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宇
摘要:語言磨蝕是應用語言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學術界中,對語言磨蝕還沒有明確定義。當前一些學者對語言磨蝕的研究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在特定語言環境中,在研究的過程中受到詞匯、語法等語言方面因素的影響;二是,非特定語言環境下的非語言因素,受情感、語言、語言使用的減少或停止影響,語言磨蝕具有可逆性、反復性、漸變性等特征。在本文的論述中,主要是針對語言磨蝕這一理念進行分析,從而深入探究語言模式理論對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
關鍵詞:語言磨蝕理論 高校英語 教學改革 啟示分析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9-0130-02
英語是教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高校中普遍存在著學生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卻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的現象。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口語水平、寫作能力欠佳,甚至很少有學生能流暢地應用英語進行交流。在英語教育教學改革中,研究的重點更加偏向于如何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以及語言獲得效率,而對于英語教學中的另一重要因素——語言磨蝕則很少進行研究。實踐表明,語言磨蝕是學生語言學習過程中不可忽略的現象,一些國內外語言教育學者開始從語言磨蝕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對當前我國英語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力求在“教”與“學”這兩個方面尋找突破口,進行改革與創新,提高高校英語教學的質量。
一、理論概述與分析
語言磨蝕,是指語言學習的逆向過程,人們在應用雙語言或多語言時,由于某種原因對其中一種語言的應用逐漸減少甚至停止應用,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語言應用能力逐漸減弱的現象。語言模式理論最早于上世紀80年代“語言技能磨蝕大會”上被提出,經過30多年的研究與發展,語言磨蝕理論逐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語言磨蝕可以分成四類:一是,母語環境下,母語的退化與磨蝕;二是,第二語言環境下,母語的磨蝕;三是,母語環境下,第二語言的磨蝕;四是,第二語言環境下,二語的磨蝕;當前國內外學者主要是對第三類進行主要關注和研究,本文也著重對母語環境下第二語言的磨蝕進行重點研究。
一些專家學者在對語言磨蝕進行研究之前,同樣也對影響語言磨蝕的因素做了相應的調查與研究,主要因素包括:語言磨蝕前學生的英語水平、語言磨蝕時間、英語學習方式、學生情感因素等。在眾多影響因素中,語言磨蝕前學生的英語水平是影響語言磨蝕的重要且關鍵因素,學生不同的英語水平的影響力度大不相同,其間也會存在明顯的分界線,這一分界線被稱為語言磨蝕的關鍵閾值。語言磨蝕遵循著“快——慢——快”的節奏模式發展,學生在對英語語言減少應用或者是停止應用的最初幾年時間內,學生的英語磨蝕程度相對較大;隨著時間推移,到了語言磨蝕的中期,語言磨蝕程度相對減緩;而到語言磨蝕的最后階段,學生的語言磨蝕程度急劇增加。語言磨蝕的過程中,學生很難接受較南、后學的英語知識,英語體系的建立相對困難,英語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所遺忘。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缺乏語言學習環境,除特定的工作需要英語語言外,英語應用少之又少,大學生在不應用英語語言的情況下,其英語水平會逐漸降低,甚至出現磨損。
英語學習方式是語言磨蝕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一個重要場所,也是大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的唯一通道,因此,英語教學的側重點以及教學強度也造成了英語語言的磨蝕。通過對影響語言磨蝕的因素進行分析,圍繞大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展開探究,動機和態度是影響語言磨蝕的重要因素,學生語言學習動機越強,學習熱情越高,也就越積極,學生語言磨蝕程度也就越低。
二、語言磨蝕理論對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與分析
語言磨蝕是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所不能避免的,且必須直觀面對的問題。語言磨蝕問題的解決為提高我國高校教學效率提供了一個新的參考視角,深入了解語言磨蝕的影響因素,有針對性、有計劃地對教學方法和學習策略進行調整,努力降低學生英語磨蝕的程度。下面筆者根據多年從教經驗,對降低學生英語磨蝕程度的幾個方面措施進行分析。
(一)學生角度——轉變學生英語學習方式
筆者通過相關資料調查以及實踐經驗得出,對學生進行讀、寫能力的訓練能有效降低語言磨蝕程度。這是因為學生在讀、寫技巧的訓練過程中,教師加強對學生詞匯量、語法方面的指導,遵循“快——慢——快”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注重對高校學生“重視英語課程”意識的培養,使其逐漸形成耐磨蝕的學習方式。英語再學習是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又一重要因素,學生應重視這一過程。“溫故知新”,應加強對已學英語知識的鞏固與練習。復習的過程也是知識再造的過程,學生通過對已學知識進行復習,能再次激活知識儲備容量,提高并保持英語水平,這就是由使用英語的語言環境到逐漸增加與英語接觸的頻次。因此,學生不管是在什么場所,課堂上、課堂外都要保持與英語的接觸,多參加學校組織的英語活動,保持應用英語的能力。
(二)教師角度——轉變教學觀念
功利性是當前我國英語教學、英語學習中的突出表現,這與我國教育體制的要求是息息相關的。我國大多數的高校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在于,通過英語等級考試,順利獲得學位證書,而這種被動、消極的學習態度是不利于學生長期發展的。如學生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多數學生便會停止對英語的學習,導致英語水平急劇下降,英語語言也被磨蝕。
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我國教育體制和教學方式發生了一定的改變,但在高校教學中,教學改革的成果仍無法深化。英語教學雖遵循以學生為中心,但在實際的英語課堂中教師仍占據主體地位,學生處于知識接受的被動地位。教師是主要講解者,學生被動參與,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英語能力的保持是極為不利的。為改變這種教學現狀和學習現狀,教師必須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擺脫陳舊思想、固有觀念的束縛,以有效的學習策略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減少語言磨蝕給學生帶來的影響。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現階段學習特點,結合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綜合優化英語課程的設置,制定中長期教學目標,根據目標擬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明確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針對大多數學生容易受到磨蝕的部分加以重視,采取有效、多樣的教學方法,確保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性溝通也能促進學生學習進步,教師適當予以學生鼓勵,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目的,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健康向上的心態。
(三)學校角度——轉變教學評估機制和標準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學評估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學生的發展以及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指導作用。當前,我國大多數的高等院校中,對英語教學的評價更多側重于學生學習成果,簡而言之是更加注重學生的測試成績,如:英語六級、英語四級的測試成績,這種教學評估機制和標準很少考慮到學生語言能力是否得到了很好的保持。當學生通過英語四、六級測試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會逐漸降低,甚至一些學生停止了對英語的學習,學生英語水平和英語學習能力也很難維持在考試前的水平。一些學生畢業后,所從事的行業與英語專業不相關,英語知識被遺忘殆盡,連最基本的英語交流也變得極為困難。建立良好的教學評估機制和標準,對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保持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樣是勢在必行的。
不斷優化課堂英語資源設置,高校英語課程開設一般集中在大一、大二,而在大三和大四階段,學生便會減少對英語的學習,語言磨蝕也是從這一時期開始的。學生英語水平易減退,學習效率逐漸降低。為減少語言磨蝕,學校需對英語課程進行合理化的設置,如大一、大二將英語設定為必修課程,而大三、大四則設置為選修必修相結合的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英語的機會,鼓勵學生繼續學習英語。與此同時,學??砷_設一些英語的后續課程來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良好的語言環境能促進學生英語口語的練習,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課后自我練習時,盡量減少中文的干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教師要全程以英文來進行授課,加大對學生英語信息的輸入量,以英語與學生多交流。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倡導開展英語角、英語辯論賽等活動,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三、結語
本文主要是從英語學習角度出發,對語言磨蝕理論進行了相應的闡述和分析,同樣也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一定的策略支持,使其以全新的思維角度來看待高校英語語言磨蝕的現象。筆者通過自身的實踐和查閱相關資料認為,語言磨蝕理論與相關因素的理解和認識,對以后的英語教學具有啟發作用,能有效減緩學生語言磨蝕的速度,這對大學英語教學來說是極為重要且意義重大的。在大學英語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從語言磨蝕的角度出發,更新教學觀念,改變呆板的教學模式,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有效防止學生語言能力的磨蝕。
參考文獻:
[1]李靖舒. 語言磨蝕研究對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J].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3:142-144.
[2]王中祥. 語言磨蝕:高校英語教學改革之殤[J]. 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3,01:109-112.
[3]李炯英. “整體語言法”理論對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J].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03:138-141.
[4]龍曼莉. 語言磨蝕研究對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J]. 考試周刊,2015,51:7.
[5]趙淑元,王青華. 語言磨蝕理論對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J]. 校園英語,2015,28:57.
[6]李紅梅. 語言磨蝕理論對高職英語教學的啟示[J]. 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3:102-105.
[7]吳惠忠. 語言磨蝕研究對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影響探究[J]. 校園英語,2014,17:14-15.
[8]白虹. 語言磨蝕理論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4,07:64-65.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