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興
摘 要:有效教學是一種教學理念,更是一種教學追求。要提高教學有效性,我們必須從激發興趣入手,引導學生參與;科學解讀教材,精心預設流程;創設情境,搭建平臺;培養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228-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笨梢?,真正理想的語文課堂應該是書聲瑯瑯,讓學生在有效的朗讀中感悟文本內涵,體驗文本思想并融合自己的情感在其間,這就是我心目中的語文課堂。
一、立足基礎、以讀為本
“讀”是“思”的憑借,是“悟”的前提,是“議”的準備,是“寫”的基礎,要內化語言,首先要加強讀的訓練。可見,“讀”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如何由淺入深地讓學生主動參與課文的朗讀呢?
1、設計懸念,激趣導讀
“學生有了學習興趣,特別是直接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愛學。有興趣的學習事半功倍?!?教學前,教師如果直接布置學生去預習課文、讀課文,大部分學生會應付式地朗讀。為了激起學生讀的興趣,我抓住學生喜歡故事的心理特征,激發他們去學故事。如教《丑小鴨》我先這樣激趣導讀:“一只小鴨長得又小又丑,其它小鴨子都欺負它??墒牵幸惶焖兂梢恢幻利愑指哔F的白天鵝。大家想知道它是怎么變的嗎?那就請大家讀一讀課文《丑小鴨》,明天我們還要舉行故事會,看誰講得又生動又有趣?!边@樣通過課前設計懸念,激起讀的欲望,學生就能積極、主動地朗讀課文。
2、示范導讀,培養語感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說:“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鄙斫讨赜谘詡?,閱讀教學中不但要教給學生“讀”的方法,提出“讀”的要求,同時還要做好“讀”的示范。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在學生形成語感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強,教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激發學生朗讀的激情,學生就會學著老師的樣子朗讀,這樣學生讀起課文就有模有樣了,語感也在朗讀中不斷提高。如《再見了,親人》一課,可以先用課件真實地再現畫面,低沉、凝重的音樂,教師準確的感情投入,能把學生帶到當時那特定的時空 ,拉近教材與學生的距離。教師的范讀感染著學生,學生在被教師的情感感染的同時,對課文內在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創設了一種良好的氛圍。
二、深入品讀、自主感悟
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說:“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薄拔覀兊恼Z文課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讀本。整體感知主要靠讀,有所感悟主要靠讀,培養語感主要靠讀,情感熏陶主要靠讀,積累語言主要靠讀。語文教學要把功夫扎扎實實花在讀原文上,讓學生專心地讀,使學生讀出理趣,讀出神韻,讀出情味,最終做到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越讀越會讀。”
1、在比較中品讀感悟
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用聯系比較的方法,去品味、揣摩文中的一些重點詞句,是讓學生品讀感悟語言的有效方式。如《麻雀》一文中,寫老麻雀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一個學生問:“為什么用‘落而不用‘飛、‘停呢?”我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反復朗讀,并聯系上下文思考。一個學生說:“‘落比‘飛、‘???、猛,更能準確地表現老麻雀一心想拯救幼兒的勇敢、果斷,‘飛和‘停沒有這種效果?!睂W生通過聯系、比較,感悟到“落”的精妙,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了推敲煉字的能力。[8]
2、在理解中品讀感悟
朗讀訓練與文本理解是相輔相成的。反復朗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感情;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朗讀訓練,可以提高朗讀效果,加深對文章內容及蘊涵的思想感情的領會、品味。課文中有一些內容言辭含蓄、內涵深刻,作者沒有直接點明,需要我們反復朗讀、細細品味。如《挑山工》一文中的“我心悅誠服地點著頭,感到這位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似乎包蘊著什么樣的哲理呢?”課文沒有直接告訴我們。如果把山民講的那段話與前面課文的內容聯系起來仔細品讀,就能體會到:這段話包蘊著朝著認定的目標,堅忍不拔、奮力攀登的精神。一些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詞句更要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加以想像,才會更好地理解、意會。
三、水乳交融、注重體驗
荀子在《勸學篇》中強調:“君子之學也,人乎耳,箸乎心”,這與我們所說的體驗內涵相通。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是閱讀實踐的主體,只有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用他們自己的思維與情感和文本作者進行充分的對話,學生才會有對語言文字的獨特理解,對文本情感的自我感悟,才能有真實的體驗。
1、重視情感體驗
情感是文章的靈魂也是課堂的靈魂,是連結讀者和作者的關鍵點,但是由于小學生體驗和認識水平有限,他們情感的初始狀態是粗線條和淺表層的,不容易進入課文中的情感世界,只有學生的情感與文本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他們對課文的體驗和感悟才是真切的。如《狐假虎威》教學中,為了真切地感受文本意境,可讓學生在研讀中思考:文中有哪些角色,它們在做什么?從動作、神態、語言描寫中你讀懂了什么?在研讀文本后,我讓學生戴上頭飾,分別扮老虎,狐貍和各種小動物。其他學生和教師一起當導演、評委。表演后,引導學生針對演員的動作、神態、語言加以點評。學生在具體的情感體驗中深刻地理解感悟了文本內涵,這比任何講解分析研究要生動、形象、有效得多。
2、尊重獨特體驗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過:“每一個人的心靈都像他們的臉一樣各不相同,正是他們無時無刻地表現自己的個性,才使得今天這個世界如此精彩?!痹谡n堂上要讓學生做到“三不”:不從眾、不唯書、不唯師,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的過程。
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獨特的精神世界。著名學者錢理群先生認為:語文教學要為每一個孩子造夢。因為我們相信,只有夢得萬紫千紅,才能穿越人生的千山萬水。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了解兒童的精神世界,是每個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語文教學應該返璞歸真,回到人的個性感受、人的情感體驗、人的精神世界,為學生打好生命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