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磊
新課標對小學低年級階段的習作教學作了具體的要求,強調“鼓勵學生自由表達,注重培養學生寫話的能力和興趣?!泵鎸Ξ斍靶W作文教學中存在“學生想說又不敢說,愿說又說不好”的現象,我想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更多關注小學習作起步教學,遵循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和學習心理,發揮低年級學生情感因素的感染效能,誘發他們的寫話興趣,為學生習作起步做好充分地準備。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想說、敢說、愛寫
創設和諧氛圍,激活習作興趣,在習作指導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不是對立關系,更不是命令與被命令的關系,教師要做一個啟發者、引導者,要注重師生關系的平衡。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融洽師生關系,有利于創設和諧輕松的習作氛圍,激活學生說話、寫話的興趣,拓寬學生習作視野,打開學生習作思路。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動情傳情,以情感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入情達情,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
1、肯定鼓勵,樹立自信
老師對學生習作的評價標準不求統一,若只用教材作文“要求”這唯一的標準去評價全班幾十篇習作,既違背了“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原則,也影響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在作文的批改上,對于學生作文中的佳句、好詞給予圈點表揚,教師要不失時機地給予表揚,批上一段賞識的話語。如:“這個詞用在這兒很貼切”,“哇,你的表達能力真強”,“寫得太精彩了”“我為你的進步而高興,加油”……而對于學生在作文中出現的不足之處,教師可采用以征求學生意見的口吻,用婉轉貼切的語言,少用簡單粗暴的語言如“不好”,“這樣寫不對”“不行”否定式的評語,多用“如果能……就更好”“用上這句話,內容會更棒”“期待你的下一次精彩表現”之類信任鼓勵的語言。學生閱讀到教師這樣的批語,便會感到習作的成功,從而鼓起學習的勇氣,即使整篇文字(表述)一般,但有一兩個鮮活的詞語或者句子,教師都應該表揚,特別是低年級年齡段的學生,鼓勵和表揚獲取的效果比批評更奏效。
2、多元化評價,發揮主體
作文評價不能長期以來都是一個模式,教師命題——學生寫——教師批閱——學生修改。這會讓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是一種低效的作文評改方式。通過以往作文講評發現,學生對老師“一言堂”似的講評并不感興趣,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評頭論足”的機會,采取同學之間互相評,你我共評,家長評,老師評等互動形式,讓學生自己來講評作文,滿足他們好表現的心理,只有學生參與了作文的評析,親身去體驗,去感受,才能激起強烈的寫作欲望。
3、創造機會,體驗成功
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快樂,即使只是一個小小的成就,也會激發其繼續奮斗的志趣。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想說的寫下來,教師可以為他們創造展示的平臺,讓學生高高興興地展示寫話作品,欣賞寫話作品,讓學生從展示作品中感受到成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引發學生想寫、愛寫的欲望。如可以為學生在教室設計“作品展示園”,可以運用板報的形式展出學生寫話作品,可以把學生寫話作品制成《班級佳作集》《習作小冊》,也可以把學生的佳作推薦到報刊、雜志,讓學生從自己的寫話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再一次激起習作熱情,讓每位學生增強說、寫的自信心。
二、拓寬思維,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情要抒
老舍曾說過:“生活是最偉大的一部活語匯?!钡湍昙墝W生缺乏觀察周圍生活的習慣,不會從生活中發現和積累素材。老師就要引導學生把目光投身廣闊的生活空間,去捕捉和觀察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事,啟發學生注意觀察自己周圍的人和事,學會搜集相關的有關的信息。平時,我們除了可以利用看圖訓練學生說話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參觀,訪問活動,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大自然,領略大自然的美,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觀察萬物的特征,并畫一畫,說一說某一景物、某一次活動。
不僅要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培養觀察的敏感性,還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培養觀察的條理性。低年級學生主要進行“觀察、說話、寫話”的訓練。可以通過指導學生觀察靜物、看圖講故事、看圖寫句子等多種形式的訓練,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喜歡觀察。可以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在大致看懂圖意后,指導仔細觀察圖中環境,人物的動作,想象圖中的人物可能會說些什么,想些什么,力求在理解圖義的基礎上,把話說通順,說具體,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觀察與說話、寫話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觀察有順序,說話有條理,觀察有主次,說話有詳略;觀察中有想象和聯想,作文中就生動有趣。
作文是孩子們用自己的心血澆灌出的勞動成果,如果沒有他們的主動參與,作文是不可能寫好的,注意對低年級學生習作興趣的激發,情感的調動將會為學生起步作文做好心理上的充分準備,低年級學生就能對習作產生興趣,視習作為樂事,樂意寫,自覺、自愿寫,作文教學也就成功了一半。