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俊玲
摘要:中職學校的電子商務專業,雖大都有網店實訓室,但沒有網絡營銷實訓室等綜合的電商實訓基地為載體和依托,很難實現校企無縫銜接。本文提出大膽與企業共建網絡營銷實訓基地,并讓此實訓基地成為企業的網絡運營外包,與企業的興衰成敗形成共同利益體,才能真正實現校企結合的無縫銜接,才能真正做到培養的學生是企業所需要的。
關鍵詞:企業 校企合作 學校網絡營銷
中圖分類號:G7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9-0152-01
一、目前我國企業開展網絡營銷活動的現狀
(一)加強發展網站建設
加強發展企業網站的建設,首先,穩定地增加數量;其次,提高專業水平。目前,中國企業已取得了一些進展,特別是在網站及其維護方面。單從數量的角度來看,企業網站確實發展比較迅猛;然而,從專業角度來看,企業網站能真正發揮網絡營銷作用的卻并不多,其專業性還普遍處于比較低的水平。這種狀況與企業自身對網絡營銷活動開展效果的期望,是不相匹配的。因此,需要進一步增加網站建設的市場,提高網絡營銷的專業導向效果。
(二)改善網絡支付環境
1. 改善營銷平臺環境
各種的網絡營銷活動在各大企業網站和電子商務平臺上開展越來越多,比如Alibaba等各大電子商務平臺的服務商從發布信息到線上營銷的相關功能全面升級,服務商為企業網站提供了更便利的應用以及更好的技術支持。Eachnet、Taobao等電商網站的網店越來越受企業的了解和喜愛,因為他們提供的服務給企業帶來了便利。
2. 改變在線支付方式和支付平臺
支付寶的廣泛運用及網上銀行的普及,說明在一定程度上在線支付已經為企業開展線上營銷提供了支付方式和支付平臺的保障。網絡營銷也將逐漸成為企業開展營銷活動的主要內容。
3. 改善網絡支付環境的安全性
現今隨著線上支付程序的進一步規范,同時要求賣家和買家必須實名認證,使商家與消費者的利益得到了更好的保證。在進行網上交易時,商家、銀行都各自劃分了明確的責任,有利于處理后續相關事情。
(三)高速發展的網絡廣告
中國網絡廣告其實是先于美國營銷市場復蘇的。單從網絡廣告來看,我們將廣播、報紙、雜志、電視等各大媒體的相關數據放一起來分析。2008年我國網絡廣告的規模達到了84%,緊接著從2009年各種媒體和整個大環境的廣告銷售來分析,基本上漲了10%。
(四)網絡營銷會員制運用
2000年年底開始,會員制模式逐漸應用于我國國內部分電商網站,歷經十幾年的發展,目前網絡聯盟以各種形式呈現于各大型電商務網站,甚至還有向其他網絡服務領域擴展的趨勢。網絡營銷會員制服務,早已成為一種非常獨立的商業模式而存在。這不僅充分體現了各種形式的網絡聯盟應用的狀況,也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會員制營銷模式廣泛應用。但網絡營銷會員制服務仍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流量的查詢、傭金和廣告投放的相關管理問題,我國網絡營銷服務遠遠落后于國際領先水平,同時還需要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培訓加盟網站和服務。
二、中職學校與企業合作開展網絡營銷的契機及措施
(一)幫助企業明確目標,調整投入
企業通過與學校共建的相關的實訓室,能幫助企業更加明確自己的網絡營銷的目標:首先,企業網上營銷所針對的受眾群體是哪些;其次,針對上述群體,企業需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和效果。網絡營銷的目標不同,就決定了網絡營銷活動的具體內涵也不同,同時也決定了企業需要投入的資源的差異性。所以,企業只有依靠學校的實訓基地來實現投入的更新以及網站維護和管理,才能實現企業以較低成本取得較好的營銷效果,還能合理調控投入量。這樣,企業既減小了對人力、物力、財力的一些投入,學生也有了崗前實操模擬實戰訓練。
(二)增強網絡意識,改變營銷觀念
很多企業對網上營銷的理解不夠透徹,不能抓住其本質和核心,仍沒有跳出原有的傳統思維模式。在網絡營銷活動開展過程中,企業不能僅僅停留在片面的傳統營銷觀念中,必須把網絡營銷上升到戰略的高度,實施科學系統的全程戰略,通過產品市場定位、市場預測和調查、顧客回訪等準確掌握消費者需求。因此,目前商家、顧客和分銷商的關系,獲得數據的渠道、方法和基本流程,定價的策略與原則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三)提高服務水平,加強品牌推廣
企業網絡品牌效應比傳統的更為重要。消費者只能通過對比品牌地位來區分——網絡營銷企業的不同點,企業只能利用自身品牌影響來不斷增強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如今,廣大網民的參與度、網上信息傳播的多維度,讓信息傳播更加便利。企業可利用網民的這種自覺性特點作為自己的網絡營銷的一種推力,通過微博等各大論壇網站制造的口碑效應,消費者往往更易于接受。
三、結語
新發展形勢下的電子商務行業,對于網絡營銷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中職院校與中小企業的深度合作已成為必然趨勢,大大降低企業投入成本的同時,也不斷為企業輸送訂單式培養的人才提供了保障。學校與企業實現這樣的無縫銜接,才能讓學生真正學到過硬本領,進入社會迅速進入工作角色,學校與企業才能真正實現共建、共贏、共發展的大好局面。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