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劉安波
摘要:教師是辦好教育事業的基礎,教師素質的高低決定著教育事業的成敗。本文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保山市的336名小學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保山市小學教師隊伍中普遍存在學歷普遍不高,職業理念參差不齊,專業知識了解不深入,科研能力不突出等諸多問題。要提高小學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需要加強培訓和學習,建立完善學校監督管理制度、評價制度和用人機制等。
關鍵詞:小學教師;教師素質;調查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247-02
教育中,小學階段是人的一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1]?!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 - 2020年)》中也明確指出:九年義務教育應當“注重品行培養,激發學習興趣,培育健康體魄,養成良好習慣,”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師素質主要是指教師專業素質,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展現出來的各種能力和人格魅力的綜合,能夠對學生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包括專業知識與技能,現代化的教學理念,組織、觀察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等[2]。教師素質是確保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基本條件,其高低是決定教學質量好壞的重要因素,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健康成長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保山市小學教師素質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為了解保山市小學教師在專業知識與技能、教學理念及教學能力等方面的素質,以便進一步探尋提高小學教師的專業素質,課題組對保山市的騰沖、龍陵、昌寧等地的350名小學老師進行了問卷調查,收獲有效問卷336,有效回收率96%。通過對有效調查問卷數據的統計分析,發現保山小學教師隊伍存在素質參差不齊,結構不合理的問題。
(一)教師學歷普遍不高,教學負擔相對較重。
接受調查的336名教師中男教師有137人,女教師有199人,其中,本科學歷的有72人,專科學歷的有230人,高中或中師學歷的有13人,說明目前保山市小學教師隊伍中專科學歷教師占了一半以上,本科學歷教師所占比例不高。這些教師主要畢業于云南師范大學、怒江師范、云南省藝術學院、昆明理工大學、保山電大、保山學院、德宏師專、大理學院、玉溪師院、楚雄師院、臨滄師專等專科或本科院校,所學專業主要是小學教育、漢語言文學、文秘、計算機、英語、物理、美術、數學教育等。大部分教師主要擔任一個年級語文、數學、英語、品德、科學等其中一個科目的教學,有的教師還兼任音樂、美術、體育等科目,其中還有212名教師還擔任班主任,教學負擔相對較重。接受調查的336名教師中,在校工作1-2年的有32人,3-5年的有59人,5年以上的有221人,絕大多數教師所教專業與自己專科或本科所學專業一致,但有個別學校因為教師匱乏,師資力量有限,存在學美術的教語文、學音樂的教數學的現象,學科跨度較大,教學難度也比較大。
(二)教師職業認知與情感態度參差不齊。
“理解小學教育上作的意義,熱愛小學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3]”是小學教師正確職業觀的體現。在“您當初為什么選擇小學教育/初等教育專業?”一題中,有33.3%的教師是因為“自己相當小學教師”,有47.9%的是因為“有個穩定的職業”,有5.7%的是因為“有機會上大學”,還有12.8%的選擇了“其他”。在“您喜歡小學教師這一職業嗎?”一題中,有46.4%的教師選擇“很喜歡,是畢生從事的職業”,有25.0%的教師選擇“比較喜歡,是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有22.3%的教師選擇“無所謂,作為謀生的手段”,還有6.3%的教師認為“不喜歡,只是權宜之計”。這些說明,目前保山市小學教師群體中,對小學教師這一職業的認識和情感體驗存在一定的偏差,只有少部分教師將其當做一份事業來追求,有的甚至將其作為謀生的手段或只是權宜之計。
(三)教師對各方面知識有所了解但不夠深入。
通過調查發現,被調查的336名教師中,教師對“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數學、物理、化學、地理、生物等自然學科基礎知識”、“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中國文化、美學、哲學等人文學科基礎知識”、“終身教育、素質教育等教育領域的新概念、新思潮”、“所教學科的最新發展和新取得的成果”及“國內外有關兒童身心發展等方面的研究新成果”有所了解所占的比例分別為92.1%,75.3%,81.2%,68.3%,但大部分教師只是略知一二,了解的并不多也不夠深入。絕大多數教師對所教學科的課程標準有所理解(所占比例為89.3%),但“對有關課程設計與管理的知識”和“對有關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整合的知識”仍有很大一部分教師(所占比例分別為45.5%,59%)不太了解甚至不了解。
(四)教師專業技能水平一般,科研創新能力不突出。
小學教師的能力索養是勝任教學教育任務的主觀條件,直接影響教育教學活動的實施和成效,包括語言表達能力、使用各種教學手段的能力、教學評價能力及反思和研究能力等[4]接受調查的336名教師中,61.0%的教師一般“能在教育教學中將口頭語言、書面語言和態勢語言結合,增強語言表達的感染力”,59.2%的教師“對音體美等文藝技能”的掌握程度一般,但44.6%的教師“英語聽說讀寫水平”很弱;在計算機的操作水平方面,大部分教師基本會“文字處理”、“數據處理”,能做一些簡單的課件制作。在“您經常對自己教學工作的得失進行總結和反思嗎?”一題中,有73.8%的教師經常進行反思,但也有33.2%的教師偶爾甚至不做反思。關于科研,有37.5%的教師認為“科研可以促進教育教學工作,有過嘗試”,28.0%的教師“有過想法,但不知道方式方法”,還有33.6%的教師“沒有時間和精力搞科研”或者“耽誤正常的教學工作,沒有嘗試過”,僅有11.9%的教師認為自己完全具備從事基本的教育科研所需的知識和能力,36.3%的教師工作以來一篇論文也沒有公開發表過。
(五)教師教學過程中困難重重,需要多方面技能的提升。
J.其他( )
可知,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是五花八門的,其中“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理解與運用教材”、“設計教學”和“及時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調整教學計劃”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困難。大部分教師認為應加強以下基本方面技能的學習:“課堂教學的能力” 、“ 班主任工作能力”、“教育科研能力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等。
二、小學教師素質提升的對策
(一)加強培訓和學習,增強小學教師的責任感和角色意識。
學??梢酝ㄟ^組織教師學習相關文件和教育政策法律法規,增強小學教師的職業情感和法律意識,培養教師愛崗敬業的精神。學校還可以通過專業講座、業務培訓的形式,引領小學教師明確教師職業的重要性,激發教師熱愛教育、獻身教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提高培訓的實效性,在培訓前應廣泛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獲取參訓教師基本情況,在充分考慮參訓教師學歷、職稱、年齡、培訓需求等差異的基礎上制定培訓內容和形式,培訓時要注重教師之間互相觀摩、學習、交流,教師自身的反思、總結,使教師在集中培訓中獲得的知識和方法有效地轉化為自身的能力,充分調動教師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的積極性,充分挖掘本校的師資潛力,使得全校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在實踐中不斷成長。
(二)進一步培養小學教師的現代化技術的應用能力和科研能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實行)》中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要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這些綜合素質和能力,學校應當提倡、鼓勵教師把現代教育技術合理地運用到教學實踐中,為教師搭建現代技術平臺,對教師進行相關培訓,讓教師通過現代技術增加教育科技含量,從而促進教育整體素質的提升。采用鼓勵、激勵的方法,調動小學教師從事科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支持小學教師善于發現和總結教學過程中發現出問題,形成“校本科研”,
在實際教學中解決和破解這些難題,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從而推動小學教師科研水平的提升。
(三)建立完善學校監督管理制度、評價制度和用人機制。
學校應當圍繞教師素質、教學質量、教學手段等方面,建立完善的教育質量監控和保障體系,通過完善監管制度和評價體系,強化保山市小學教師的綜合素質。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和獎優罰劣的原則,對在教育教學成績突出或對教育教學有突出貢獻的老師給予獎勵,對政治素質不高、教育水平一般等不適合教育工作的人員,要及時分流,打破教師職業的“鐵飯碗”。
(四)加強在校大學生素質教育培養,為小學輸入合格教師后備力量。
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道德修養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時間的累積和打磨,這就需要教師日積月累的言傳聲教,也需要教師擁有較高的知識含量和道德修養。如果小學教師在大學期間就能加強自身素質培養,那么,他步入小學教師行列后就可以縮短再學習的周期,充分發揮出“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模范作用。具體而言,在校大學生素質的培養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5]:
1.文化素質。掌握和應用科學性和人文性知識,發展創造性思維,注重發展個性教育。
2.道德素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堅定人生信念,有強烈的責任感。
3.心理素質。具有良好的認知能力和生活領悟力,抗壓能力強。
4.實踐素質。勞與教有機結合,認真貫徹實踐與認知的辯證關系。
5.身體素質。健康的體魄是開展教育活動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燕肖.邢臺市農村小學教師素質提升路徑探析[J].邢臺學院學報,2015.30(3):18-20.
[2]甄云.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教師素質的培養模式分析[M].互聯網+健康[J].162.
[3]高艷紅,謝巍.教育生態學視域下小學教師素質結構的現狀與問題—基于黑龍江省西部地區的調查數據分析[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2):167-170.
[4]劉蕊.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教師專業素養[J].考試周刊,2012(34):10-11.
[5]鄭家樹,唐立琴.論小學教師素質對教育的重要性[J].新課程學習,2014(11):206-207.
作者簡介:
李杰(1964.11-),保山學院教育學院院長,教授,教師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為云南省教育廳2010年度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邊疆地區綜合實用型小學教師培養模式改革研究”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