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豐偉
摘要:勞動經濟效益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企業的成長壯大的根基。它是通過勞動生產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是經濟效益體系的重要促成部分之一。本文從對勞動經濟效益的簡要分析,研究影響勞動經濟效益的因素,從而獲得提高勞動經濟效益的方法,讓人們更加的了解勞動經濟效益。
關鍵詞:勞動經濟;經濟補償;經濟效益;分析研究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4-0000-02
一、勞動經濟效益
所謂的勞動經濟效益是指通過勞動生產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是經濟效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勞動生產率、勞動效益、工資效益是勞動經濟效益的三個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是勞動生產率,因為它所起到的作用是最大的。在一個企業當中,勞動經濟效益是最為重要的,它能夠為企業帶來可觀的利潤,為企業將來的發展壯大奠定了資金基礎,所以提高勞動經濟效益對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企業在提高勞動經濟效益時,使用科學、有效方法,以現實情況為基礎,創新管理體系,努力的提高在市場的競爭力,把自己產品投放入更廣闊的市場當中去,從而增加勞動經濟效益,提升企業整個的利潤空間。
二、對勞動經濟效益的分析
以下將從勞動經濟效益的三個組成部分:勞動生產率、勞動效益和工資效益,來簡要分析勞動經濟效益。
1.勞動生產率
勞動生產率是勞動經濟效益最為重要的促成部分,對勞動經濟效益有重要的影響。在生產勞動中,勞動所得的成果和勞動時投入的精力以及時間等之間的比率,是勞動經濟效益的實質上的概念。勞動成果是指通過勞動生產所得的產品產量,而勞動強度消耗的資源是由勞動生產所投入的精力、時間等所起的作用來衡量的。勞動生產率的顯示有兩種:正指標和逆指標。所謂的勞動生產率的正指標是指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單位時間生產的產品數量和勞動生產率成正比,前者越大,后者越高,前者越小,后者越低,它們之間是正向比的關系。所謂的逆指標是指單位時間內所消耗的時間和精力,單位時間內所消耗的精力和時間與勞動生產率成反比,前者越小,后者越高,前者越大,后者越低,它們之間是一種反向比的關系。
然而勞動生產率在實際勞動中的應用不光是由正指標和逆指標決定的,更過的是還要依據如產量指標、時間指標等多方面的指標來衡量。不同的指標對于勞動生產率的計算是不同的,主要還有幾下幾方面的計算,例如,(1)通過產量質量計算勞動生產率。它的計算方式是根據實物指標、價值指標、勞動量指標等多方面的指標,來計算勞動生產率,關系比較復雜。(2)用時間單位計算勞動生產率。它需要根據工人和全員的生產時間和生產效率,或者人員的身體狀態等客觀因素來計算勞動生產率。(3)通過時間單位計算勞動生產率。如按每小時、每天、每月、每年這種年月日的時間單位所生產出來的產品產量,來計算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所以企業要結合自身的生產實際情況,來選擇哪種生產率計算方式,適宜的計算方式有助于企業的生產和員工積極性的提高。
現在很多學者經常將勞動生產率、勞動生產力和勞動效率混淆,它們的概念是不同的。勞動生產率是指企業員工生產產品的數量,是勞動生產力的具體表現。勞動生產力是指企業生產產品的能力。這個能力的強弱是由企業中的生產條件、軟硬件設備條件和管理者的勞動組織能力有關,還有其他很多方面的影響因素。勞動效率是勞動生產率的外延概念。從實質上而言,勞動生產率可以對勞動效率代言,但勞動效率不能代言勞動生產率,它們之間的概念是不一樣的,勞動生產率是企業全員生產的產品數量,而勞動效率只是單純的指企業全員的生產效率。
2.勞動效益
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企業的實際效益和勞動所消耗的量之間的比率就是勞動效益。實際收益是企業減去生產成本后所剩的時機利潤。因此,從這個企業整體的勞動效益中可以看出,企業的員工在單位時間所能獲得的經濟利益,員工的實際工作狀況或者說勤奮程度也可以看的出來。
勞動經濟效益及計算原則有兩點:(1)兩者可比原則。所謂的兩者可比原則是指由母項平均人數產生的子項的利潤總額。從理論上來說,勞動效益的計算要根據一個企業通過生產量所得到的經濟利益和將產品銷售出去的實際利潤額,來滿足母項與子項的可比原則。母項是指企業每位員工的實際生產的利潤額,子項是指企業美味員工從理論上生產的利潤額。(2)價格原則。根據不同的價格計算勞動效益是價格原則的概念,一般情況下,企業會根據價格不變的原則來對勞動效益進行計算,這樣計算的好處就是能夠全面的、準備的了解到勞動效益的變化情況,降低價格變化對勞動效益計算的影響,從而讓企業不使用提高產品價格的方式來進一步改變它的勞動效益,以期企業能夠增加實際的利潤額。
3.工資效益
企業生產過程中,勞動所獲得的成果與企業全體員工工資支出的比率是工資效益的概念,這也是實質上的概念。勞動成果包括很多方面,不單單指產品的產量,還有企業產值、經營成果、服務效能和利潤總額。企業的工資支出也不單單指企業給員工的勞動報酬,除了工資以外還有獎金與津貼等福利待遇。
三、影響勞動經濟效益的因素
影響勞動經濟效益的因素主要有兩方面:物質技術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以下將從這兩方來詳細論述:
1.物質技術因素
物質技術是指生產發展和利用水平,它是影響勞動經濟效益計算的主要因素。物質技術因素對勞動經濟效益主要造成了四方面的影響:(1)技術手段不斷地發展和更新,所以技術手段的先進性會對勞動經濟效益產生影響。(2)資源利用水平對勞動經濟效益的影響。(3)生產技術有創新性的特點,會對勞動生產效益產生影響。(4)每個企業的生產力分布不均,這就會對企業的勞動生產效益造成影響。
2.社會經濟因素
在企業的勞動經濟效益中的社會經濟因素就是指勞動技術水平。在企業的勞動生產中每一位員工都會生產產品,而產品的發明創造是衡量員工的創造性和主動性的標志,因此,每一位員工都應該提升自己的創造性和主動性。社會經濟因素對勞動經濟效益的影響也主要有四個方面:(1)受到企業員工的文化技術水平的影響。(2)受到生產、勞動等組織狀況的影響。(3)受到員工勞動態度的影響。(4)受到勞動、生活等基礎條件的影響。
四、提高勞動經濟的方法
1.轉變企業員工的發展的觀念
經濟增長企業的發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能夠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提升了經濟增長,企業的發展速度也會增長,企業的發展前景也會擴大。因此,要提高經濟增長速度,為企業奠定經濟基礎。然而,一個企業的經濟增長速度回受到效益的影響,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企業的勞動經濟效益,減少企業的利潤增加。我國人口較多,勞動力資源成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優勢,但也會有劣勢,即出現勞動力資源浪費的現象,他不僅會影響勞動生產率,也會是科學技術的創新受到限制。所以,要轉變企業員工的發展觀念,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是企業的發展具有主動性和創新性。
2.應用現代化企業管理方式
科學技術和現代管理方式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最為有效的手段或者方法,所以要應用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方式,調整企業內部結構,使企業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現代化管理方式主要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組織、管理方法和管理人員四個方面,當然還包括其它很多的方面。企業經營者要樹立馬克思主義思想觀念,遵守法律法規,完善企業管理制度,運用多種手段或者方法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企業人員要有創新意識,夯實專業知識,提高實踐能力,為企業的發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3.完善用工制度
企業員工分配不合理、不科學是當今所有企業具有的問題,所以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需要和市場環境的變化,聘用能力較強的專業人才,利用新型的用工制度,有選擇本企業的員工,提高企業的生產能力和生產效率,擴大產品市場占有率,拓寬企業的發展前景。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勞動經濟效益,找出影響勞動經濟效益的因素,制定合理、科學的提高勞動經濟效益的方法是本文的關鍵。勞動經濟效益的提高,不僅能提升企業的經濟發展速度,提高企業的拉動生產力和勞動生產率,也會拓寬企業的發展前景,為企業的未來發展尋找方向。
參考文獻:
[1]張世民.淺談對勞動經濟效益的分析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5,04:269-270.
[2]趙耀.淺談勞動經濟效益[J].中國統計,1996,09:24-25.
[3]王建新.關于體育勞動與經濟效益問題的研究[J].山西財經學院學報,1991,06:61-64.
[4]程茂林,張維民.試論安全勞動的經濟效益[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1991,03:21-27.
[5]翟良學.提高企業勞動經濟效益的途徑[J].華東石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0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