方高校社區志愿服務一體化實踐發展可通過培育社區志愿服務理念,形成制度化的穩定參與機制,有效保障志愿服務活動的經費來源,完善實踐激勵機制等路徑得以實現。
【關鍵詞】社區志愿服務;服務學習;路徑創新
1 地方高校大學生社區志愿服務一體化實踐發展的現實意義
教育部等7部門于2012年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志愿服務是“推進實踐育人的重要途徑”。高校學生通過參加社區志愿服務,不但可以更加有效的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同時也能夠有效激發學生主動承擔社會公共服務的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廣泛的社區志愿者服務互動不但提高了地方高等院校大學生社會參與的效果同時也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切實提高自身社會實踐能力的水平。既可以提高高校參與社區公共服務的范圍和領域,同時也成為高校學生提升自身社會實踐能力,增強高校與社會一體化合作發展關系的重要途徑。
2 地方高校社區志愿服務一體化實踐發展中存在的現實問題
部分地方高校社區志愿服務實踐缺乏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支持。高校學生志愿者社區服務的項目比較單一,活動形式創新不夠。相關志愿者的基本信息資料庫建設嚴重滯后,相關信息采集和更新速度無法滿足現實志愿服務的基本需求。為維持社區志愿服務活動的正常進行,需要政府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同時需要建立穩定的社會資金支持體系和渠道。但目前我國地方高校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中還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資金支取體系。為激發志愿參與者的積極性,有效的激勵機制是必不可少的。服務對象的及時信息反饋,對志愿服務的正向激勵成為維系志愿者隊伍的精神基礎。但是現實中地方高校大學生社區志愿服務激勵評估標準,以及相關的落實制度和評價體系尚不成熟和完善。
3 地方高校社區志愿服務一體化實踐發展具體路徑分析
3.1 培育社區志愿服務理念
美國1993年的服務行動(Service Action)這樣定義服務學習:服務學習指的是一種方法,通過學校和社會的合作,將提供給社會的服務與課程聯系起來,學生參與到有組織的服務行動中以滿足社會需求并培養社會責任感,同時在其中學習以獲得知識和技能,提高與同伴和其他社會成員合作分析、評價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胺諏W習”的理念就在于在大學生社會志愿服務過程中既為社會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社會服務同時也在這一過程中學習到新的知識和技能。服務學習可以達到多個目標:比如,促進傳統課堂課程內容的擴展和深化;運用專業知識服務社區,建立大學院系專業與社會的緊密聯系;有效提高當代大學生群體的社會責任感和公共服務意識。
3.2 形成制度化的穩定參與機制
“服務學習”的基本形式是由各學科教師把學生納入到融合專業性與服務性的教學項目當中來,將學生參與社會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納入到具體的實際教學目標體系中。將現有的課堂教學方式同社會實踐環節有機結合起來,促進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的綜合運用。
制度化的地方大學生社會志愿服務實踐活動參與機制需要建立系統的參與保障體系。例如建立基本的地方大學生社會志愿服務實踐能力培訓制度。完善的培訓體系的建立是保障地方大學生隊伍穩定社會志愿服務的基礎。相關部門及院校應建立完善的培訓制度體系,并結合自身特點,針對不同的志愿參與者和服務對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和相應考核活動。與此同時,建立完善的志愿者培訓記錄資料庫,記錄相關培訓過程,考核結果,參與活動實際效果等內容,作為評價志愿者參與相關志愿活動能力、水平以及今后隊伍培育發展的基礎。
3.3 有效保障志愿服務活動的經費來源
地方大學生社會志愿服務的有效持續開展需要穩定的資金經費的保障支持。這需要相關地方政府部門、社區、社會組織以及學校等有機結合起來,統籌協調,凝聚資源。緊扣需求,確保精準化志愿服務。面向社區征集服務需求,面向高校等志愿服務組織,征集服務項目,再經專家組評議審核,確定最終入選項目。保障項目運作經費,打造有特色、有影響的社區志愿服務品牌項目。真正實現政府支持,專業團體管理、政府和公眾監督、高校志愿者參與、居民百姓受益。
3.4 完善實踐激勵機制
根據志愿服務評估,組織可以根據志愿者的需求、服務績效和組織目標要求,對志愿者進行激勵。志愿者激勵是通過認可、肯定、賞識志愿者,使其得到成長和發展來促進志愿者更積極主動地從事志愿服務。2014年,教育部聯合團中央了出臺了《關于在各級各類學校推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效機制的意見》。意見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學生志愿服務體系、評價體系和保障體系,推動學雷鋒志愿服務常態化。對地方大學生社會志愿服務實踐活動進行及時準確的評價,并根據所建立的評價體系對相關學生進行包括升學、就業等方面的激勵將極大的促進和開發大學生社區志愿服務的教育與社會價值。
綜上所述,多方位、一體化的社區志愿服務制度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保證地方高校大學生社區志愿服務實踐多動取得實效的基本保證。在社會服務與治理水平不斷提升現實條件下,地方高校大學生群體正逐步成為為社區提供社會服務的重要群體。
參考文獻
[1]趙希斌,鄒泓.美國服務學習實踐及研究綜述[J].比較教育研究,2001(08):35-39.
[2]北京市民政局.社區志愿服務項目化運作與管理[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
王謙(1982-),女,現為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工商學院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社區管理、志愿服務。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 吉林省長春市凈月開發區 1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