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梅
摘要: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自理能力差,學習經驗尚未形成,老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就顯得異常鎖碎、繁雜。老師不僅要有埋頭苦干、實干的敬業精神,更要有富有智慧的創新精神。只有根據自已所教授的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老師們的工作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就如何提升教育教學工作,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把自己的體會做了幾點歸納和總結與同行們共同交流,以期為以后的低年級教育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習慣;低年級;啟蒙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019-02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自理能力差,學習經驗尚未形成,老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就顯得異常鎖碎、繁雜。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搞好教育教學工作,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確保教學質量成為了老師們思考最多的一個問題,在從事低年級段的語文教學工作中,筆者把自己的體會做了以下的幾點歸納和總結。
1.抓好啟蒙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有人說:"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人生。"培養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至關重要,從一年級剛入學開始,筆者就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例如學生認真傾聽別人講話的習慣,認真書寫的習慣,仔細觀察的習慣,及時糾錯的習慣等。在一年級時筆者經常做這樣的訓練:老師說完一句話,馬上叫學生站起來重復一遍,或是讓學生站起來說話,其他同學重復所聽到內容,讓學生養成一種當別人正在說話時,自己依然可以注意力集中,認真傾聽的好習慣。在課堂授課中要求學生記憶某個知識點或是背誦文章的某些片斷時,筆者都會規定一個具體的時間限制,一般是要求在幾分鐘之內完成,時間一到,老師便馬上抽查學生進行提問,來檢查識記、背誦情況。看哪位學生記得又快速又準確,所有的學生們都希望自己是表現最為出色的那一個,而老師給的時間卻是很短,所以絕大多數的學生在這段時間里都會特別認真,特別專注地去完成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這樣有助于學生養成做事專注的良好習慣,學習的效率也就比較高。為了培養學生書寫認真及時改錯的習慣,一般情況下筆者每天都會讓學生有一次當面改作業的機會,對于書寫差的學生可以現場督促和指導,保證書寫的質量,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可以讓學生及時發現錯誤,及時改錯。每次作業批改完成后,筆者都會對全體學生的作業質量作一個簡要點評,對于做得好的學生老師會給與表揚,對于錯誤多但是認真改錯的同學筆者也會特別給予表揚,這樣學生改錯的積極性就很高,漸漸地就養成了及時改錯,主動改錯的良好習慣。
2.緊扣低年級段教學重點,抓好識字、寫字訓練
識字教學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筆者除了在教授新課時突出這一重點外,更加注重課后的復習鞏固,二類生字筆者也一般會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自主拼讀字音。課堂上集中學習字形、字義、組詞、區別同意字、形近字、指導書寫。課后再進行抄寫、聽寫。二類生字也是要求學生在預習時自主拼讀,嘗試給生字注音。在課堂上老師主要是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強調應該注意的地方,課后要求學生對照生字默寫音節。無論聽寫一類字,還是給二類字,注音都是每節課結束后孩子們必須要完成的作業,一個單元結束后很快就會有第二遍的聽寫、默寫。因為畢竟低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相對于他們所學的知識而言,遺忘的速度也比較快,所以這些看似簡單的重復的作業其實是很有必要的。
3.根據學生具體情況,精選習題
現在的教材多偏重于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基礎知識的練習比較少,學生的基礎知識的練習要么是老師自己設計,要么就是依賴于各種各樣的教輔資料,要想使練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精心挑選或是設計學生的每一道練習題,這樣不僅可以減輕老師批改作業的負擔,同時也能更好的起到練習鞏固的作用。因此,筆者除了要求學生完成教材中出現的習題外,一般都會根據當天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一些練習,盡量做到題型精,題量少,但又能覆蓋教學內容,起到幫助學生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并且靈活運用的效果。
4.收集學生的易錯題,選擇好糾錯時間
如果個別學生出現錯誤,老師一般是對個別學生進行講解,對于學生普遍出現的錯誤或是錯誤出現頻率較高的習題,筆者常常是一邊批改作業一邊收集習題,然后再將這些易錯題放在新課前進行評講,因為剛上課時,學生們的注意力一般都會比較集中,在這時進行錯誤糾正,學生的印象就會更加深刻。過一段時間后筆者又會把這些學生易錯的題再次拿出來讓學生做練習,檢查他們是否已經完全掌握了這些習題的做法,進一步加深印象,避免在以后的學習中再出現相類似的錯誤。
5.運用小技巧,使教學更生動
低低年級段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長時間一成不變的教學活動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中能較長時間的保持濃厚興趣,思維處在一種活躍的狀態中,筆者經常會在教學活動中運用一些小技巧。例如,為了鼓勵學生自主識字,筆者經常在課堂上進行識字比賽,評選"識字小能手";用認讀生字、詞語"闖關"的形式選取讀得好的學生當"小老師"帶著同學們讀生字、詞語;聽寫時筆者會不念出聲音兒,讓學生們看自己的口型聽寫或是看動作聽寫等。這時大家就會發現原本沉悶的課堂氣氛就被激活了,孩子們四處游離的目光又重新聚集到了老師的身上。
總之,在這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切實體會到了在低年級的教學工作的不易,老師不僅要有埋頭苦干、實干的敬業精神,更要有富有智慧的創新精神。只有根據自已所教授的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老師們的工作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曾春莉《如何搞好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小學教學參考》2009年第30期.
[2]樣喜娟《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方法的研究》《當代教學論壇》2012年第8期.
[3]袁金華,魏所康.課堂教學論.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12.
[4]魯潔,梁廉玉.教育學.河海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