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小虎
歷史教學中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
常小虎
思維是復雜的腦力勞動,表現出很大的個性差異。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歷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
歷史 思維 培養 品質 效果
思維是復雜的腦力勞動,表現出很大的個性差異。如何識別和評價自己與別人的思維品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缺乏思維廣闊性的人,處理問題常常顧此失彼或舍本逐末,既不容易掌握系統的知識,也難于解決復雜的問題。掌握廣博的知識,才能具有廣闊的思維,而具有廣闊思維是解決復雜問題的重要條件。因為有了廣博知識,在思考時才能抓住有關這一問題的主要矛盾而又不至于失掉有重要意義的細節。一個人在解決問題時之所以發生困難,就是因為知識不足,或不善于抓住與這個問題有關的各種材料。
歷史教學中史料是始終離不開的信息載體,在傳統教學中,對史料僅是強調能夠會結合教材內容而理解,對歷史思維的發展,也僅僅是初級階段。我們要充分利用史料,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具有思維批判性的學生,既不人云亦云,也不自以為是,很少受偶然因素的干擾和暗示的影響。缺乏思維批判性的人,常常是“先入為主”或盲目附會別人的意見。一個具有豐富、生動想象的人更要注意培養自己思維的批判性,使豐富的想象與嚴格的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創造出有價值的成果。否則,將會成為空想家。在歷史教學中,可通過一些歷史事件,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如高三年級《中國古代史》第二十五章第三節《明朝的對外關系》,在這一節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教材文字、“鄭和下西洋盛況”表及教材中的插圖,并與《世界近代現代史》上冊所學過的“新航路的開辟”這一歷史概念進行全面地充分地比較,進而引導學生討論“鄭和下西洋是壯舉”這一史論。而討論的結果是出現兩種觀點:一種是大部分同學認為教材的結論是極其正確的。理由是鄭和下西洋有七個世界首創:時間最早、航行次數最多、航行人數最多、船隊船只最多、船體或排水量最大、航行范圍最廣、航行設備最先進。所以說鄭和的遠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另一種是少部分同學認為教材的結論是片面的。其理由是:鄭和的遠航雖然就其規模而言,可以說是“壯舉”,但是,它幾乎沒有給中國社會發展帶來什么重大影響,而相反的是新航路的開辟才是壯舉,因為它帶來了“商業革命”。對上述兩種觀點,老師應給予全面的分析與評價,即前一種觀點僅是針對鄭和下西洋的規模來說的,卻忽視了歷史事件的影響這一點,因而有片面性;后一種觀點在承認“鄭和下西洋”是“壯舉”的同時,注重從歷史事件的歷史影響角度入手,肯定“新航路開辟”也具有其“壯舉”的一面。因而學生通過這一思維過程,對教材中的結論進行大膽地全面地分析,認識其片面性,是認識上的一次突破。
特別是對青少年學生,要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就得從小注意引導他們從各種事物的表面現象,去尋找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從而培養他們思維的深刻性。
如復習到《秦朝的統治和秦末農民戰爭》一章,要進行全面系統地歸納總結“秦為什么能滅六國而統一?”使學生所學的知識系統化,形成網絡。教師在總結歸納之前,可先提示學生回顧春秋戰國的歷史,引導學生探源,想到與秦的統一相聯系的知識點,可通過圖表的形式呈現。

→經濟基礎(物質條件)商鞅變法(發展經濟)秦國經濟發展成為七國最強都江堰水利工程鄭國渠商鞅變法(廢除舊制度)→政治基礎(上層建筑)春秋爭霸(局部統一完成)戰國兼并秦統一的原因
人民厭惡戰爭,渴望統一→人心所向(歷史潮流)
法家中央集權思想→思想基礎
秦王(含嬴政)的個人貢獻→英雄人物的作用
缺乏思維靈活性的人,往往明知客觀情況已經改變,可仍要固執自己的老一套;明知某種辦法行不通,還要反復地加以嘗試。這種人思維有明顯的“惰性”。教師工作的對象是生動活潑的青少年和兒童,隨時隨地都可能出現新的情況和新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教育機制,不能只按常規辦事,要善于在不同場合,采取特殊而相應的方法,使教育富有成效。我們經常把生活中思維敏捷的人叫做“聰明”的人。思維的敏捷性和思維的匆忙性有著本質的區別,思維的匆忙性是懶于思考,輕率決定,因而常會導致片面性。敏捷的思維是一種極寶貴的思維品質。我們應在歷史教學中發展其他思維品質的同時,努力促進學生思維敏捷性的發展。
如學習到“西安事變的爆發”內容時,可提問學生:“如果你是日本侵略者,面對當時局勢,應采取什么政策和措施來解決西安事變?”(挑起中國內戰,趁機擴大侵華);“如果你是英、美利益的代言人,你將采取何種政策來解決呢?”(維持蔣的地位,維護其在華利益);“如果你是國民黨中的親日派代表,你將如何解決呢?”(除掉蔣介石,以便取而代之);“如果你是國民黨中的親英美派代表,你又將如何呢?(和平解決,營救蔣介石);“面對極其復雜的局面,中共應該采取什么政策和措施來解決西安事變呢?”(從全民族利益出發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學生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回答,都能夠很好地體現他們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同時提同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
由此可見,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建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