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勇
【摘 ? ?要】初中三年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而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使命重大。只有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才能更好地發揮思想品德課程對于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 ?課堂教學 ?以人為本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0.052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青少年的素質直接影響著國家的繁榮和社會的發展,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曾有一段經典的論述:“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進步則國進步。”青少年的培養和教育工作歷來得到社會的重視。初中階段是青少年成長的黃金階段,所以,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并積極發揮初中階段教育教學的作用。教育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既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又要積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當前,我們的教育需要注重兩個方面:一是要堅持素質教育的總體發展目標,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二是要充分認識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把德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更加強有力的措施來抓落實。
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門重要的德育課程,承擔著重要的德育使命,應該得到更好的重視。德育是思想品德課程的內在之義,在德育成效上思想品德課程應該較其他課程有更好的表現。新的課程改革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也必須順應素質教育和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不斷提高教學成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關于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教育的內在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教育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重新審視教育者、學習者、教育影響三要素的關系,找準教育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握學習者在教育中的核心和主體地位,更加尊重學生,更加依靠學生。教育教學應該實現由教師為主導到學生為主體的轉變,改善師生之間不平等、不和諧的關系,改變教師的單向知識傳授的教學模式,轉而尋求師生之間的有效合作。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提出有益的問題引導和啟發學生去主動思考,并及時對學生的疑問進行有針對的解答,對學生的見解進行補充、完善、總結,與學生進行主動溝通、有效交流。只有師生之間進行積極的情感交流和體驗,進行有效的溝通,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相長;同時,還要實現由以教師的“教”為主到以學生的“學”為主的轉變。教師要注重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學、樂學,同時,教師要積極創設教學情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的必要性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教育本身為了適應新的變化和發展也發生了重大的變革,變革的關鍵就是教育觀念的改革,素質教育理念已經深入人心,而其核心就是堅持“以人為本”。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是時代發展的迫切要求,是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科性質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的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更是思想品德教育發展的必然。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堅持以人為本,是時代發展的迫切要求。時代不斷變遷,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國與國之間的合作越來越密切,競爭越來越激烈,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要求也越來越高。“讀書做人,立德為先”,應該是我們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所必須遵循的一條準則。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一方面對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長期存在仍未得到有效解決的問題、一些與發展不相適應的新問題得以集中凸顯。但是,傳統的思想道德教學片面強調說教,缺乏說服力,更缺少對學生的影響力,已經不能適應發展需要,迫切需要改革。正是在如此的情境下,新課改應運而生并逐步深入,作為新課改的實施者,教師需要轉變傳統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全新的思想品德教育觀。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堅持以人為本,是由思想品德課的學科特點決定的,也是新的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更是思想品德教育發展的必然。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思想品德課是“為初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的必修課程”,其思想性、人文性、宣教性、實踐性、綜合性的特點無一不對我們的教學有著內在的以人為本的要求,而新的課程改革標準更是把對學生主體地位的要求和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進一步加以明確和具體。不僅追求學生知識增長與技能提高的目標,更追求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完善的過程與完美的結果的統一,追求理論效果和實踐效果的統一,追求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把培養人、塑造人作為重要的使命,把學生的學習過程、人格培養放在重要的位置,所以,更是迫切要求我們在遵循政治課程的學科特點的同時,與時俱進,適應素質教育和新的課程改革的要求,不斷革新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理清學生發展的實際情況,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積極促進學生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的養成。
三、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開展以人為本的有益實踐
理念的更新是行動的引領,同時,理念的落實也需要行動的實踐來支撐。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也要積極的探索和實踐,不斷踐行和發展“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積極的改進師生關系,師生之間積極合作、有效交流溝通,相互理解、相互發現、相互認同、相互激勵、相互促進,體現教學活動師生合作的本質屬性,實現“教”與“學”的完美統一。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優化教學設計、完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廣泛、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并通過教師的適度引導,達到深層次的學習目的。
同時,我們在注重教學效果的同時,也要更加注重過程的建設。“以人為本”,不僅包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學習現狀,尊重學生的認識和發展規律,還包含了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過程體驗和過程實踐中實現自我,促進學生更加健康、更加全面的發展。同時,我們在教學中除了方法的更新,要投入更多的情感,人是感情動物,“以人為本”的教學,同樣需要教師的情感投資,因此教師要從內心真正地去認同學生,肯定學生之間的差異,在教學中形成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促進教學的順利開展。
總之,教師只有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才能更好地發揮思想品德課程對于學生的重要作用。以上是我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一點看法,希望對教師的教學有所啟迪,不足之處,還望各位同仁批評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