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尼且木·阿不都如蘇力
摘要:在現代教育理念中學校是一種為社會提供服務的機構,那么小學班主任實際上就是為學生及家長提供班級服務的,在服務的過程中家長和班主任的溝通合作是否有效將決定著服務質量的高低。本文正是基于此,首先對家長與班主任之間的溝通合作存在的問題進行調研,然后根據找出的問題給出了解決的措施和方法。
關鍵詞:班主任;家長;溝通合作;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265-01
現代教育中將溝通合作界定為教師的基本技能之一,教師面對家長開展溝通合作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和家長之間進行信息的更新及交換,以達到對學生更好教育的目的。班主任采用靈活的技巧及方法和家長進行溝通一方面能夠建立起一個家長主動參與溝通合作的平臺,使得家長獲取到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還能夠幫助班主任得到鍛煉。
一、小學班主任和家長之間進行溝通合作的現狀調研
(一)調研樣本。筆者在新疆地區隨機抽取3所小學、50名班主任、200名家長進開展工作,本次調研主要采用的是面對面的溝通及電話溝通兩種方式。
(二)調研結果分析。筆者在該研究當中分別的從家長和班主任對于溝通的訴求方面進行,調研共分為4個方面:
1.溝通合作意識方面。意識是行動的先導,只有有了溝通的意識才能引導溝通行為的進行,但實際上二者的溝通意識有著明顯的不一致。
當中可以看出家長在陪讀方式上傾向于消遣的方式,而對于指導加講解的方式是不夠重視的。
2.溝通合作的關注點有差異。小學班主任、家長二者溝通合作的關注點是不一致的,通過調研筆者發現班主看待每個學生的眼光相對是較為公正的,能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考量,但對于某個學生卻存在著個性化關注度不夠的問題,而家長則恰恰和其相反。
3.溝通合作方式有差異。筆者在多年的小學班主任實踐工作再結合上本次的調研工作,發現班主任思考問題往往是以大局出發,將學生發展作為工作開展的出發點,細節上會具體考慮到學生個人,而家長則是以學生個體為主的,然后才是整體。那么教師在與家長溝通合作當中使用的方式會以理服人,考慮全班的利益,而家長則會從父母的角度上先包容孩子的心理去溝通合作。
4.溝通合作頻率有差異。
可知家長和班主任對溝通合作頻次的認識是有差異的,大多數小學班主任認為每周溝通合作一次較為合適,而家長調研結果顯示每周一次和每月一次都較為合作。
二、提高溝通合作效果的建議
(一)邀請優秀家長在班會上進行分享。優秀家長在整個班級的家長隊伍當中起著表率和榜樣的作用,那么班主任可以在班會上先讓2-3名優秀家長進行分享,分享的內容以日常教育孩子方面所采取的方式、教育小案例、教育體會等在班會上進行分享,這樣其他家長就能夠通過他們的發言得到經驗,也能夠感受到教育孩子的快樂,為后面的班會上的溝通合作打好基礎。
(二)和家長進行多渠道、多方式的溝通合作。首先教師就需要對家長喜好進行了解,例如有些家長是非常喜歡班主任到家中進行溝通的,那么其就可以通過登門拜訪的方式進行溝通,而有的家長則不喜歡這種溝通方式,那么班主任就可以采用電話溝通、QQ溝通、微信溝通等,這樣一方面能夠促進家長的溝通配合,另外一方面還能夠提高溝通效率。
電話溝通既方便又普遍,是個很好的親師溝通媒介,用得好,一條電話線會成為拉近距離、凝聚力量的“感情專線”。電話溝通一定要多贊美,少批評,巧妙地說出孩子的不足之處,以及需要父母怎樣加強管教孩子的方法,同時還要注意電話中的語音和聲調,稱贊肯定孩子時語氣要堅定,訴說孩子問題時語氣要婉轉。不論家長的語氣、言語如何,老師都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電話溝通的時間最好選擇在晚上,因為晚上人會比較放松,情緒也穩定,這樣能提高溝通的效果;溝通時還要注意因人而異,不同的家長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只有轉化成家長能理解易接受的語言,才能達到溝通的目的。
(三)通過學科教學尋找溝通的突破口。當前小學班主任都需要承擔一定的學科教學工作,那么班主任在和家長進行溝通合作的時候就可以以學科為突破口來拉近和家長之間的距離,通過和家長溝通學科學習問題來切入從而達到促進溝通合作的達成的目的。
本文主要是通過調研來開展研究的,主要針對小學班主任、學生家長圍繞溝通合作來開展調研,通過調研筆者了解到當前小學班主任、學生家長二者在溝通合作中存在著溝通合作頻率、溝通合作方式、溝通合作意識、溝通合作關注點上的差異,而邀請優秀家長在班會上進行分享、和家長進行多渠道、多方式的溝通合作、通過學科教學尋找溝通的突破口是有效提高二者溝通合作的具體措施。
參考文獻:
[1]郎華兒中小學班主任專業化培訓應重視家校關系[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2(12).
[2]許丹紅著.小學班主任的個臨場應變技巧[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