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盼
摘 要:新《英語課程標準》中的“評價建議”對如今英語教學中的評價做了更科學和全面的改進,單一的終結性評價需要被淘汰,教師應該建立評價主體多元化、內容多維化、形式多樣化的評價體系,本著實踐“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成為真正的課堂主人。文章試圖通過多元化評價實例列舉和分析,思考評價如何更好地為小學英語教學管理服務。
一、為什么要實行多元化評價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評價中,評價功能更注重甄別與選拔,內容也非常強調“功利”的學業分數(筆試),主體一般是“一言堂”的老師,角度也一般是終結性的一個簡單回饋,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打造真正以生為本的開放性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管理的能力,筆者認為采用多元化評價非常有必要。
二、如何讓評價主體更多元化
當前小學英語教師一般都要承擔四到六個班級的英語教學工作,要靠教師一個人對約兩百位學生進行實時的評價并反饋是非常不現實的。另外,公辦學校的學生一般都在三年級開始學習英語,此時正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責任心的好時機。素質教育的評價觀也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評價活動中,采用多形式的評價方式有諸多好處。比如自我評價能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和監督,隨時發現自己的進步和不足。針對少部分自我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則可以采取同桌評價、師徒評價、小組評價和全班評價等方式,不但能使同伴之間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在評價管理上的負擔,并緩解了學生間英語學習兩極分化嚴重的不良趨勢,真正打造自主、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在小學英語課程評價體系中,與課程相關的人都應該參與評價,家長也是教育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和重要責任人,他們對學生的評價有時能直接對學生產生更大的影響,因此教師也應該邀請家長成為英語學習的評價主體,共同促進學生的學習。
三、如何讓評價內容更多維化
英語學習評價要從多維度來進行,這樣才能讓絕大部分的學生在評價中體驗到成就感,以保持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英語學習中的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評價內容不一定只是單一的單元筆試或聽力練習,可以采用更生動有趣的形式。比如在單元復習中,開展小組搶答競賽;在單元口語評價時,采取同伴表演歌曲,或編寫小歌謠和小故事進行PK,全班進行民主評定的方式;在詞匯學習評價時,采取小組知識大比拼的形式進行詞匯接龍、Bingo等游戲,以檢測詞匯量和評價。
四、如何讓評價形式更多樣化
在筆者的實踐教學中,英語學習評價并不僅僅局限于評價表中的量化評價,還包括“印章記錄頁”。每一學期,學生都會發到一張“爭章達人榜”,筆者會將其貼在書本扉頁進行蓋章。印章分為三個,紅色的“Great”章代表課堂章,表揚課堂表現積極和早讀認真的學生;橙色“Super”章代表爭先章,表揚提前預習,或表演課外的小故事的學生;綠色“Nice work”章代表作業章,表揚作業認真并及時完成的學生。
既然有多樣化的評價形式,自然要有定時、定期、定點的反饋才能讓學生及時知道自己的學習成果并對癥下藥,同時也借此方式增進師生之間的親密度,表示教師對學生的充分關注,從而形成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在評價方式中,定量的同時離不開定性,除了分數、等級報告成績之外,還要以親切的評語(書面和口頭)鼓勵學生繼續努力或指明不足之處。筆試中也盡量避免出現“不及格”,而是用“待評”來表達教師對學生堅定不移的信心,同時鼓勵其申請重考以獲得一個比較滿意的成績。
多元化的評價能夠為小學英語教學管理帶來很多便利。教師在實踐評價時,要本著盡量利用已有資源、便于操作、有可行性、有趣味性的原則設計多元化評價體系,讓學生的英語學習五目標——語言知識、合作能力、學習策略、情感態度和文化意識都能得到更好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北京師范大學外語系課題組.論在外語教學中構建形成性評價體系[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2001,(24).
[2]何蓉容.新課標下的英語課堂教學初探[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5).
(作者單位:浙江省臺州市學院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