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迅猛發展,互聯網思維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了各行各業之中,作為高校教師、學生與學校的線上服務設計接觸點——網絡平臺在國內外高校的設計教育中均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以網絡平臺為切入點,用服務設計的思維與方法對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高校設計教育進行研究分析,探索新形勢下高校設計教育網絡平臺的服務設計系統流程的創新方法。
關鍵詞:設計教育;服務設計;高校教育;網絡平臺;資源共享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173-02
一、現狀背景
我國高校教育網絡平臺的建設旨在發展與聚集豐富、優秀的高校網絡教學資源以及營造一個課程開發者共同參與優質資源構建的氣氛,營造一個資源共享的良好環境,不斷形成和豐富優秀的課程資源,并實現優質資源的普及和高效利用。針對高校設計教育的網絡平臺,除了要為師生提供便捷的教育學習互動平臺,還應提供豐富的設計軟件教程資源、優秀的設計作品分享平臺以及師生間交流互動平臺。無論是硬性條件(即系統平臺的技術性、操作性要求),還是軟性條件(即數字化課程資源的質量和數量等一系列問題),都應成為考核一個完善的設計教育網絡平臺的必要條件。
在我國高校教育模式改革的推動下,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團隊寫作正在逐步取代只靠老師單方面灌輸知識的教學模式。加上互聯網和移動技術的推廣和普及也使得網絡信息采集、視頻遠程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教學方式越來越普遍,由此傳統的以查詢信息為主的高校網絡平臺越來越不能滿足數字化校園的發展以及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由此,高校網絡平臺在保留傳統的信息查詢服務的同時,其功能應向網絡化、共享化、社交化的方向發展,例如提供包括教學輔導、網絡資源共享、講座活動組織策劃在內的多樣化的服務。
目前我國高校設計教育網絡教學平臺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在投入使用過程中,網絡平臺主要作為學生選課報名、學生查成績、老師學生查課表、教務處上傳成績等單一的“查詢平臺”。例如通過對南京藝術學院與南京工業大學的網絡平臺進行調研分析,以及對老師學生進行一對一訪談之后,高校網絡平臺缺乏師生之間互動設計,并且存在表現形式單一、平臺優勢不突出、教學資源浪費等諸多問題,網絡平臺更多的是作為一個“靜態”的數據庫而存在。而真正意義上的網絡平臺應當是一個健康的協作學習共享環境,使用者在平臺中,與這里的各種資源,包括教學資源以及其他使用者之間形成“動態”互動。
通過技術性的解決方法,利用網絡平臺可開展的課程教學或科研活動將不再僅由某位組織者自行策劃和決定,而是“全民參與”的活動。這樣有利于激發高校教育平臺整個服務系統的活力,使得教學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時達到一種便捷、協作、自由、開放、共享的狀態。
二、服務設計方法與過程
(一)角色需求分析。
“服務設計”與其說是一門設計門類,不如說更像是一種適用于各類創新形式的方法,一種圍繞使用者的真正需求來找尋問題、簡化問題并重新設計的思維方式,以提供有效、實用、高效和理想的服務為目的,通過接觸點從無形層面給予使用者優質的體驗,并最終達到設計師最初的設計意圖。
布里基·梅格說過:“服務設計的目的在于確保服務的內容是有效的,具有可行性的,被顧客所需要的,同時對服務提供者來說,是具有效率、效果的特色服務。”放在高校里,服務設計的根本目的便是讓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從而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而在高校設計教育網絡平臺的服務設計系統中,基于服務設計思維的過程,既要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 也要考慮教師的教學需求,以及學校的培養管理需求。
在南京藝術學院、南京工業大學兩所高校網絡平臺的前期調研中,通過網絡搜索比對、角色扮演、一對一訪談等方法,我對服務接收者與服務提供者的需求比重和內容進行了簡要劃分。
應用服務設計的高校設計教育網絡平臺應兼顧以下幾點:從使用者需求出發;兼顧服務接收者與服務提供者的需求;服務接收者、服務提供者、設計師合作完成系統設計;利用服務設計思維、遵循服務設計原則、統籌服務設計系統中前臺與后臺的關系。
(二)接觸點互動分析。
所謂接觸點的互動,包括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人與所使用工具之間的互動、甚至是工具與工具之間的互動,同時也有透過第三方發生的間接性互動,就像是其他顧客對服務的評價或是透過紙面、線上媒介傳遞的服務評價。每項服務都包含服務前階段(開始接觸到該項服務的階段),實際進行服務的階段(顧客實際經驗到該項服務的階段),以及最后的服務后階段。
通過角色扮演的方法對高校設計教育網絡平臺展開了針對性設計研究(見圖2),應著重擴大服務接收者與服務提供者在接觸點互動時可獲得的信息面,使得雙方通過接觸點所獲得的信息更加方便、快捷、全面。
(三)網絡平臺服務系統設計。
以下是針對目前調研到的高校設計教育網絡平臺的弊端,對師生學習工作集成式網絡服務系統的設計方案(見圖3):
首先,整個網絡的構成由一系列服務器存儲數據作為根基,通過校內局域網作為傳播媒介,實現師生共同訪問服務器平臺、獲取教學資源、教學系統輔助的目的。服務器內存儲的數據包括教學視頻區域,課后作業輔導區域,課外自學教程區域,競賽投標區域以及校內BBS 5個模塊構成,由學校相關負責部門統計師生意見決定是否減少或增減不同的模塊。
其中教學視頻模塊,由課堂攝像機錄制課堂教學視頻,并上傳到服務器,再由信息部門接口人員進行歸檔和處理。此部分作用主要為方便學生回顧教師課堂講課內容,溫故而知新;同時請假的學生有機會在線學習,補回相關課程,簡單方便。
課后作業輔導模塊,由教師及學生共同建設,提供針對課后作業的批改、錯題糾正、答疑、方案溝通交流等多種機制。最大限度的幫助學生完成課后作業,幫助教師完成教學目標,促進師生互動,釋放學生潛力。
課外自學教程模塊,尤其在設計相關專業內,有很多優秀的軟件需要學生掌握并熟練使用。而課程安排中卻往往很少提及,或者只是教一個入門,讓學生們很難適應相關的工作以及提交設計課程作業。對于專業技巧和知識的掌握,在此板塊中存貯著相對應的自學教程。內容由師生提供,由相關負責的老師或優秀的同學進行審核歸類。另外也可以促進學生自制教程,更有傳播力和說服力。比如同學A對于設計軟件Photoshop很精通,那么他可以將自己平時操作和使用的心得制作成教程,上傳到服務器,經過平臺管理人員審核后開放給校內同學們下載觀看。同時線下在課余時間也可以開設課外培訓班,讓有能力的同學對其他同學進行輔導和教學,提高學生之間互相學習的積極性,大家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競賽/投標模塊用來分享最新的設計比賽或教師項目資訊,方便學生提交作品或評比等,給學生提供參賽動力。
最后,校園BBS模塊,類似“水木清華”,是每個學校都應有的專屬交流平臺,分享校內的新鮮事、人事變動、停電停水、課程安排等信息,可設置自動推送等功能,確保師生收到相關通知。
在數據接入方面,校內開放移動終端、WIFI、以及網線等方式接入校園網訪問相關板塊。校外學生需要使用VPN軟件,驗證學生的在校身份后方可接入校內網訪問線上資源,而非本校IP的設備則會被防火墻擋住,只可做簡單瀏覽,沒有辦法訪問資源。同時,學校可將推薦或者合作或者購買資料的國內外教育網站作為免費資源放在服務器內進行推廣,讓師生可以方便的訪問。
三、結論
高校中混合學習的可持續發展,除了需要教師有這方面的主觀意識及學生的積極參與,更重要的是學校要制定明確的政策及發展方向,如網絡學習環境的穩定性、網絡教學系統的可靠性、學生在線學習支持服務系統的完善、師生開展網絡學習所需的技術支持、教師激勵機制、教學工作量計算、教學評價機制等來引導學?;旌蠈W習的長期開展,推動學校的混合學習模式應用,確保高?;旌蠈W習模式應用的成效。
校內資源共享機制有利于促進優質的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共享,這也是許多國外高校教育成功的網絡平臺的關鍵所在。通過基于可靠并安全的現代研發技術來搭建校內分享的應用架構,既保護了相關知識產權,又可營造資源與信息共享的學習氛圍。這樣不僅有利于學校教師教學資源和學生學習過程之間的互動與交流, 同時有利于促進科研活動與成果的交流和促進。
參考文獻:
[1]Marc Stickdorn & Jakob Schneider, This is Service Design Thinking: Basics, Tools, Cases, 2013
[2]茶山,服務設計微日記,2015
[3]邢曉春,美國高?;旌蠈W習課程介紹及特點分析:以Ualbany Suny的課程為例[J],中國遠程教育,2012
[4]MAGER B.Service Design,A Review[M].Cologne:International School of Design,2005
[5]王國勝,服務設計與創新,2015
作者簡介:王甜甜(1990-),女,漢族,山東德州人,研究生在讀,南京藝術學院,研究方向:工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