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建祥
摘 要:班級文化是以班風、學風、價值觀念、人際關系和輿論等方式表現出來的觀念文化和與之相應的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它具有教育、凝聚、約束、激勵等作用。班級文化建設可以從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進行。
關鍵詞:班級文化;教育作用;建設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149-01
班級文化是指班級成員在班主任引導下,朝著班級目標邁進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在一個班級中是客觀存在的,也是一個班級的靈魂,是每個班級所特有的。它具有自我調節、自我約束的功能。下面筆者將從班級文化的作用、建設措施的落實與完善等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以起拋磚引玉作用。
一、班級文化的作用
1、教育作用。班級文化是以班風、學風、價值觀念、人際關系和輿論等方式表現出來的觀念文化和與之相應的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對每個學生都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凝聚作用。班級文化的凝聚作用主要表現在,班級文化能把班級成員的個人利益與班級的命運和前途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使個人與班級“同甘共苦”。實踐表明,在班集體中,班級文化建設水平愈高,這種向心力、凝聚力和群體意識愈容易得到體現。
3、約束作用。班級文化所形成的規范體系,制約著學生的言行。班級文化對成員的這種制約功能主要通過以下三條途徑得以實現:氛圍制約(環境、關系、風氣等);制度制約(規章、紀律、守則等);觀念制約(理念、道德、輿論等)。
4、激勵作用。班級文化的激勵功能主要表現為,班級文化能為每個班級成員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創造的空間,提供文化活動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動設施、模式與規范,從而有效地激發和調動每個成員參與班級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緒和奮發進取的精神積極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
二、班級文化的建設
第一方面是物質文化建設。班級物質文化屬于班級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班級物質文化包含教室內的環境布置(包括教室墻壁布置、桌椅的擺放、環境衛生的打掃與保持等等)及師生的儀表等,是班級文化的基礎及其水平的外顯標志。學生是班級的主人,班級是學生的班級,班主任應帶領全班同學,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來布置教室,使他們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在班級物質文化建設中,我們還要充分發揮班級文化的教育功能。班主任應注意把教育的意向、教育的目標等通過具體物化的環境設計和布置充分表現出來,從而達到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教育人、培養人和熏陶人的目的。
第二方面是制度文化建設。首先是抓好制度的制訂與完善。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根據班級的實際制訂一系列的班級規章、制度、公約和紀律等,在經過全體成員集體表決的基礎上,認真組織實施,堅持“依法治班”,在班級制度的各項條文中,突出精神風貌、價值觀念、作風態度等具有文化氣息的條款,給制度以靈魂,共同發揮規章制度的強制作用和激勵作用,使班級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時時有事做,事事有時做”的良好局面。
其次是抓好制度的實施。在抓好制度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應注意以下三點:一要對學生加強宣傳,使學生正確理解各項規章制度的內容,明確遵守規章制度的作用,以使制度得到學生的認可,從而將帶有強制性的要求變為學生的自覺行為;二要積極創設條件,使規章制度能夠更快、更好地實施;三要成立督查小組,以督促檢查制度的落實。要使學生自覺遵守各種規章制度,一般需要一年左右。
第三方面是精神文化建設。首先是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密切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更好地發揮班級整體效應。構建良好的班級人際關系,在新形勢下就是營造和諧班級的關系。構建和諧班級,就是要形成平等、友愛、默契的師生關系,形成團結、互助、共進的同學關系,形成開拓創新,爭先創優的良好班風,使每一名同學在融洽的氛圍中快樂學習,在和諧的氛圍中茁壯成長。
其次是培養健康的班集體輿論。班集體輿論就是在班集體中占優勢的、為多數人所贊同的言論和意見。班集體的輿論是班級成員觀念態度的集中體現,是班級深層次的精神文化。班集體的成長離不開健康的班集體輿論。要培養健康的班集體輿論,就要做到對輿論的引導和對小群體的引導。
再次是培育優良的班風。我們在培育優良班風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持之以恒,不屈不撓;另一方面要抓住時機,因勢利導,以形成形成開拓創新,爭先創優的的良好班風。合作和競爭是影響班級風氣的兩個重要的變量。協調好這兩者的關系,對班風的建設顯得非常重要。
三、班級文化節建設措施的落實與完善
班級文化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而是學生心理不斷內化的過程。這一過程是漫長的。在建設的過程中,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如學生有抵觸情緒,制度不完善,執行有偏差等)因此要成立督查小組。班主任為組長,值日班長為副組長,值日班委為組員。督查小組要檢查制度的落實情況,及時解決實施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指出不足,提出改正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建成符合自己班實際,經得實踐檢驗的特色班級文化。班級文化建設要持之以恒,才能取得的成效。
杜威說過,“學校是一種特別的環境,它用專門的設備來教育孩子”。假如說學校是教育的“社會”,那么班級就是教育的“家庭”。班級文化是一門潛在的課程,是無形的教育力量。實踐表明,在同一校園文化中,不同的班級間存在著一定的文化差異。這種差異,不但體現了不同班級間的個性特征,更反映了各班級間發展水平的差異。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努力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已成為我們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和促進學生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 繆建東,徐亞蓮編.《中學教育力量的整合》.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
[2] 魯 潔,班華編.《中學班級文化建設》.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