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明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新課改的實施改變了傳統教學的許多弊端。在新課改的大力實施下,高中語文的教學模式有了很大的變化。新的高中語文教學模式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主體,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效率,加強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意識和人文精神。就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進行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人文精神;現狀;滲透方法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家長和學校更重視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而高中語文正是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一門學科,人文精神蘊涵著豐厚的文化內涵,包含了大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所以說,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一、人文精神的內涵
人文精神(humanism)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不僅體現了人類的精神文明,而且它對一個國家的物質文明建設有一定的影響。我國一直提倡“以人為本”的思想,這就是倡導人文精神的一種體現。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滲透的現狀
1.學校對人文精神的教育不夠重視
目前,新課改的實施雖然已經提倡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但學校對這方面的工作卻不夠重視,高中學校基本上都把重點放在了學校的升學率上,忽視了對學生最基本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在校方看來,學校的升學率提高,學生和家長才會更愿意來學校上學。校方把升學率擺在了教育的第一位,這種思想嚴重地阻礙了學生對于人文精神的理解,使學生缺乏了人文精神的培養。
2.教師以考試為目的
在學校把升學率放在首位的同時,教師勢必會以考試為目的進行教學,忽視高中語文教學的真正意義。這種以考試為目的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忽視了高中語文本身的人文精神內涵,把所有的學習重點放在了考試內容上。學生沒有真正弄清楚高中語文課文作者本身寫這篇文章的中心意思,只是一味地去背誦考試的內容,缺乏對自身修養的提高。
3.傳統的學習方式忽視了人文精神的灌輸
教師的教學模式直接影響了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中心思想。教師的這種以考試為目的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把學習的重點放在了對課文的背誦、句子和字詞的記憶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以這些內容為主,對課文沒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忽略了對于自身人文精神的培養和加強。
三、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滲透方法
1.學校應重視人文精神的培養
學校在考慮升學率的同時,也應當加強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學校的升學率固然重要,但加強學生的人文精神也是不容忽視的一點。學校應提倡“以人為本”的中心思想,把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放在首位,更應重視對學生精神層面的教育,為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做貢獻。另外,學校是一個為我國培養綜合型人才的地方,應當更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學校應本著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為前提,為我國培養更優秀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2.教師應有創新的教學方式
教師的教學模式應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為主導思想。教師應當在注重考試內容的同時,加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真正內涵的理解,使學生更深刻地了解作者寫文章的真正意義和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例如,在教師講述一些具有影視資料的課文時,教師應當結合影視資料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當時的社會環境和課文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更加塑造了學生的民族文化意識。
3.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感悟能力
教師的以人文精神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加強了學生對于人文精神的理解。在這方面,教師應當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感悟能力,使學生通過自身的體會和領悟更好地理解人文精神的內涵,這樣能使學生更好地培養自身的民族文化精神和自身的修養。只有學生自覺去感知人文精神,才能讓學生擺脫傳統的教學思想的束縛,使學生的頭腦更加靈活,不以考試成績為目的的學習,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高中語文這門學科的真正意義。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就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應加強對學校的管理,使學校和教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上,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轉換學生的學習模式,最大限度地把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給學生。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包含了我國的民族文化并且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因此,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陽明芳.淺論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J].新課程,2014(9).
[2]李字海.淺論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J].求知導刊,2014(9).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