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拉珍
摘要:新材選取了許多學生關心的具有教育意義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問題作為主要素材,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資源;同時新教材更加關注學生的知、情、意、行的同步發展。然而,我們也發現,當前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課程中仍延續著傳統教學的一些弊端,嚴重地制約著新課程的有效實施和課程目標的有效實現。突出表現在:在教學方法上,重教師單向的知識灌輸,輕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在教學內容上,重課本知識,輕生活實踐;在學習評價上,重學生的卷面成績,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等。 那么,在新形勢下,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呢?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快樂教學;養成習慣;導入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046-01
作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師,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做了一些嘗試,在創新教學上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借此談談自己的想法。
1.要讓學生在教學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實現思想品德課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
傳統的教學認為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即可,事實上這是遠遠不夠的。俗語講,"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嚴格來說,學生除了握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技巧。思想品德課必須改變單向灌輸,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因為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沒有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還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壓制了學生創造能力的開發,助長了學生的學習依賴性,阻礙了學生素質的提高。教學中,我們應努力探索師生互動,以創新能力培養為主。也就是做到,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把"備"的重點放在對學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點放在學生學習方法指導上,放在對學生分層要求、分類提高上,把"導"的重點放在學生心理、思維的疏導上,把"考"的重點放在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上。而培養創新能力正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啟發、引導學生善于把不同知識重新組合解決問題;善于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分析問題,開拓思維,大膽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等。如按照社會主義的道德標準,"八榮八恥"的判斷準則,隨時注意自我約束和自我不良行為的矯正,規范自身言行,并懂得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去分析闡釋各種社會現象。
2.初中思想品德課應建立"快樂"教學模式
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愛動的,快樂的感受是更好地學習的情感基礎。在課堂上,我們發現,當學生喜歡某種活動時,他們便會全情投入,還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就必須為孩子創設快樂的學習環境,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以興趣促進學生樂學,達到學習目的,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快樂"教學已經成為當代教育界正深入探討的最熱門課題,近年來,也有豐碩的研究成果見諸報刊。現在我也就自己在新課程實施中所積累的點滴教學經驗,談談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快樂"教學的一些不成熟想法。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是對學生宣傳"假大空"的套話,進行機械式地灌輸,教育效果不理想。那么如何營造"快樂課堂"?
2.1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快樂"教學氣氛。這是政治課堂實行快樂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老師必須勇于拋棄陳舊、迂腐的傳統觀念,放下唯我獨尊的臭架子,不要害怕學生"造反",來挑戰你的權威。讓學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師,老師也有不如學生的地方,師生之間是平等、民主、和諧的,有什么獨到的見解可以放膽在課堂上發表。總而言之,師生間平等了,教學才能"快樂"起來。
2.2建構"快樂"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樂在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在于學會經營課堂,建構師生、生生交往互動的課堂。經營的主導者是教師,理念是學習方式的轉變,途徑在于教會學生學習,落腳點則是學生在快樂中發展。創設"快樂"的教學情景。這是進行"快樂"教學的基本方法。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的任務就是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導學生投入到豐富多彩、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去,并以其親身生活實踐為基礎,從中體驗并獲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學生在情感、能力、知識等方面獲得全面發展。
3.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教學導入的情境化,重視前奏
教學中,新課導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教師譜寫一首優美教學樂章的前奏,是師生間情感共鳴的第一個音符,也是師生心靈溝通的第一座橋梁。精煉、貼切、感人的情境或其他形式的導入,可以使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激發其思維和求知欲,還可以借此交給學生一把打開新課大門的鑰匙,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它在整個教學中起著誘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乃至激情的作用。為此,我們教師要注意教學導入的情境化,重視教學前奏。
在新課進行前,教師可以編擬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富有啟發性的情境,引導學生回憶、聯想或滲透本課學習目標、研究的主題。當然,導入設計要符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符合學生實際和課型的需要,力求做到短小精悍,形式多種多樣。諸如:
3.1多媒體演示導入法。在講授七年級思想品德教材中《珍惜生命》這一課時,就現在初中生非常強烈的自尊心下無法承受一些小的壓力和挫折,極易導致對生命的輕賤,毫無珍惜和責任意識的問題,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生命的感性認識,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殷雪梅教師為救幾名學生而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事跡的視頻材料,學生可從視頻材料中受到強烈的情感震撼和情緒感染,誘發對"珍惜生命"知識的認識,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這樣的視頻導入就能切入主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當然,多媒體導入應根據教學內容的設計,可以引用詩歌誦、歌曲等形式,達到引人入勝、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效果。
3.2引用故事導入法。中學生都愛聽故事,教師可根據思想品德教材內容的特點和需要,選講他們熟悉的或與其生活聯系緊密的故事片斷給學生聽,也能提升其興致,進而導入新課。
3.3列舉學生身邊事例導入法。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有利于調動學生對身邊人、事、物的關注。為此,導入時可設計引用身邊事例。
以上是我結合教學理論以及自身的教學實際所談的幾點認識,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繼續探索思品課堂教學,努力向最受學生歡迎的課堂這一目標邁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集思廣益,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我想只要我們教師遵從新課程理念,認真鉆研教材,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實際的方法,就一定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一定能夠上好思想品德課。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完全有賴于我們教師帶著新思想、新認識、新做法去耕耘、去發揮、去創造,去呈現新的氣象、新的風尚、新的成效。有了這些新認識、新做法,再加之我們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相信我們的思品課一定會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