隅華
摘 要: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是不會自發(fā)地形成的,而是在語文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的引導和幫助下,通過積極主動的感知、理解、掌握和應用語言文字知識技能的練習和實踐而逐步形成發(fā)展起來的。
關鍵詞:學習能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381-01
在小學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必須根據能力構成的基本要素,遵循能力形成的基本步驟來展開,其具體做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以激發(fā)學習興趣來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內在動力。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因此,要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能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來,首先要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愿學、善學、樂學。尤其是小學生,他們對語文、對文學的興趣,很大程度寄托在老師身上,老師的素養(yǎng)可以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吸引力,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語文教師要熟練掌握利用各種媒介獲得信息的技能,養(yǎng)成不斷接收新信息的良好習慣,努力在小學生心目中樹立學識淵博的形象。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有了重要保證。然而,在一節(jié)課內,學生的興趣往往是不能持久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證明“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有增強滿足的感覺,”因此教學時,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讓層次不同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嘗到成功的滋味。為此,教師要善于捕捉并及時肯定學生的成功,比如完整準確地回答出問題時,大膽發(fā)表自己不同的見解時,積極思考并發(fā)現好的學習方法時等等,教師都要適時地進行鼓勵性的評價,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二、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來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在語文教學中有著鮮明的目的,它摒棄了傳統(tǒng)的“問答式+單項訓練”這種支離破碎的分析講解和名目繁多的習題訓練,以生動鮮明的形象,讓學生身處具體場境,形象逼真。
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巧妙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能使學生“陷”進“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困境,但經過思考后往往又能豁然開朗,獲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這種解決困惑后的成功就是學習的體驗,這種體驗是產生再學習沖動的動力源。由于問題情境能使學生在學習上步步登高,而創(chuàng)設又簡單易行,因此,這種方法我在課堂上經常運用。
三、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
新課標要求“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要使學生養(yǎng)成愛讀書的習慣,關鍵是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讓學生知道怎樣讀書。語文課上不能吝嗇學生讀書的時間,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須讓學生入字入句入情地讀,最高的境界當是陶醉于其中。朗讀的基本要求是讀通讀懂,讀熟讀精,大部分學生達到這樣的要求需要一個過程。可以采用多種方式的讀法:對讀、齊讀、分角色讀、開火車讀、比賽讀、引讀、范讀等,讓學生讀進去,悟出來。
讀書的方法很重要。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具體的文章,選擇合理的讀法:嘗試性地讀、思考性地讀、展示式地讀、表演式地讀、配樂式地讀、想象性地讀、探究性地讀、欣賞性地讀、創(chuàng)造性地讀……讓學生在讀中展示自己的個性,釋放心靈的情感。在課堂上反復誦讀優(yōu)美的詩句、精彩的語段,從中品味語言,體會語感,陶冶情操,啟迪思想,獲得審美的樂趣。文章記得多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寫作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學生在語文課中得法于一時,受用于一生。如果每堂課都能讀到位,做到邊讀邊想,把這樣的閱讀方法遷移到課外閱讀中,學生積累的語言就會很豐富了,也就夯實了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四、重視寫作訓練,提高寫作能力
學生只有通過多寫多練,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我在課堂教學中總是見縫插針,尋找機遇,提供學生練筆的機會。
1、意猶未盡的地方
“學以致用”是我們教學的根本目的。對于文章中經典、精彩的語段,讓學生通過反復的誦讀后,根據其中的結構、方法、寫作特點進行仿寫,經過多次練習從而形成自己的能力。
2、情感交融的時候
選進課本中的文章一般都是典范性的文章,從字詞句的文采,到中心意思、思想感情無不凝聚了作者的匠心所在。學生通過誦讀,遨游于作者的情感世界,被其中的情境所感染時,情發(fā)而辭動,教師這時可因勢利導,讓學生寫下自己的所感所想。
總之,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教學實踐出發(fā),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方法,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不僅會學習,而且愛學習,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翁周一,淺談語文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科學教育,2005(06).
[2] 唐秀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J],現代教育教學探索,2013(10).
[3] 張毅,淺談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措施[J],出國與就業(yè),2011(11).
[4] 馬琳睿,怎樣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J],科學教育家,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