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俊峰+王磊
摘 要 90后大學生體育素養模式改革的內容很多,本文通過對90后大學生體育素養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發現90后大學生體育素養模式改革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
關鍵詞 大學生 體育素養 模式 改革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9-040-02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身體素質卻變得越來越差,尤其是90后的大學生們,他們的體育素養現狀不容樂觀。2013年,《北京晨報》報道:我國現如今的大學生身體素質正在持續的下降,并且下降的速度十分的令人擔憂。不過有些學者對此表示否定態度,他們認為大學生在學校的各項測試中并沒有完全的全力以赴,僅僅是為了過關應付,因此對于成績的可靠性還需要不斷的商榷才行。另外,這種現象還反映出大學生品質以及超強的責任感,因此說大學生的體育素養還需要不斷加強。
一、90后大學生體育素養的存在的問題
(一)90后大學生體育知識匱乏
體育知識主要包含一些基礎的運動學、解剖學知識、運動損傷、基本常識知識、體育鍛煉的需求知識以及各單項體育知識,同時還要不斷的革新相關技術。另外,體育知識的匱乏導致90后大學生的體育意識低下。現在高校內的體育課主要偏重于身體的鍛煉,把體育技術技能教學放在首要位置,卻漸漸的忽視了體育理論課的教學。理論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所占比例很小,分析技術含量過多,學習任務過重、身體健康受損等觀念,沒有考慮到學生的長遠發展,同時還沒有形成一個長期的、系統的理論知識,對體育健康教育的認識、技能、欣賞以及對體育實踐的指導和評價是不夠的。因此,在未來的體育教學中加強體育理論,并把體育理論知識作為體育考試的內容,讓學生把體育理論的作用從根本上認清,并逐步的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二)90后大學生體育能力低下
體育技能是人在大腦意識的調節下,借助于體育活動來表達技術動作的行為模式。隨著學校體育教學的全面發展,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明顯提高,90后大學生的體育能力逐漸增強。在豐富多樣的學校體育教學中,教師選擇了不同種類的教學形式,運用多種技能練習和排隊。
(三)90后體育意識落后
學生體質持續下降,肌肉力量、速度、爆發力和體質下降,體質綜合素質下降,肥胖、豆芽類型兒童和兒童近視人數猛增。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各種各樣的學校過于重視學生智力的發展,忽視了學生對促進健康,因此不能繼續進行有效的體育活動。在當今的教育體系中,學生體育如果不能得到極為有效的引導的話,將會大大的印象的到其參與性,同時增加了各種體育活動和體育比賽的競爭,阻礙了他們在體育中學習團隊合作意識的步伐。
(四)90后大學生體育品德模糊
90后大學體育道德模糊,同時我國素質教育的發展已經產生了成效,90后大學生的身心素質也相應得到了相應的提高。經過調查發現,90后大學生的體育素質較好,大部分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沒有激進的言行或體育考試作弊等作弊行為,多數學生在教師的要求下可以保護好體育器材,而且在學習中發現對體育器材的故意破壞后,多數學生沒有主動保護它的意識。
另外,在學校體育課教學過程中對體育道德教學或流于形式,在部分90后大學生進行體育活動后,擁有了更精準的體育道德的行為。
(五)90后大學生體育行為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90后大學生再購買體育相關費用上顯著上升,90后大學生最喜歡的體育項目已不僅局限于傳統籃球、足球、乒乓球、網球、體操等,戶外運動也成了目前的熱門項目。但90后大學生的體育行為缺乏自主性,盲目跟風現象嚴重,其需要加以改進。而且其在相關的體育活動中缺乏大量的、無法掌握的體育內在規律,往往使自己的體育鍛煉不顯著。
二、高校體育素養改革的內容
根據當前大學生體質狀況及存在的問題,本課題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一)加強體育課程建設,豐富學生體育知識
學生有豐富的體育基本理論知識,不僅可以積極引導本身的運動和身體健康,而且可以培養自己的自我克制,體育文化的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還能提高對體育的興趣愛好[1]。其中對應的體育理論內容主要包括:科學與體育、體育保健和常識知識、體育知識技術與策略分析等,充分關注學生體育運動生理學的文化訴求,通過一些形式的講座、報告、談判,提高個人體育理論修養。
加快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體育和健康知識,是提高學生體育素養的重要途徑。要更加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終身體育鍛煉的行為形式和體育課程內容的時代特征。
(二)拓展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
與體育運動技能密切相關,個人體育運動技能的提升有利于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增長。在學校的體育課中,在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時,要不斷的練習和運用各種技巧,形成穩定的運動技能和技術。體育技術是反映技能的一種方式,它是通過長期的實踐活動中的神經和骨骼肌來支配的一系列明確行動,然后通過合理、完善的程序,所產生的一種行動方式。當學生根據技能練習的標準練習后,熟練掌握一些運動方式,形成穩定的運動系統,并能用自己足夠的精力來完成,這標志著掌握了一些運動技能[2]。90大學生運動技能的提升后,在體育課堂本身的內容與思想深度相關的活動中鍛煉其意識強度。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多采用多學科知識和多種途徑來進行教學。
(三)完善體育活動環境,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為了促進和提高90后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全面發展學校體育課程資源。首先應該高度的重視體育課堂鍛煉環境的形態;第二,要加強課外活動環境,采取切實有效的手段,發揮體育鍛煉手段提高大學生體育素質。重視課堂訓練環境的作用,充分體現體育教學中的快樂體育教學思想。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經過、品質特征、生理發育,充分照顧自己的天性,營造一種樂觀、優雅寬松的教學氛圍。在學校體育場館,設備是物質條件[3]。
(四)讓“陽光體育”走進校園
通過參加各種課外體育鍛煉活動,加入各種體育社團和體育協會,然后加強課外的運動訓練,使學生可以在更加廣闊的天地中自由的發展。隨著“陽光體育”在校園內的推進,要積極的選擇主要推廣范圍廣、普及性強的項目,培養體育后備人才,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目前,武術、航模、籃球、象棋、踢毽子等已經初具規模,。另外,校園活動為學校課程的特色,因此城市小青年的體育運動逐年增加,“全面體育”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形成。
(五)建立多元化的體育素養培養模式
提高90后大學生的體育素養需要不斷的整合各種各樣的資源,然后建立一個讓管理者可以進行互動的模式,以激發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逐步的引導他們逐步的走向健康、合理的發展[4]。例如,可以實施各種體育鍛煉,組織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組或鍛煉組,使個人根據業余愛好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而各種鍛煉群體也能激發個別學生的運動興趣,在不斷的外部環境影響下逐漸的轉化為運動組。不同的運動項目小組在日常鍛煉經驗中互相分享,不斷學習,互相滲透,使學生能在長時間的運動技能和身體意識中積累更多的經驗。再
三、結論
綜上所述,90后大學生體育素養模式改革,能增強90后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因此在高校值得重點推廣,對改變大學生身體素養現狀和促進大學體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暉,季瀏.基于文化視角的高校“健全適齡體弱者”體質改善策略[J].體育學刊.2009(11).
[2] 劉旻航.體育課程改革的潛動力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02).
[3] 張燕杰.高校體育教學應加強磨礪教育[J].體育學刊.2008(08).
[4] 彭慶文.當代中國大學體育實踐的新動向與基本理論問題研究的視角轉移[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