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利
[摘 要]小學英語課堂,借助微課教學精煉風趣的教學素材、具體充實的教學資源,可以為閱讀教學打開局面,激活課堂學習氛圍,豐富教學內容,體現師生角色價值,為課堂教學學生收效的提升作出貢獻。
[關鍵詞]小學英語 閱讀理解 微課 導入 課堂氛圍 角色定位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3-038
英語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涵蓋了詞匯理解、句型分析、語法歸納等多方面內容,內容的全面與難度的提升對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閱讀教學的導入階段,如果特意針對詞匯、句型開展講授,會使學生造成學習上的被動和心理上的壓力,而微課教學因其主題突出、內容精煉、表述風趣成為教學導入的很好選擇。本文以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六年級下《Good habits》閱讀導入為例,簡述微課導入方法。
一、微課導入,激活課堂氛圍
隨著教學的深入,到小學六年級,英語閱讀已經成為英語教學的主要環節。以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課本的編排為例,每章的開篇“Story time”是閱讀教學的主要內容。然而在這部分中,篇幅冗長,內容雜多,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了不小的壓力。通過課堂的觀察發現,學生對閱讀材料的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沉悶。在課堂導入中,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內容設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Good habits》的微課導入過程可以設計為:首先,通過《憨豆先生的一天》的視頻短片將憨豆先生的生活習慣展現在大家的面前,教師對劇幕中的“get up-bush ones teeth-go to work-go shipping...”等內容進行時間軸串聯;然后,鼓勵學生模擬劇中情景在課堂互動,在滑稽的表演中,教師可以引導提問:“what habit is it? ”學生產生疑惑不知如何回答,此時課堂氣氛達到高潮;最后,學生對生活中“habit”(習慣)表達產生興趣,對材料的內容產生求知的欲望。
借助微課內容的形象導入,設計教學內容,把學生自然的引入到閱讀內容的探究與學習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微課導入,助于豐富內容
對于閱讀材料中的詞匯、短語、句型、語法等內容,在進行微課的導入時應進行針對性的融入,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定的印象,實現課堂導入的深入?;谖⒄n內容容量小,針對性強、資源組成情景化的特點,課堂導入可以有的放矢,豐富導入過程,使課堂更加充實和具體。
例如在本章的微課導入中,同樣借助《憨豆先生的一天》的視頻短片,教師對其內容進行針對性的擴充和旁白設計:憨豆先生從get up(起床)開始,到洗漱中的wash ones face(洗臉)和bush ones teeth(刷牙),然后到go to work(上班),結合閱讀內容旁白編輯為(go to school 上學), 再到work hard(努力工作),結合閱讀內容旁白編輯為listen to teacher(認真聽講) and finish ones homework(完成作業),最后到go to bed(睡覺)。通過微課內容與閱讀材料的對應,幫助學生對習慣的表達和詞匯進行初步的掌握。
基于英語閱讀理解的要求和目的,在導入中應注重對閱讀知識點的鋪墊。雖然導入的內容少,時間短,但是借助微課教學素材,可以利用有限的時間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鋪墊。
三、微課導入,引領角色定位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在課堂中老師與學生所扮演角色的要求也在發生著變化。學生逐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而教師則起到引導和輔助的作用。微課導入恰恰能更好地適應教學中師生角色的轉換,借助多媒體的微視頻形式,學生在導入中可以充分參與,發揮主觀能動。
同樣在本章的微課導入中,《憨豆先生的一天》以無聲喜劇的形式呈現,并不考驗學生的詞匯能力和聽力水平,利于學生對故事情節的掌握和行為習慣的把握。在視頻的播放中學生很快對閱讀材料的主題有了初步的了解。隨后借助微課內容中旁白的設計,學生可以借助視頻內容與詞匯表述,對詞匯大意產生聯想,例如憨豆刷牙的過程即bush ones teeth;他所表現的習慣中哪些是good habits,那些是bad habits也就顯而易見了。
在微課的教學中,教師并未成為教學的主角,只是在學生理解時起到一個牽引的作用,微課正是以其淺顯的內容和針對性強的設計讓學生實現自主學習,進入閱讀材料的角色,成為課堂的主角。可見微課作為課堂導入中創新的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作為閱讀理解教學的初探,應該承擔起啟迪學生思維、培養閱讀能力的關鍵作用。結合內容豐富的微課設計,可以對教學工作相對困難的閱讀教學起到過渡性、引導的作用。希望通過微課教學的融入,激活課堂氛圍、豐富導入內容、轉換教學角色,為閱讀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特約編輯 潘 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